王文余等
摘 要:介紹了雜交水稻新品種鑫兩優318的親本來源及選育過程、產量表現、特征特性等,并提出了栽培技術要點。
關鍵詞:雜交水稻;鑫兩優318;選育;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7-50-02
優質高產大穗型雜交水稻新品種鑫兩優318系合肥市蜀香種子有限公司2008年用自主選育的兩系不育系蜀鑫6S與自主選育的恢復系鑫恢318配組而成,2014年通過安徽省審定。該組合具有穩產、豐產性好,米質優、抗性強,適應性廣等特點,適應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及南方稻區種植。
1 親本來源及選育過程
1.1 母本蜀鑫6S 2005年,在合肥用“福eS1”與自育中秈保持系“鑫香6B”進行雜交配組,同年在海南及合肥開始選育選擇具有分蘗力強、株葉型態好、穗大粒多、開花習性好,柱頭外露率高,異交結實率好,敗育徹底等特征的株系。2008年正季將株系編號為福es1-1的不育系穩定株系定名為蜀鑫6S(F6),割茬繁殖,2008年秋季海南小面積繁殖蜀鑫6S。2013年通過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技術鑒定。
1.2 父本鑫恢318 2002-2006年組配選育恢復系復交組合“鑫恢313/金陵絲苗//鑫恢18///(輪回)鑫恢18”,2002-2007年在南北穿梭選擇單株和與不育系測恢,2006年在合肥正季定選抗高溫株系,并定名:鑫恢318。
1.3 鑫兩優318的選育過程 該品種系合肥市蜀香種子有限公司2008年用自主育成兩系不育系蜀鑫6S和自育恢復系鑫恢318配組而成,2009年進行公司水稻新組合品比試驗并定名。
2 產量表現
2009年進行公司水稻新組合品比試驗,折合產量9.30t/hm2,比對照II優838增產13.0%,居第一位;2011年安徽省區試結果:產量9.35t/hm2,比對照II優838增產8.3%,達極顯著水平,比平均值增產3.2%,達顯著水平;2012年安徽省續試結果:產量9.13t/hm2,比對照平均值增產2.62%;2013年安徽省生產試驗結果:平均產量8.88t/hm2,比對照II優838增產3.93%。
3 特征特性
3.1 主要農藝性狀 鑫兩優318屬兩系雜交中秈新品種,該品種全生育期134.9d,比對照II優838早熟3.2d,株高120.5cm,穗長28.3cm,平均有效穗15.8萬/667m2,平均每穗總粒數200.3粒,結實率83.6%,千粒重27g,谷粒長形;株型適中,穗型較大,生長整齊,長勢旺盛,分蘗力強,有效穗多,后期落色好。
3.2 品質分析 經農業部稻米質量及制品監督檢測中心2011-2012年2a測定分別為:糙米率82.2%、81.6%,精米率73.5%、73.8%,整精米率37.8%、52.4%,堊白粒率26%、26%,堊白度5.6%、4.4%,透明度2級、2級,堿消值5.2、4.6,膠稠度78mm、76mm,直鏈淀粉含量13.4%、15.0%,蛋白質含量11.0%、9.3%,長寬比3.0、3.1。2a稻米品質均符合2~3食用稻品質標準。
3.3 抗病性 經安徽省區試統一抗性鑒定結果:稻瘟病:MR1-MR2,白葉枯病S1-MR2,紋枯病S2-S1,稻曲病發病率MR1-HR,病指MR1-HS,條紋葉枯病HR-HR,2013年稻曲病抗性:發病率R,病指HR。
4 栽培技術要點
4.1 適時播種,培育壯秧 在安徽作一季中稻種植,一般于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播種為宜。適當稀播勻播是培育壯秧的有效途徑,秧田播種量8kg/667m2,采用旱育秧或地膜育秧。
4.2 適時移栽 秧齡一般控制在22~28d為宜,直播田播種量1.75kg/667m2,拌沙均勻撒播。栽插密度為19.8cm×23.1cm,每667m2插1.2萬~1.5萬穴,每穴落2粒谷。
4.3 田間管理
4.3.1 平衡施肥 施肥是水稻生產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平衡施肥不但有利于稻株的生長,還有利于提高稻米的品質。施肥原則:施足基肥,合理追肥,追肥主要以磷、鉀肥為主,少施或不施氮肥。通常每667m2施有機肥1 000kg,碳銨25~30kg,過磷酸鈣20~25kg,氯化鉀5~7.5kg作基肥。
4.3.2 水分管理 要求淺水栽插,寸水活棵。移栽后4d放水烤田5d,以促進根系快速生長,并有利于分蘗;返青后注意淺水管理,干濕交替,促進早分蘗;孕穗分化至灌漿期宜深水灌溉,且不宜斷水過早,以免影響籽粒的飽滿度。
4.3.3 病蟲害防治 主要防治對象有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紋枯病、三化螟、稻瘟病和稻曲病等。防治螟蟲的藥劑:一般用5%氟蟲腈懸浮劑20~30mL/667m2,紋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可用愛苗或好力克防治,稻飛虱可用撲虱靈或毒死蜱防治。
參考文獻
[1]王寶和,周長海,白和盛,等.淺談光溫敏核不育系選育策略[J].安徽農業科學;1999(04).
[2]孫宗修,于永紅,胡國成,等.兩系雜交水稻研究現狀與對策[J].科技通報,2000(01).
[3]鄧啟云.廣適性水稻光溫敏不育系Y58S的選育[J].雜交水稻,2005,20(2):15-18.
[4]鄧啟云,歐愛輝,符習勤,等.實用光溫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穩定性鑒定方法的探究[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1996(03).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