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和
摘 要:林苗兩用林不僅可以全方位拓展造林綠化空間,而且還能實現加快城鄉的增綠增效,全面提升生態壞境質量,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優化結合。該文從東至縣林苗兩用林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對樹種的選擇、種苗的采集、苗圃的選擇與整理、種子處理與播種、苗期管理、林地與造林密度、造林注意事項、經營管理等方面對林苗兩用林的培育與管理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林苗兩用林;培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 S7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7-122-02
為了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優化結合,實現短期林業和長期林業的有機統一,加快城鄉增綠增效,全面提升生態壞境質量,東至縣依托經濟杠桿,引導、鼓勵林農進行種植結構調整,科學營造林苗兩用林,全方位拓展造林綠化空間,并通過典型示范、政策扶持、市場引導等措施,積極引導廣大林農發展林苗兩用林,實現增加森林面積和林區收益,優化林業產業結構的目的。
1 東至縣林苗兩用培育現狀
東至縣位于安徽省南部,依傍長江沿岸,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氣候、雨熱同期、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濕潤、森林覆蓋率較高、品種多樣、植被豐富、生態系統較為完整,是我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國家首批金融生態縣。在林苗兩用林培育的工作中規劃引導,合理的對空間進行布局,形成了以國有場圃為軸心,以國道、省道,縣域主要河流沿線為主線,以城鎮周邊為重點的合理分布。境內的林場主要以人工用材林如松類、杉類、櫟類以及闊葉樹等為主,樹種選擇以培育香樟、欒樹、杜英、無患子、桂花、玉蘭、馬褂木、銀杏等適合城鄉造林和城鎮綠化的樹種為主。林苗兩用林即可以培育綠化造林大苗,又可以發展用材林,具有林苗兩用和長期效益與短期效益相結合的特點。在林苗兩用林的推廣過程中,積極發揮示范引導功能,充分發揮國有場圃的先期示范作用,將部分林場作為典型,如國有金寺山林場位于206國道沿線,該場充分發揮區位和土地資源優勢,結合林業結構調整,分步建設“萬畝綠化苗木基地”;香口林場香泉綠化公司通過整合苗木資源,著力打造香樟之場;梅城翰青生態園已具規模,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開始實現良好互動,成為省級生態龍頭企業。在國有場圃的輻射帶動下,周邊林農發展林苗兩用林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顯著提高,林苗兩用林呈現強勁發展勢頭。同時,還通過政策引導,在“自愿、合法、有償”的前提下,鼓勵宜林地向有實力、懂技術、善經營的生產大戶流轉,推進適度規模經營、集約化經營。千方百計擴大林業信貸支持范圍,為造林大戶爭取造林和生態建設發展方面的專項貼息貸款,積極為個體大戶造林綠化提供政策扶持,科技服務和信息服務。
2 林苗兩用林的培育
2.1 樹種的選擇 兩用林的培育一般根據當地的地勢地貌、土壤情況、水文以及氣候等選擇適宜本地區生長的大苗樹種進行培養,主要以鄉土樹種為主,引進外來優質適宜品種,并根據市場需求培育大苗的樹種。同時,為了節省成本和確保林苗種植的可持續發展,應在原有林區種植品種中選擇自育品種,減少種子購買,以提高種苗的成活率和適應能力,種植較為廣泛的樹種有白玉蘭、馬卦木、楸樹、欒樹、楓香、烏桕、黃連木、廣玉蘭、無患子、七葉、三角楓、五角楓、樸樹、國槐、合歡、香樟樹、重陽木、櫸樹等。
2.2 種苗的采集 樹種需要根據樹種在不同時期的生長特性進行采集。選擇良好的母樹是確保種苗質量的重要步驟,母樹必須選擇沒有病蟲害、長勢旺盛,處于壯齡的植株。種子也需要去粗取精選取飽滿、成熟、無病蟲害的種子,然后根據季節、氣候、生物特性進行合理的儲藏。
2.3 苗圃的選擇與整理 由于幼苗的適生能力較差,而且是培養壯苗的根基時期,所以優質的種植環境是確保其品質的必備條件。苗圃應選擇在地勢平坦、土壤疏松肥厚、排灌水方便的地方。在栽種之前應對其進行翻整,深翻30cm以上,清理垃圾雜物,細化土質,并對其進行土壤消毒處理。根據培養種苗的生長特性搭配土壤施加肥料,確保主要吸收和消耗的營養元素可以充足供給,做好底肥施加工作。
2.4 種子處理與播種 在播撒種子之前,應先根據品種、生長周期、生長特性、適生環境等進行合理的安排,確定種子處理與播撒的時間。一般種子在播撒前需要進行挑揀,將空癟、損壞的種子篩選掉并去除雜質,用干凈的溫水進行浸泡,并加入高錳酸鉀進行消毒處理,經過24h浸泡后,種子有1/3露白之后即可使用。有的種子出芽速度較慢,為了趕上適宜的生長時節,要進行催芽處理,通過調整濕度、溫度等實現種子露芽后即可使用。林苗兩用林一般需要培養1~2a,地徑在3~4cm,根據地形地勢以及種苗的生長特性合理控制密度,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播種一般選擇開溝播種的方法,溝寬4~6cm,深2~3cm,行距在30~40cm,播種后要用土輕輕將其覆蓋,澆灌底水,不宜過多,以澆透為適合,避免種子腐爛。
2.5 苗期管理 為了提高種苗的成活率,加快其生長,有效的吸收營養元素,應定期松土、除草、消毒、間苗、澆水、施肥、病蟲害防治等,當種苗初步成型后即可定苗,根據少施勤施肥料的原則陸續施加,進入秋季逐漸停止施肥,以促進其木質化,增強種苗越冬的能力。根據種苗的生長速度和培育周期,把握出圃時間,以便進行移植或銷售。
3 造林管理
3.1 林地與造林密度 林地選擇要注意澆水便利,立地較好,地勢相對平坦等條件,不要選擇洼地和有積水存在的地方。種植前要對土壤進行細化處理,打碎土塊,挑揀出石塊、樹根等雜物,并對土壤進行消毒清理。根據林地的地形走勢和植株生長大小以及生長速度,確定適宜的生長空間,一般為減少工作強度應將種植密度確定為3a不進行移苗移栽為標準,還要結合林苗兩用林的合理規劃,多面考慮種植密度,株距為1.5m、行距為2m,速生樹密度應在2 500~3000株/hm2,慢生樹應保持在4 500~4 800株/hm2較為適宜。
3.2 造林注意事項 造林環節首先要選擇造林的時間,根據氣候和溫度的變化,在相對穩定沒有驟冷情況發生時即可栽種,一般在3月左右。移栽應選擇健康粗壯的苗木,保護好根莖,適量帶些土球,減少根莖傷損和水分流失,移栽應堅持隨起、隨運、隨栽的原則。為提高樹木的成活率和抗病蟲能力、減少火災發生,促進林區種類的多樣化,應采用混交造林等方式。
3.3 經營管理 林木在生長初期,應注意除草、培土松土等工作,做好根部培土和土質疏松,定期進行除草,可使用除草劑減少清理次數,也可使用套種的方法,如種植花生、豆類、苗木等,同時還要做好管護工作,避免人畜進入林中破壞。在施肥過程中,應采用根外施肥的方法,主要以施用氮磷復合肥為主,兼施餅肥。樹形的確定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僅涉及林木的生長,還直接影響林區光照和環境,應及時除萌清干,整理樹冠。一般在幼林生長的前3a將樹形確定,在2m以下無側枝樹,以促進頂芽生長,確保主干通直。在樹木生長到一定年齡需要進行疏松植株密度,可以挑選生長速度較快已經成型可以出售的樹木向外移出,剩下的樹木繼續培育,注意林木間的密度控制,促進林區可持續生長與發展。還要注意病蟲害的防治,提前做好預防工作,采用殺蟲劑等進行化學防治,充分利用部分樹種對病蟲害的抵御能力,掌握病蟲害發生和消長的規律,做到適時用藥防治,抑制病害的發生發展和擴散蔓延,合理使用生物預防等綜合防治方法。
參考文獻
[1]蒯正禮.國有林場林苗兩用林培育與經營[J].現代農業科技,2007(17): 56-57.
[2]王秀鈞,杜婷.林苗兩用林發展探析[J].綠色科技,2013(8):131.
[3]曹仕波.全椒縣林苗兩用林建設的思考[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176.
[4]王法祥.淺析國有林場林苗的培育與管理[J].民營科技,2012(8):22.
[5]王永強,王秀鈞.淺談國有林場林苗兩用林培育技術[J].陜西林業,2011(10):43.
[6]韓恩慶.談國有林場(所)林苗兩用林培育與經營[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2(12):35.
(責編:吳祚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