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瓊丹
摘 要:近年來,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逐步推進,銀行之間日趨激烈的競爭,再加之眾多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壓力,迫使銀行不得不實行理財產品創新,發展其為新的利潤增長點。本文對理財產品創新的動因及其創新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從而得出目前理財產品創新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理財產品;創新;銀行
一、理財產品創新動因分析
1.利率市場化的推動。目前,貸款利率市場化已全面放開,距離利率完全市場化只差存款利率的放開。利率市場化的逐步放開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卻促使銀行金融脫媒現象的產生,對銀行傳統的存貸利差的獲利方式產生了一定的沖擊。銀行為了規避利率市場化帶來的利率風險不得不選擇向以理財產品為主的中間業務轉型,并加快理財產品創新的進程。
2.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再加之互聯網金融的逐步興起,銀行利潤空間受損且競爭壓力驟增,因此,我國商業銀行逐步將理財產品的發展作為其重要的利潤增長點。一方面,以收取理財產品管理費及手續費等方式可以改善銀行的收入結構,提高其非利息收入;另一方面,可以促進理財產品源源不斷的創新,提高創新及創利能力。
3.居民日益增長的投資需求。到目前為止,我國的存款利率市場化仍未放開,再加之通貨膨脹的持續攀升,存款負利率的現象使得居民的投資需求日益增大,為了減少現有資金的縮水,居民紛紛將閑置資金投入購買低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一方面,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投資風險較小且可以獲得顯著高于銀行利息的投資回報;另一方面,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降低了銀行的壓力并增加了投資品種,滿足了廣大居民的投資需求。
4.不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金融市場體系的不完善,導致金融資源配置的效率降低,但同時,也為理財產品創新發展創造了一定的條件:(1)流動管理優勢。經調查顯示,3個月以內的短期理財產品較受歡迎,占比高達70%。短期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流動性較大且收益率遠高于銀行活期存款。(2)風險小,投資穩健。首先,銀行本身的風險識別和控制能力都較強,且信用等級較高。其次,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范圍較廣,通過風險分散和期限錯配,可以提升收益率并降低風險。
二、理財產品創新現狀分析
1.理財產品創新的新特征。(1)發行量的增加。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呈直線上漲趨勢,2014年上半年發行量較2013年同比上漲33.45%,從而產生了巨額的管理費和手續費,是銀行繼存貸利差又一新的利潤增長點。(2)短期化。3個月以內的理財產品占比高達70%,部分互聯網金融產品例如:余額寶,其模式甚至以存款的形式出現,隨存隨取,流動性更高。由此可見,理財產品的日趨短期化。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通貨膨脹和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短期理財產品既能提高收益率,又能保持資金的流動性,降低風險,順應了廣大客戶的需求。(3)收益率的攀升。由于利率市場化及互聯網金融的催化作用,理財產品逐步為廣大消費者所知曉并熱銷,各大商業銀行及企業競相推出其理財產品,競爭的壓力下,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不斷提升。
2.理財產品創新現存的問題。(1)由于銀行、保險及證券的分離狀態,客戶無法在銀行獲得一站式管理,相對而言,風險度提升,對銀行理財產品的創新產生了一定的阻礙作用。(2)理財產品是新型的金融產品,其涉及到銀行的三大支柱業務,因而在我國無法為其設立獨立運營機構,從而對理財產品的創新有所影響。再加之為了緩解金融脫媒現象,理財產品創新存在真攬儲,假理財的現象,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尚難達到。(3)投資者對理財產品持續高漲的熱情引發各商業銀行的競爭,但產品創新中模仿創新的多,原始創新的少,從而導致理財產品的同質化現象嚴重。
三、理財產品創新的對策建議
1.政府政策扶持。由于我國經營權與監管權的分離,商業銀行獨立難以完成理財產品的創新過程,通常需要與證券公司、投資公司等進行合作。因此,建議政府出臺政策扶持并鼓勵銀行理財產品創新。
2.大力發展結構性理財產品。目前,較受歡迎的為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及銀信合作產品,但銀監會為了控制其表內貸款表外化的現象對銀信合作的嚴格約束,因此,我國應該大力發展結構性理財產品,并以人民幣衍生交易為基礎,充分發揮銀行自身的優勢,并加強與債券市場、信貸市場的聯系。
3.分類監管。隨著銀行理財產品的熱銷及互聯網金融產品的興起,其低本金高收益的理念吸引了眾多理財“門外漢”,從而除了各大商業銀行外,各大企業也競相推出理財產品,例如,東方財富的“活期寶”和“財富通”、騰訊的“理財通”、巨人的“全額寶”、等。但由于發行主體的千差萬別,理財產品的良莠不齊等現象,亟需監管部門根據理財產品發行主體、風險評級,銀行等級等進行分門別類的監管,從而降低風險,實現市場的有序化進行。
4.建立高素質的創新隊伍。隨著理財產品種類、結構、風險特征等方面的創新,一方面需要一批創新人才根據金融市場的變化,創新出具有本國本行特色的理財產品從而獲得獨特的優勢;另一方面,在理財產品銷售的過程中,為了減少信息不對稱現象的產生,需要具有專業知識的客戶經理對投資者作出詳細的風險及收益闡述,因此,高素質人才隊伍的建立非常必要。
5.個性化設計。在利率市場化及通貨膨脹的背景下,居民的投資需求與理財意識日益增長,為了緩解理財產品同質化現象,需要理財產品的個性化設計。針對保守型、進取型以及高端客戶的保值、增值不同需求設計出不同類型的理財產品,不僅能夠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同時也豐富了理財產品種類,減少了同質化現象的產生。
參考文獻:
[1]陳兆松.我國個人理財產品創新研究[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7(6).
[2]李瑞紅.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創新、風險表現及建議[J].華北金融,2011(2).
[3]支婧.我國金融理財產品的創新探究[J].中外企業家,201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