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興娟
摘?要?《植物基礎》課,作為植物工程系的基礎學科有著重要的樞紐作用,同時也是學習其他專業(yè)課如生態(tài)學、植物生長環(huán)境、植保等課程的基礎,只有學好植物基礎這門課程,才能為后繼課程的學習作下鋪墊。該課程需要學生記憶的抽象內容較多,枯燥背誦記憶會使學生心生厭惡,甚至對整個專業(yè)的學習產生反感;相反,如果把這些知識和實驗、實踐課配合起來教學,使理論聯(lián)系實踐來加深理解和記憶,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職業(yè)技術;植物基礎;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3.0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890X(2014)03-152-3
農業(yè)是國家之本,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化的發(fā)展日趨白炙化,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日趨明顯,農業(yè)方面更是如此,不能再是以往的只要有力氣就能種田的狀態(tài),而是轉為對科技和技能迫切的需求,農校作為技能型人才輸出基地的高等職業(yè)學校,對此肩負不可忽略的責任。
《植物與植物生理》[1],首先,作為植物工程系的基礎學科有著重要的樞紐作用,在此之前學生或多或少接觸或認識一些植物,甚至能詳細地知道哪些是什么名字、怎樣去種植,但缺少一個系統(tǒng)的認知,通過對植物基礎的學習,學生對植物學就會有一個全面的、全新的認識,同時激發(fā)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提高其對環(huán)境的保護意識。其次,該課程也是學習其他專業(yè)課如生態(tài)學、植物生長環(huán)境、植保等課程的基礎,只有學好植物基礎這門課程,才能為后繼課程的學習作下鋪墊;該課程包括植物形態(tài)解剖學和植物分類學兩大部分,解剖學中包涵了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的解剖,是一個完整的生活史;分類學中涵蓋了低等到高等植物的科、屬、種,甚至是亞種的分類。如此重要的課程需要學生記憶的抽象內容較多,枯燥背誦記憶會使學生心生厭惡,甚至對整個專業(yè)的學習產生反感;相反,如果把這些知識和實驗、實踐課配合起來教學,使理論聯(lián)系實踐來加深理解和記憶,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江蘇省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yè)學校對植物基礎教學的改革,一改以往以老師講解、學生記憶的死板教學。
1?《植物基礎》實驗、實踐課現行教學改革的優(yōu)點
1.1?《植物基礎》實驗、實踐課在整個課程中的比例加大
在植物課的課程設置中,提高實驗、實踐課的所占比例。實踐課的增多,使學生更多的在實驗室或自然環(huán)境中學習,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雖然在理論教學中應用了很多新穎的教學方法,可是也不能百分之百的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即使學生有興趣學了,但很快又會忘掉,而在每學完一個知識點后若及時的給學生開展實驗或實踐課,那么學生的記憶很快又回來了,強化了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
1.2?實訓地點的增加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yè)學校已有百年歷史,之前又以農業(yè)教育為主,才稱為農校,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充分利用該校的資源優(yōu)勢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實驗、實踐機會;為了讓學生能夠仔細觀察每一種植物的生長狀態(tài)、習性、特點,又開啟了校外的實習基地,豐富學生對生物群落的認知,為生態(tài)學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次,該校還專門配備了校車,方便了學生外出實習,當天去當天回來,既方便了出行,又保證了安全。
1.3?專業(yè)實踐教材的編寫
江蘇省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yè)學校李慧主任不辭辛苦,親自編寫了一本適合該校技能型人才培育的教科書《常見雜草識別及防除原色圖譜》[2],圖文并茂,并且選擇的圖片盡可能是學生平常能見到的原型,不僅包含了草本植物的科、屬、種及其形態(tài)特征,還包涵了其生長特性及作為雜草的防治,極大的豐富學生的植保知識,專門針對該校新生初學專業(yè)課又沒有基礎的情形。
1.4?實驗課堅持少講多練
在學生的實驗課上更是堅持少講多練,給學生更多的操作技能訓練機會,每次實驗課,任課教師只講本次實驗的關鍵,提示操作過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項,時間一般不超過15 min,把剩余的時間留給學生,增加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加強其基本技能的訓練,讓學生深入了解相關植物的生長、繁殖、培育和作用等,做到印象深刻,讓學生的知識更接近實際,也為學生將來深入社會進行生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實驗、實踐課存在的弊端
2.1?實習時間安排欠妥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yè)學校的實習時間大多安排在學期末,也就是在6月底,雖說這個時期植物生長旺盛,一些根、莖、葉以及花都生長出來,但是作為作物的1個標識,“果實”卻沒有長出來。
2.2?實習實踐較短
由于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大多是初中畢業(yè)生,自我保護意識缺乏。所以,出于人身安全考慮,不能像大學生那樣利用一段時間如一個星期或半個月,帶著學生出去系統(tǒng)的實訓,親身體會大自然,也不能更多的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互助的精神。
2.3?實驗器材的缺乏
很多實驗器材都已老舊,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如實驗室較少,不能如期的安排實驗課,需要調整;顯微鏡看不清楚,或有斑點;實驗器具不能做到人手一件,需要幾個人甚至一組一件,使用時有混亂感等等
2.4?考核評價體系不健全
外出實訓的考核評定是對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各方面表現的綜合評價,往往以學生認識植物的種類多少和標本的制作質量來作為考核的主要依據,雖然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但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并且隨機性較大,所以,學生的意見也較大。
3?相關解決對策
3.1?實習時間的安排
實習時間的安排最好能分為2次,一次在6月底,一次在9月初。這兩次的季節(jié)最是植物生長旺盛時期。6月,植物的花葉大多數已經長成,適合學生的形態(tài)辨別;9月,植物果實已生長成熟,葉、花和果實是辨別植物的形態(tài)學重要特征,這兩個季節(jié)的實習安排可以更好地指導學生對植物基礎的學習。
3.2?實習時長
基于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yè)學校學生的年齡都較小,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外出對于他們來說更興奮,嬉鬧是他們的天性。所以,為了不剝奪他們的天性,又能更好的安全學習,多安排校內實習,采取增加經費,多開辟校內實習基地,引進一些新品種植物,如熱帶的或國外進口的植物,讓學生在校內學習,既保證安全又學到新知識。
3.3?實驗器材的更新
多增加實驗室撥款,可以申請相關經費補助,將老舊的實驗器材逐批更換為先進的實驗器材,同時做到專人保管,登記使用,責任到人,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使用公共器材的責任心,也促進學生對器材的愛護使用。
3.4?考核評價體系
需更加注重對學生的能力、素質教育,因為學生最終是走入就業(yè)崗位,面對的不單純是植物,更多的是為人處事,應對問題的態(tài)度,這也決定了學生畢業(yè)后能否適應社會的發(fā)展。
以上這些是廣大教師們關于植物基礎這門學科在實踐教學中的感想,所說所想是教師們在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實踐中的困難有些無法一概解決,只能慢慢地提高,盡最大可能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和氛圍,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
參考文獻
[1]?沈建忠,范超峰.植物與植物生理[M].北京:農業(yè)出版社,1984.
[2]?李慧.常見雜草識別及防除原色圖譜[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趙中正)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