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林
摘要: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角逐市場的一些聰明的商家管理者們已不再滿足于缺乏文化內涵的粗放競爭手段,而是能自覺地把追求企業文化作為追求利潤的一個手段,并認識到了注重企業文化建設是現代企業發展的一種新趨勢。
關鍵詞:企業文化;影響力企業文化是一種社會存在,是適應企業發展需要才產生的。企業文化似一種粘合劑,能使整個企業積極因素凝聚在一起,對內求團結聚力,對外求快速發展。企業文化的如此神功,理所當然要引起人們的好奇和關注。以下是我個人的粗淺認識。
一、關于對企業文化的理解
有書載釋,企業文化就是以人的管理為中心,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通過在社會公眾中樹立良好企業形象,以達到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目的的整體管理方式。
按照以上解釋理解,結合工作實踐,我認為作為現代企業的一種獨特的管理方式,它至少應體現出以下特征:
——以人為中心,以價值為核心,以章制為保證。
傳統企業管理的理論與實踐將管理的重點放在物資管理上,卻忽視了人的合理要求,壓制了人的創造精神。而現代企業文化管理的理論和實踐把對“物”的管理轉化為對人的管理。以人為中心,就是著眼點在于滿足人的合理要求,從而進一步調動人的積極性。現代企業文化理論認為,企業是由人組成的集合體,企業無人則止,人的潛力在于開發。我曾經在一次企業內部青年員工的問卷調查中發現,有85%的人認為,自己的能力只有10%被派上用場,90%的潛力被閑置浪費。所以,我體會,對于企業而言,尊重人的能力,開發人的智力,挖掘人的潛力,提高人的素質,是企業管理成敗的關鍵所在。講到這些,也許有人會問,辦企業是為了滿足人、滿足社會需求,還是單純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潤?我認為,管理的本質是激勵,辦企業是為了滿足人,滿足社會的需要,企業為人與追求利潤最大化是對立統一的關系,當二者發生沖突時應取前舍后。
以價值觀為核心,就是要培養員工形成統一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具體說它是企業員工對本企業存在和發展的目的和意義的認識和評價,是反映在營銷活動中的精神境界、理想追求和是非標準。每一個企業都應有一個共同的價值觀,并要求每名員工都要自覺地把自己的行動與這一價值標準聯系起來。一個企業的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部分,因此,在現代企業文化建設中必須要重視員工價值觀的培養。企業價值觀與企業精神也有著密切的聯系。企業價值觀是企業精神的基礎,企業精神是企業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它是企業文化的靈魂,是企業倡導、員工認同并為社會公眾所能理解的群體意識和推動本企業發展的精神力量,如:北京百貨大樓的“一團火”的企業精神,我們阜新銷售分公司“三個一流”的企業精神,都是在本企業價值觀的基礎上形成的,它是企業文化的精髓。
企業除了需要通過企業精神和企業文化等“軟”管理去強化員工的自我約束能力以外,同時也需要通過合理的章制這種“硬”管理去強化員工的外部約束,通過制度性規范,使每名員工明確自己在企業中的地位和角色。
——突出鮮明的個性。
每一個企業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企業文化,因為是由本企業的傳統、領導者素質、經銷商品和價值觀等種種因素合成的,因而它具有鮮明的個性。一個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要獨樹一幟,形成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反之,它的經營管理必然就會流于一般化、普通化,當然也談不上是一個有競爭力的企業。
——追求整體形象。
我們不難理解企業形象的概念,它主要是指消費對象及其它社會公眾對企業總的印象和整體評價。企業形象由外在標志和內在精神兩個方面構成,外在標志泛指的就是企業名稱,企業環境,廣告等一些看得見的東西。內在精神指的則是蘊含在全體員工行為中的價值觀,行為準則,任務要求等看不見的東西。內在的精神是構成企業形象的基礎和關鍵,只有良好的內在精神,才能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進而才能給企業帶來無形的財富。為此,現在的許多的企業也越來越重視企業的整體形象的塑造。現代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它是企業管理的應有內容。在一定意義上講,沒有現代企業文化的企業不是現代企業,管理沒有現代企業文化的內涵,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管理。
二、當前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當前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1)把企業文化建設同思想政治工作、員工教育混同。應該說在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企業凝聚力,保證企業奮斗目標實現方面,現代企業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在企業是以內部員工為對象,以解決思想問題為目的的一種企業政治工作,因而它具有政治色彩,而企業文化則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與企業管理有機融合在一起的一種管理思想,它不僅對內有結合作用,對外也具有一種爭取公眾對企業認同的社會功能,所以不能將二者等同。眼下,還有一種對企業文化建設理解上望文生義的現象,誤認為抓企業文化建設就是抓員工文化教育,從而忽略了對員工進行企業精神、企業形象的教育。實際上,員工的文化教育只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一個方面,而不是企業文化的全部內容,二者存在重大差別,同樣也不能將它們混為一談。(2)對企業文化建設的內容不夠重視。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但在當前企業文化建設中普遍存在著重形式輕內容,重硬件輕軟件的傾向。有的企業圖書室、球館、健身室等活動場所、設施較為齊備,但員工的整體素質仍然不高,精神面貌與文化設施極不相稱,在外觀上看不出企業的精神與良好的形象,這就是由于企業領導者在企業文化建設上重形式輕內容的表現。(3)企業文化建設缺乏貼實提煉。在我們省內、市內,只要稍留心就不難發現,有的企業出于隨勢不甘落后的心態,總搞出一些運動式、一陣風,建設企業文化,它們缺乏研究,常常是閉門造車或取經挪用,根本就不體現自己的特色,以至于對怎樣將企業精神轉化為員工的自覺行動,根始就沒有打算,虛功一場。
(二)關于企業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第一,要尊重員工的自身價值和權利。企業文化作為以人為中心的新的企業管理要素,是以尊重員工的自身價值和權利為前提的,因為增強員工的向心力、凝聚力,提高企業的整體水平,必須重視人的價值。我們每一個企業,都應當樹立一種以企業為中心,不排斥正當個人利益和個人意志追求的合作、獻身、和諧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基于這種價值觀形成的企業文化,必然能使員工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發展自己,自覺地維護集體利益和履行自己的職責,努力為企業多做貢獻。第二,盡力滿足員工不同層次的需求。企業文化建設的中心是“人”,行為科學指出了一個健全發展的人所具有的五個內在的基本需求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滿足了較低層次的需要后,人就會要求滿足更高層次的需要。我們的企業文化就是要為每個員工實現“自我價值”提供最大的可能性,努力創造一種有利于員工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的生活、工作、文化環境,盡量滿足員工的正當需求,也只有這樣,員工才能真正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家。第三,提高企業管理者與員工的素質。全面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首先是人的素質,是搞好企業文化建設的當務之急,企業管理者是企業經營的指揮者和宏觀組織者,又是企業文化的培育者和推動人。因此,作為企業管理者在提高自身的素質的同時,還要努力使自己的文化心理與員工的文化心理相通,以自己的文化素質去啟迪、挖掘員工的文化素質,這是方法,更是責任。至于提高企業員工的素質,我認為應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入手更合適。我講的“硬件”是指投資興辦文化場所、設施,而“軟件”則主要是提供信息、機遇、學習條件進行再教育,以達到提高員工知識層次,強化業務技能的目的。
總之,企業文化的影響力的輻射和滲透,對任何企業來說,都是想做、在做而又難以做到十全十美的重點在建工程,筆者的以上三點建議也許對從事企業經營管理的經理人在規劃和推動企業發展的思考中有所益處。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