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
摘要:隱性成本是一種隱藏于經濟組織總成本之中、游離于財務審計之外的成本。而物流成本正是由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所組成。如何將具有隱蔽性、爆發性的物流隱性成本顯化出來,是現今物流企業一直探討的問題。本文運用聚類分析和模糊集合方法來顯化物流活動中的隱性成本。
關鍵詞:物流隱性成本;顯性化一、物流成本的重要性
物流行業對于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在當今世界,物流業已經成為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物流是市場流通的心臟,物流越發達,市場越繁榮,經濟發展就越有活力。而隨著物流業的發展,控制物流成本的重要性則漸漸體現了出來。
(一)控制物流成本的重要性。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9.4萬億元,約為GDP的18%,比世界平均水平高6.5個百分點,比部分國家高出近一倍[1]。而2014年6月3日的《馬士基集團在中國影響力報告》指出,在發達國家,物流成本平均占成品最終成本的10-15%,在發展中國家,各種低效現象導致物流成本顯著增高,占成品成本的15-25%甚至更高,而對中國的制造商而言,物流成本可高達生產成本的30-40%[2]。
以上種種數據和政策表明,物流成本和國家、公民息息相關。特別是隨著電商行業的急速發展,淘寶、京東、亞馬遜等等電商巨頭都紛紛把降低成本的目光瞄準了物流。自建倉儲、干線和支線結合配送、建立自提點等方式都是現代企業嘗試降低物流成本的措施。
(二)控制物流隱性成本的重要性。從結構上來看,物流總費用包含三個部分,即運輸費用、保管費用、管理費用。而從比例來看管理費用更高一些。而在運輸費用、保管費用和管理費用之間,除了企業實際發生的成本費用,還有很大一部分成本是不以金錢形式存在的,隱匿于成本費用之后,而又真實對企業的物流成本造成影響,這部分成本則是隱性成本。
在任何一個包含物流的企業中,物流隱性成本都是不容忽視的。顯性成本往往很好計算,比如說物流活動中實際發生的人工費、材料費、運輸費、辦公費、水電費等,它們都能清晰地計入企業會計賬戶中。而隱性成本,則往往是一些機會成本和風險成本,有的看不見,有的是定性的指標,很難被企業顯性化出來,同時量化成定量指標計入企業的成本核算中去。但是,難衡量并不代表不重要。相反,有些學者認為,控制物流隱性成本往往比控制物流顯性成本來得更為重要一些。比如說,延期交貨所造成客戶流失,并不是能通過單純的一次貨物成本來衡量的,它還包括以后長期的客戶流失成本,那么,客戶流失成本是多少呢?這點非常不好計算,同時也體現出隱性成本計算的復雜性。
二、物流隱性成本產生原因
(一)倉儲管理中隱性成本產生原因。在物流系統中,倉儲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制造企業由于要進行生產,必然要儲存一些原材料,來應付企業的正常以及非正常需要;而商品流通企業,盡管沒有生產這一環節,但是在商品資金轉變為貨幣資金之前,必然也要經過倉儲這一環節。庫存過多,會產生巨大的資金占用成本,貨物損毀成本以及貨物貶值等成本,而庫存過少,則會帶來銷售機會的流失,更有甚者會帶來優質客戶的流失。要想控制庫存管理這塊的物流隱性成本,必須先分析它的產生原因。
(1) 倉庫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物流行業的剛性成本中,很大一部分是人工成本,而人工成本在倉儲管理中體現得較為明顯。現在正處在傳統倉儲中心向現代倉儲中心轉型的重要時期。我國倉儲自動化、標準化與信息化管理仍處于較低水平,以致于在倉儲作業中勞動力成本占有的比重很大。(2)存貨所占資金的機會成本。存貨過多,則就會發生庫存資金的占用。一方面,占用的資金會產生占有資金的利息損失,影響企業的資金周轉,產生一系列的蝴蝶效應。另一方面,積壓的庫存則會產生庫存降價、損毀的風險成本,以及庫存呆滯產品所帶來的損失等。(3)缺貨損失。缺貨對企業造成的隱性成本一般有銷售機會的損失、延期交貨成本和客戶流失成本。可以說,缺貨給企業形象帶來的打擊是巨大的,這也是為什么大多數企業寧愿囤積貨物產生庫存積壓成本也不愿意缺貨。
(二)物流運輸系統中隱性成本產生原因。運輸隱性成本主要體現在物流運輸過程中發生的返程或起程空駛現象、對流運輸、倒流運輸、迂回運輸、重復運輸等等現象。而究其深層次原因,則應歸因于企業高層戰略管理問題,以及現今中國物流業組織化、專業化、信息化層次低的問題。
(1) 中國物流運輸現狀。我國物流業的組織化、專業化、信息化程度低。物流企業小、散、弱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據中國物流采購聯合會統計,我國現有約1110萬輛載重汽車,經營主體超過720萬家,只有一臺車的個體運輸戶占公路運輸市場份額的40%。由于信息化滯后,車找不到貨、貨找不到車的問題十分常見,即使在上海這樣的物流發達地區,2011年貨運汽車空駛率仍高達37%,是歐美平均水平的3倍[3]。(2) 企業戰略管理。而在物流運輸市場體制還不健全的條件下,企業應該和國家一起努力,爭取減少物流運輸過程中的隱性成本。在企業戰略制定中,應該建立適合企業自身的一套理論模型,將企業運輸工具、運輸環節、運輸時間、運輸費用和運輸距離等解釋變量考慮進來,以求使得企業利潤的最優化。例如在運輸工具的銜接上,應該將企業自身條件與市場環境結合考慮,尋找兩者之間的動態均衡。
三、物流隱性成本顯化性探討
(一)運用聚類分析顯化物流隱性成本。聚類分析的目的是使得屬于同一類別的個體之間的距離盡可能的小,而不同類別上的個體間的距離盡可能的大。根據聚類分析這一特點,可將物流隱性成本從物流成本中抽離出來,再進一步顯化[4]。
(1) 顯化庫存成本。倉儲管理中的隱性成本主要包括存貨所占資金的機會成本、由于物流服務不到位所造成的缺貨損失,以及庫存積壓降價處理和庫存呆滯產品造成的損失等。企業要顯化這些隱性成本,就必須對這些損失做出評估。比如說運用期望損失最小法來確定訂貨批量,維持缺貨損失和庫存積壓之間的平衡。即當需求大于訂貨批量時,期望損失是機會損失;而當需求小于訂貨量時,期望損失是超儲損失。而將需求量的分布率與需求量和訂貨批量之差的乘積,再分別與機會損失和超儲損失相乘之后的最小點,就是最佳訂貨批量。而模型中的單位機會損失和單位超儲損失,則要根據物流行業內以及企業自身過去資料和經驗來推算出來。比如說可以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企業計算出缺貨一次的平均機會成本和貨物積壓一次的平均超儲成本,然后企業根據企業缺貨的次數和貨物積壓的次數就可以估算出整體的機會損失和超儲損失了。(2) 顯化運輸成本。上文已提到,物流運輸隱性成本主要來源于運輸過程中發生的返程或起程空駛、對流運輸、倒流運輸、迂回運輸、重復運輸、過遠運輸、托運方式選擇不當等現象。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現狀,針對本企業在一定期間內發生上述現象的次數、平均成本損失做出記錄,并對下一階段的隱性運輸成本做出預測。要想保證運輸隱性成本預測盡量準確,可以將每一階段的時間段分細一些,并將一些科學的預測方法結合起來,比如指數平滑法預測等。
(二)運用模糊集合顯化物流隱性成本。根據模糊數學理論,集合依其是否具備明確的內涵和清晰的外延邊界,又可分為普通集合和模糊集合。其中模糊集合是一個模糊概念,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是不確定的,如物流隱性成本。因此對于這類模糊概念,只能用模糊集合來描述[4]。
模糊集合看起來將物流顯性成本和物流隱性成本的邊界模糊化了,但事實完全相反,它以模糊化的方式清晰地將物流隱性成本量化出來,形成了和物流顯性成本有一定對應關系的集合。它將物流隱性指標放在了一個(0,1)的區間里,我們可以假設如果等于0,說明完全不屬于物流隱性成本;等于1,說明完全屬于物流隱性成本。
以庫存隱性成本為例,我們給A產品庫存一年以上的權數設為1,表明A產品已經完全失去價值,A產品的原價全部歸為物流隱性成本;而我們給A產品庫存半年以上,一年以下的權數設為0.6,表明60%的A產品價值已經失去。以此類推,企業可以根據調查研究來給不同的物流隱性成本指標設定權數,最終得出物流隱性成本。而將所有影響物流隱性成本的解釋變量加權結合起來,就得到最終的物流隱性成本。
四、總結
本文雖然例舉出聚類分析和模糊集合的方法來顯性化物流隱性成本,但顯性化物流隱性成本真正困難的地方不在于選用模型,而在于如何找到物流隱性指標和顯性指標之間的對應性,這樣才能更好地將隱性成本轉化。
當然,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除了顯性化物流隱性成本,還可以在物流隱性成本產生根源上對隱性成本進行遏制。比如說,企業通過實施定制化生產的精益物流管理來降低缺貨損失和庫存過多造成的損失;通過與其他企業整合的方式將企業運輸系統整合起來,降低運輸成本的浪費;通過“LuGuo系統”實現”“智能配送,精準分流,非人力自動送達入戶”的目標,解決城市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問題等。這樣正反相輔,才能真正降低物流成本,使企業在物流方面獲益。
參考文獻:
[1] 《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2013.3.4. http://www.china.
com.cn/news/2013lianghui/2013-03/08/content_28174325.htm
[2] 《馬士基集團在中國影響力報告》 ,2014.6.3.http://www.
logclub.com/thread-145487-1-1.html
[3] 《商務部“商貿物流”發布會》 ,2013.11.26. http://www.chi
na.com.cn/v/news/2013-11/26/content_30712771.htm
[4] 崔愛巧,李春杰.供應鏈中物流隱性成本的挖掘及對策研究[J].科技資訊,2012(11):214-215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