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
摘要:我國是一個地質災害多發的國家,其對人們生活環境及國家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但我國的地質災害防治作為一個行業起步和發展較慢,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成本管理也相對落后。而隨著政府投資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資金的增多,加強工程成本管理顯得愈發重要。本文在分析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成本管理的現狀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對工程成本的控制和管理進行闡述。
關鍵詞: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成本管理我國是一個地質災害多發的國家,受國家經濟發展狀況和財力的影響,我國長時間在地質災害防治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防治工作也以躲避、轉移和災害發生后的重點處治為主。近年來,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和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政策的實施,我國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上的投入大大增加,大量政府投資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得以立項、實施,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了進一步的保證。隨著政府投資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增多,防治資金的大量投入,工程的成本控制和管理顯得愈發重要。加強對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成本管理和控制,不僅僅可以為工程施工企業節約成本,同時還能夠以更加優化的施工組織和技術完成高標準和高質量的質量工程,其對施工企業的意義十分重大。
一、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成本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成本管理認識上的片面性。成本管理是一項全員參與的系統工程,是技術與經濟的結合。但目前不少地勘施工企業成本管理所需的大量信息流不能有效流轉,導致技術與經濟的脫節,整個成本管理缺乏系統觀念。如技術人員提出的施工方案雖然能夠完成設計要求,但從經濟方面考量,卻不是最優化的,大大縮小了施工企業的利潤空間;又如技術人員提出的有些技術方案表面上看局部可能會增加成本,但從整個項目的生命周期看是可以節約成本的,這樣的方案往往由于缺乏系統的經濟比較而流產。這些都是技術與經濟不相結合的結果。
(二)項目成本預測上的滯后性。當前,許多地勘施工企業在投標階段仍是由公司經營部按照政府規定的預算定額跳過項目成本預測,直接計算項目投標價格。對完成投標項目所需成本只是一種平均的、粗略的估計,若項目中標,再由公司成本部重新對這個工程項目的成本進行詳細地測算或直接簡單地按照中標價確定一個降低比率,以此作為目標成本。這樣做的結果一是成本粗糙;二是成本滯后,不利于執行。
(三)考核機制上的不完善性。相當部分地勘施工企業考核機制落后,責權利并不真正對稱。由于制度不健全,考核不力,或只獎不罰,或獎罰不到位,給成本管理工作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在項目執行過程中,項目實施與成本管理脫節,項目部只知道花錢,只知道把項目按時、按質交出來,并不在乎花多大代價。
二、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成本控制盒管理的對策
(一)勘查階段成本控制優化。勘查的目的在于查明地質災害的成因、特征、穩定狀況,并預測其今后的發展變化趨勢,為治理工程方案選擇和治理工程設計提供科學依據。地質災害勘查不同于巖土工程勘察,常用的勘查手段主要包括地形測量、地質測繪、鉆探、物探、試驗等,通過這些手段查明災害體規模、形態、結構特征,計算分析評價其穩定性,對災害體發展趨勢和危害性進行分析預測,在此基礎上制定出災害體工程治理方案,進行投資估算,為政府決策提出科學理論依據。勘查階段主要通過合理地布置勘查手段、勘查工作量,來實現這一階段的成本控制。
(二)設計階段成本控制優化。勘查工作后,根據災害體的特征提出治理工程比選方案即可研方案,根據兩方案比選或多方案比選,推薦最佳方案,進行優化后做為初步設計方案;在初步設計方案的基礎上再優化,進行分項工程設計、工程布置等,提出施工工序、施工方法和施工要求,并進行施工組織設計等,完成治理工程施工圖設計。
(1)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在明確工程功能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設計創造精神,在可研階段,提出各種實現治理目的的方案,經過價值分析,從中選取最合理的經濟方案。建筑材料費用通常占工程成本的50%-70%,同時建筑材料的質量直接影響工程質量,因此盡量選用質優價廉的材料,從而提高價值。該階段控制成本的關鍵在于勘查報告結論的準確可靠性,如巖土力學參數選取的正確性,所計算穩定性與宏觀表象判斷是否一致,進而證明計算的下滑力、推力等的準確性。工程結構設計大多沿用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的彈塑性理論,該過程對成本控制所起作用不大。另外,工程項目的重要性決定工程結構和巖土力學安全系數的取值,因此,設計人員還應對擬建工程規劃有所了解。(2)優化使用功能。價值工程的核心是功能分析,對分項工程每項功能進行分析,比較各項功能之間的比重,在達到防治地質災害目的的同時,盡量達到美化、工程措施與自然景觀和諧的效果,尤其是在風景名勝區。目前在震后災區重點地質災害治理設計中,除治理災害本身外,還應兼顧城區、集中人口區生態環境的美化,提高災區人民生活質量。
(三)投標階段的成本管理。對于投標階段的成本管理,主要是進行成本測算,以確定投標報價。成本測算是一項具體而系統的工作,要根據施工現場踏勘,結合工程的特點,確定工藝流程、選用合適的施工技術措施、制定合理的施工組織措施、進行機具的配置、工種結構和人員的選配;根據招標文件確定材料到場的實際價格;根據工程所在地與現駐地的遠近,計算人員機械調遣和現場管理費用;根據項目工期要求計算工程總體施工費用;在此基礎上,確定各類稅金、計算投標費用、預計保修服務費,從而測出工程的直接支出,并以此作為投標的最低底價。
(四)施工階段成本控制優化。(1)施工組織方案的優化。施工階段的成本控制是一個動態而又復雜的過程,要從根本上解決成本控制的問題,首先要有一個穩定的項目管理組織,其次成本控制的思想深入人心,最后每個人都能積極參與到建筑項目的成本控制工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所以說,組織措施是解決成本控制問題的關鍵。(2)加強質量和工期管理。在施工過程中嚴把工程質量關,采取防范措施,消除質量通病,做到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絕返工現象所造成的人、財、物等大量的投入。可通過制定詳盡的節約增效的管理制度,減少材料浪費,降低工程成本;對材料操作損耗特別大的工作,由生產班組設專人負責成本監督。實行獎罰措施,調動節約積極性。結合施工方法,進行建筑材料使用的比選,在滿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過代用、改變配合比等方法降低材料消耗。結合施工方法,進行施工機械設備選型設計,確定最優化的機械設備的使用方案。嚴格控制建筑項目施工的進度計劃,根據施工的進度計劃及時組織材料、構件的供應,保證項目施工順利進行,防止因停工待料造成損失;定期進行成本核算,對施工項目的各項費用實施有效控制,發現偏差則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糾正,從而實現成本目標。
(五)工程結算階段的成本管理。包括工程驗收后的結算和工程款的回收工作。要做好工程技術資料的收集、整理、匯總、歸檔,及時辦理竣工決算,以明確債權、債務關系。同時應指定專人負責與業主方聯系,力爭盡快回籠資金。
三、結語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成本控制與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現階段地質災害防治行業的工程成本管理相對落后,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合理準確地編制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圖預算是確定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成本的主要依據,對切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有著重大意義。工程參建各方密切配合,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微觀成本監管,做到科學決策,優化設計,精心施工和嚴格審核,才能對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成本實施有效的管理與控制,使有限的政府投資獲得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中國建設工程成本管理協會.建設工程成本管理理論與實務(二)[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0:13-50.
[2] 吳國華;周華.淺談政府投資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成本控制與管理“資源保障環境安全—地質工作使命”[C].華東六省一市地學科技論壇文集2011-11-26.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