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春雨
摘 要:發展綠色食品是墾區建設國家安全食品生產基地的重要保障,也是有效地提升墾區農產品核心競爭力、培育墾區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的重要舉措,本文通過對墾區綠色食品發展現狀分析,總結了制約墾區綠色食品發展的制約因素并提出了相關解決對策。
關鍵詞:綠色食品;制約因素;解決對策
隨著我國現代農業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廣大消費者食品質量安全意識的不斷增強,對綠色食品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綠色食品已由相對注重發展規模進入了更加注重發展質量的新時期,由樹立品牌進入了提升品牌的新階段。進一步提升品牌的影響力和公信力,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產業的特色和優勢,是新形勢下我國綠色食品事業發展面臨的戰略任務。
一、墾區綠色食品發展現狀
1990年,農業部提出全國農墾系統率先開發綠色食品,黑龍江墾區“九三”牌大豆色拉油等22個綠色食品首批通過農業部綠色食品認證,“完達山”全脂甜奶粉獲得農業部2號綠色食品標志號。時至今日,黑龍江墾區的綠色食品事業發展經歷了20多個春秋。墾區在建設現代化農業進程中,始終堅持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態安全,加強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建設,目前墾區已成為全省最大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墾區企業以農產品質量安全擎起了北大荒品牌。
黑龍江墾區位居世界僅有的三大黑土帶之一,橫跨小興安嶺南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區,土地肥沃、水質清潔、空氣純凈,冬季寒冷,晝夜溫差大,雨熱同季,農業資源豐富,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在3~5%之間,有的地區高達10%以上。遼闊的地域、豐富的生態資源為墾區發展綠色食品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截止到2013年末,墾區綠色食品產品有效認證達288個,擁有綠色食品生產企業104家,綠色食品種植基地監測面積達3837.05萬畝;擁有有機農產品生產企業72家,認證有機農產品278個,認證面積達323萬畝;無公害農產品達480個,產地認證面積4001萬畝;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達6個,累計創建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農場24個。同時,擁有全國綠色食品標準原料基地63個,基地認證面積達896.4萬畝。
在看到取得的成績同時,我們還應清醒的認識到目前墾區綠色食品產品數量與墾區農產品總量相比,認證發展規模較小,產品種類尚以大米、面粉等大宗農產品為主、產品認證數量發展速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制約墾區綠色食品發展的因素分析
(一)綠色食品認證成本過高
當前,我國綠色食品認證為收費的非公益性認證。以大米為例:一個北大荒牌珍珠米認證綠色食品大米所需費用:8000元認證費/3年、標志使用費1800元/年、產品檢測2000元、環境監測約6000—8000元不等 。現階段所有費用全部由企業自行承擔,墾區目前沒有統一的補貼政策。
(二)綠色食品認證主體積極性不高
目前墾區綠色食品認證企業多為私營業主,由于目前綠色食品尚不屬于國家強制標準,除了認證成本過高造成企業生產成本上升導致認證主體積極性不高外,目前綠色食品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消費者對綠色食品認識程度導致綠色食品市場需求增速緩慢,進而現階段的綠色食品出現了優質不優價的現象,這也進一步影響了企業申報綠色食品認證的積極性。
(三)綠色食品工作體系不健全
目前雖然墾區設有總局綠色食品辦公室負責墾區綠色食品認證相關工作,但在管局層面除牡丹江管局設有獨立綠辦外,其他管局僅是在其他部門安排了兼職人員負責相關工作,農場層面的獨立工作機構更是“一辦難求”。經常出現總局綠辦直接應對農場申報企業的局面,工作人員少材料及現場審核工作量大的矛盾突出。雖然總局每年都舉辦或組織參加相關業務培訓,但是企業委派的參訓人員流動性大,不利于企業申報和續報綠色食品工作。目前墾區尚未建立健全的總局、管局、農場三級工作體系。
三、解決對策
(一)加大政策扶持
目前,總局有必要制定扶持綠色食品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例如設立綠色食品發展基金,將綠色食品工作補貼納入剛性預算,對綠色食品企業再認證、標識使用、市場開發等方面給予資金扶持。目前,牡丹江管理局建立了綠色食品發展基金,對全管局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及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起到了有效推動作用。
(二)加大品牌宣傳推廣
一方面要積極組織墾區企業參加國內外大型展會活動,如哈洽會、綠博會、農交會、綠色食品展銷周、德國有機食品博覽會、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展等,借助展會平臺推薦企業產品,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另一方面加強媒體宣傳,利用多種途徑開展整體公益性宣傳,充分利用農產品安全信息網、《北大荒日報》、《農場經濟管理》等媒體多層次、多渠道、多角度宣傳,不斷開創綠色食品宣傳和推介新局面。
(三)加強工作隊伍建設
強化各級綠色食品工作機構的工作力量,設機構定編制,建立自上而下的健全的工作體系,繼續做好對各管理局及農牧場綠色食品檢查員、監管員、企業內檢員的業務指導與培訓工作。充分發揮綠色食品專業人員的專業骨干作用,加強業務隊伍建設。
綜上所述,發展綠色食品叫響“北大荒”品牌是墾區建設現代化大農業的現實需要,是有利于生產者的“富民工程”、有利于消費者的“愛心工程”。綠色食品工作要繼續發揚改革創新的優良傳統,在新一輪的“三農”改革中搶抓機遇,乘勢而上。要在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中植入綠色食品“優質高產與資源節約”的生態模式;要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掌握“以品牌價值克服生產成本攀升”的利器;要使規模化經營走上“以品牌化促標準化、以標準化促現代化”的發展道路,不斷夯實綠色食品發展的基礎,增強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為墾區建設國家安全食品生產基地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