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春
【摘 要】初中學生正處于生理發育迅速、心理發育相對滯后的一個特殊時期,處于這一特殊時期的少年兒童,如果得不到正確的引導,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和干擾,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其中,厭學情緒的產生是初中階段學生較為普遍的心理現象,而且對于該階段的青少年來說,危害性是非常大的。文章針對初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厭學行為進行分析,主要探討了相應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初中學生厭學行為分析對策
初中學生正處于生理發育迅速、心理發育相對滯后的一個特殊時期,這一階段的青少年學生,如果得不到學校、家庭或者社會的積極引導和正確應對,很容易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逐漸產生各種心理問題。而厭學行為的產生,就是一個在初中學生當中十分普遍,而且危害性有很大的心理問題,這類問題,在當前家長、社會越來越關注教育問題的大背景下,逐漸凸顯出來,并受到較多的關注和重視。初中學生厭學行為的發生,從初一到初三年級都會產生,一旦家庭、學校對厭學情緒產生的學生不加以關照、積極引導,而是聽之任之,不但會導致學生個體的厭學心理的不斷發展加深,以致今后更加難于教育糾正,另一方面,由于初中生相互之間影響較大,厭學情緒會像傳染病一樣滋長蔓延,導致群體性的厭學行為,導致班級、學校整體學習風氣的垮塌,后果不堪設想。因此,在進行初中教學活動中,應當對這部分學生高度重視,提高對厭學情緒、行為危害性的認識,并根據學生厭學心理產生的原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采取對應措施對癥下藥,以及時干預學生厭學心理的出現,正確引導、糾正學生的厭學心理。
一、學生厭學心理產生原因
初中生產生厭學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學生個體的因素,也有社會、家庭和學校的因素;既有初中階段生理心理發展不協調的特殊因素,也有一般階段內外反應不同、期望與現實落差的共同因素。從內因來看,厭學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內外反應獲得的消極情緒體驗和自我認識偏差導致的,從外因來看,社會、家庭和學校等外部環境的不良因素強化了這種情緒體驗和認識偏差。應試教育下課程的不合理安排、缺乏學生主體性的填鴨式教學方法;社會各種不良誘惑、初中階段特殊生理心理等因素導致興趣轉移;不能掌握合適的學習方法、不能正確對待錯學習上的挫折和失敗導致信心喪失;社會偏見、家庭漠視、教師批評、同學歧視導致抵觸情緒加深等,這些都會促使學生以消極的態度對待學習。現代初中生承受著非常沉重的心理壓力, 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都給學生在學習上提出了過高的期望, 初中生極少有屬于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神經整天高度緊張。而無休止的埋怨、挑剔、批評更使學生產生了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使家長和老師滿意的挫折感, 這種消極情緒的長期積累必然造成厭學心理的產生。
二、學生厭學行為對策
初中生厭學是學校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也是教師、家長比較關注的事情。隨著社會的發展,初中生厭學行為又有其特殊的時代特征。學生厭學問題的解決是一個系統工程, 需要學生、社會、學校、家庭之間相互配合, 共同營造一個重學、樂學的氛圍,并不斷地從正面對學生表現出來的良好的、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行為給予強化。因此,對于初中生厭學要結合實際情況,借助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讓學生快快樂樂地度過他們的初中學習階段。具體來說,應當采取如下措施: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激發這些學生的學習動機是最為關鍵的一部分。因為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因, 沒有動機或者負動機是不可能產生學習行為的。要根據每個學生產生厭學的原因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動機激發方法, 可采取內部動機開啟與外部動機誘導相結合的方法, 注意刺激學生的求知欲,強化知識與生活的聯系, 提高學生對知識價值的認識。以往的教育往往會在少數成功者的背后留下多數失敗者,這是因為沒有注意學生興趣和動機的激發, 忽視了學生的主動參與, 所以無法獲得學習者內部的學習動力。在教學中教師應意識到學習興趣是學生追求和探索知識并克服困難的內動力, 從而為學生創造積極、寬松的學習氛圍,鼓勵支持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消除學生的厭學情緒。
(二)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瑞士教育學家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求知的前提,是樂學的開始,是成才的起點。班主任要從多方面開展工作,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加強與學生和任課老師的溝通,及時向任課教師反映學生對課堂教育的期望與要求,改變“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盡可能運用生動活潑、互動開放的授課方式;改善題山題海機械性作業過多的狀況,給學生留有充裕的自主學習、思考和預復習的時間;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其次,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的班級活動,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各項長處,給予鼓勵和支持,調節和緩解學生緊張的學習生活。第三,對興趣已經轉移到學習之外的學生,要鼓勵其長處,鼓勵其在班級日常活動中獲得表現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和同學的關心,發現自身長處;同時幫助這些學生設定可行的階段學習目標、進行輔導,幫助其克服困難,及時鼓勵取得的進步,讓其體會達到學習目標的成就感,傳遞“只要努力就有收獲”的信息,積極將其興趣引導到學習中來。
總之,導致初中生厭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體到每一個厭學學生個體,每一個人厭學的產生原因也不盡相同,有的是單一的因素引起的,有的是多種原因的交織引發的,因此班主任在解決學生厭學問題的時候,應針對每一個個體的實際情況、針對初中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參考文獻】
[1]陳慶.從教育本身淺析學生厭學原因[J].中國教育研究論叢, 2006(1) .
[2]教育就是習慣培養[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