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瓊
【摘 要】三年級的學生剛剛開始學習英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為孩子們的啟蒙老師,我們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讓每一個孩子都贏在起跑線上。在英語課堂上,可以采取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多彩的課堂游戲、課堂競爭機制、課本劇表演、以歌促學等等。
【關鍵詞】興趣小學英語三年級
2011版《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以小學3年級為起點,小學六年級結束時學生要達到二級要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為小學英語的起始年級,三年級學生剛剛開始接觸英語,對英語學習十分好奇,但是并不知道怎樣正確地學習英語,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讓孩子們能夠贏在起跑線上,這對于我們一線的老師來說是非常重要。近幾年,我都在從事著三年級英語的教學,對于三年級孩子從對英語的好奇到興趣,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我深有感觸,現從幾個方面談談如何激發孩子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在日常教學中,我發現三年級學生兩極分化的現象日趨嚴重了。英語學得好的學生越學越有信心,越學越有興趣,而英語學得不好的學生則越來越不能集中注意力上課,更談不上回家復習,基礎也更差了。這一問題在期末考試中也暴露無余。學習興趣濃,學習自主性強的學生確實比那些學習興趣低、學習被動的學生要考得好。我當然不是指以分數論英雄,但三年級的部分學生確實已由低年級時對英語強烈的新鮮好奇而逐漸冷卻降溫,對英語有些不理不睬了,學習興趣明顯降低。上課時,看著他們那沒有神采的眼神,看著他們讀英語時流露出的被動與無奈,看到他們回家聽磁帶的表格上出現的一大片空白,我深切地感到:不趕快提高學生學英語的興趣,英語課會越來越難上了!何況小學開設英語課的重要任務之一便是激發并保持學生學英語的興趣。
現在小學生在學習母語的同時學習第二語言,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少兒善于模仿、態度自然、樂于參加活動,這也是他們學習英語的有利條件。為了幫助孩子更輕松地學習英語,同時結合教材的特點,我采取了各種教學方法,如:游戲、唱歌、著色、剪貼、全身反應的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積極性,給孩子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一、豐富多彩的課堂游戲讓學生課堂玩與樂中掌握知識
興趣是學好語言的關鍵,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是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三年級的學生愛玩、好動、喜歡和小伙伴們做游戲,小學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游戲可以吸引學生無意注意的特性,通過設計一些課堂游戲,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將課堂的教學內容化難為易,讓學生愛學、好學。結合我三年級的英語課堂教學,我感覺就是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地采用各種游戲的方式,將枯燥的語言呈現、操練轉變為學生樂于接受的、生動有趣的游戲,為孩子們創造豐富多彩的語言交際情景,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又培養了學習興趣。
三年級的孩子最喜歡玩猜猜看的游戲,而很多單詞句型的教學都可以通過這個游戲進行呈現,在教學名詞時,我將教的食物或者是卡片藏在一個小盒子,讓學生來猜猜盒子里頭是什么?比如教學Whats this?句型的時候,我在課件上出示一個福袋,讓學生猜猜福袋里頭是什么東西。在復習單詞時還可以玩“Whats missing?”的游戲。我班上的孩子還特別喜歡玩撲克牌游戲,我在課件上出示幾張撲克牌,撲克牌上呈現與本課相關的一些圖片,然后將撲克牌翻上,重新洗牌,讓學生猜猜每張撲克牌上是什么內容。猜數字、猜時間、猜人物……雖然都是猜猜看的游戲,但是通過一些小環節的變化,孩子們就感覺非常的新鮮。通過猜一猜,讓學生用英語來表達,不僅操練了本課知識,而且激發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二、采用競爭機制,將興趣轉化為學習的內在動力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不懂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沉重負擔”。
2011版《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根據實際課堂教學的目標,采取有效的信息收集和反饋方式并提倡教師堅持激勵原則。在三年級英語課堂上采取競爭機制,可以激發孩子們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欲望,通過小組或個人競賽,獲勝者受到了鞭策和鼓舞,沒有獲勝的學生也受到了激勵,決心要超過對手。這樣一來,積極的競爭氛圍轉化為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學生的興趣就會高漲,從而在快樂的學習中順利地完成任務。
在教學閩教版三年級上冊《Unit 6 Colors Part A》時,我創設了一個情境,準備了一個魔力盒,里面放著四個不同顏色的幸運球,而這節課教學的四個顏色就是這四個幸運球的顏色,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孩子們選擇魔力盒里頭的幸運球作為四個小組的幸運色,一邊教學,一邊比賽,看看哪個小組得到的分數最高,哪個小組就是冠軍。這節課的課堂氛圍非常濃厚,特別是我讓孩子們說出每個小組的口號:Red,red,its red...學生們說得都非常的整齊,非常的響亮。在小組比賽過程中,注意力非常集中,都希望得到分數。這不就是我們想要得到的課堂教學效果嗎?
三、課本劇表演,增加語言學習的趣味性和交際性
小學階段要求學生能在老師的幫助下表演小故事和小短劇,而三年級的孩子年齡小,具有活潑好動、喜歡模仿和想象力豐富的身心特點,同時我發現每次學習課文他們都喜歡進行分角色朗讀。新版的閩教版三年級教材的課件里頭可以隨意選擇課本的角色進行表演,學生在進行表演時每次都是興致勃勃。在發現這個特點后,我深思,我們是不是能夠將課文的內容經過簡單的加工處理成簡單生動而又富有童趣的故事呢?如果在課堂一開始導入部分,就將課文內容用一個完整的故事進行呈現,在學習過程當中讓學生的思維跟著課文進行積極運轉,那么在課文教學內容結束后讓學生將故事呈現出來,不就是一幕精彩的課本劇嗎?
在教學閩教版三年級下冊《Unit 6 Clothes (1)Part A》時,我在課堂一開始就引入了動物運動會的情境,并制作了好幾個動物的頭飾,讓班級里頭個子比較大的同學來扮演大熊,個子小的同學扮演小兔子,并帶來了大小不一的T恤衫,給扮演的同學穿上,并模仿動物的聲音來把句子說出來。心理學家指出:在上課30分鐘左右是學生思維的低谷。而我們英語課堂30分鐘剛好是課堂內容呈現結束,學生要進行課文內容朗讀的環節。在課堂的最后部分,我讓學生帶上頭飾,將課文內容編成課本劇表演出來。孩子們躍躍欲試,非常興奮,而且表演得惟妙惟肖,意想不到的是,這節課結束后,班級里頭一大半的學生都可以將課文內容背誦出來,讓人由衷地感到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演員。通過這些表演,培養了孩子們大膽表達和創新的能力。
四、以歌促學,寓教于樂,營造一個充滿韻律的學習氛圍
英語兒歌和諧悅耳的音樂給學生營造了一個充滿韻律的英語課堂教學氛圍,讓孩子們產生幸福感和愉悅感,有效地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來。課標一級語言技能目標中要求學生能夠學唱英語兒童歌曲和歌謠15首左右。新版閩教版三年級教材中的歌曲和童謠旋律都非常優美,而且這些歌曲和符合兒童年齡特點有節奏感,充滿童趣,朗朗上口,有很多歌曲的旋律都是一樣的,比如第一冊的《Happy New Year》和第二冊的《Happy Childrens Day》,都是采用《新年好》的旋律,學生愛唱,愛表演而且學得也很快。于是我也將很多簡單的句子采用熟悉的旋律來變成耳熟能詳的歌曲,讓孩子們在快樂的音樂中掌握歌曲。
學生除了喜歡歌曲,他們還喜歡動感的音樂,于是我就從網絡上下載一些比較動感的伴奏,將新課中的單詞、句型變成節奏感強的童謠,讓學生來讀,而且讀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拍掌讀, 拍桌子讀,拍大腿讀,還可以邊跳《江南Style》《Nobody》等學生感興趣的舞蹈動作來表演。比如在教學三年級第二冊《Unit 4 Time Part A》,在教學clock這個單詞時,我自編了一個童謠:Dida,Dida,clock,clock,clock. C-l-o-c-k,clock,clock,clock.然后配上學生在大課間健身操的動作,學生都沉浸在英語的學習氛圍中,興致高漲,不僅把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而且在說說唱唱中掌握了clock的音、形、義。
激發學生的興趣不僅靠一些教學環節的設計,還有很多實用的、創新的活動需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中挖掘出來。在課堂中,我們更要注重學生運用能力的培養,以不同方式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通過努力,每一個孩子都會贏在學習英語的起跑線上。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
[2]小學英語教學設計. 山西教育報刊社,2012.
[3]青藍工程——小學英語教師專業能力必修.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