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海
【摘 要】多媒體成為一種新的教育技術和教學方法。論文結合高中生物教學內容總結了使用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找出了相應的對策以優化高中生物教學課堂。
【關鍵詞】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
多媒體是教學過程的基本要素。它作為傳遞教學信息的媒介,能把抽象的教學內容化為直觀的教學信息。這對生物學的研究、課程設置、教學的設計以及評價方法等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有力地促進了中學生物課堂教學結構的改革,為課堂教學的開放性,為學習者的主動性、研究性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那么,在生物課堂多媒體教學中,教師應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從而正確合理地使用多媒體,充分發揮不同多媒體的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我們必須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課題。教學實踐表明,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對多媒體進行優化設計,更能優化生物教學。那么,怎樣設計多媒體呢?
一、根據教學目標和媒體的功能選擇、應用多媒體
生物教學過程就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借助媒體傳遞知識信息的過程。因此,在生物教學中設計多媒體必須根據教學目標和媒體的功能來選擇。如高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一節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一個概念(光合 作用)、發展一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學會一個寫法(光合作用公式)。根據這個目標和媒體的功能。我選擇的邏輯思路是(1)在教學中首先演示普里斯特利、薩克斯、恩吉爾曼三位科學家所做的實驗。驗證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產物(淀粉 和氧氣)、條件(光和葉綠體)。從而,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2)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觀看光合作用的錄像片,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而分析出光合作用包括物質轉化過程和能量轉化過程兩個方 面,得出光合作用的實質。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運用投影片醒目地打出光合作用的公式,使學生熟練地寫出光合作用的公式。這樣由實驗提供“現象”,錄像深化“概念”,投影示范“公式 ”。在課堂上我將多媒體在目標導向下協調配合、各展所長、互為補充,運用多種手段方法向學生傳遞知識信息,使學生感知全面、理解深刻,既掌握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
二、根據不同課型的教學結構和學生的認知過程組合媒體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多媒體的組合并不是隨意地湊合,而是要根據不同課型的教學結構和學生的認識過程去組合。現將常見課型組合媒體的方法介紹如下:
1.緒言課:其關鍵是使學生懂得生物研究什么和研究的意義,怎樣讓學生愛上這門課。組合媒體:(1)用實驗展現一些有趣的生命現象,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2)用投影片和錄像片提供史料。介紹生物科學史和成就。與此同時,向學生滲透思想教育。(3)生動、具體地講述生物學的研究對象及學習的目的和意義。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4)板書學習要點。
2.形態結構課:在高中生物課程中,形態結構課是上好生理功能課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1)傳統媒體:掛圖、標本、模型等直觀媒體,能夠提供具體形象的教學信息。對上好形態結構課是必不可少的。(2)電教媒體:投影、幻燈、電影和錄像等電教媒體,能夠克服傳統媒體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化靜為動;提供信息量大、圖像生動、音響逼真。這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為繼續學習自由擴散和主動運輸等內容打下良好的基礎。
3.理論課:理論課是高中生物知識的核心,它起著貫穿全書的指導作用,通過理論教學,既要使學生掌握理論的內容,產生過程和應用,又要培養他們觀察、綜合歸納、演繹推理的能力。此教學任務組合媒體易于完成:(1)運用投影、實驗、模型、圖表等展現理論產生的典型事實。力求變抽象為具體。(2)運用語言質疑引導學生對觀察到的現象作深入地分析。并用演繹推理或類比的方法作出科學判斷。然后結合圖解,由現象到本質地分析豌豆的遺傳特點。介紹有關生物術語。力求變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實現由特殊到一般,由現象到本質,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飛躍,最后科學地導出遺傳基本規律。
4.實驗課:實驗課要引導學生動腦、動手、獨立操作,才能達到鞏固知識、培養技能、提高分析觀察能力的目的。為達到此教學目的,我這樣去組合媒體:(1)指導學生重點閱讀教材,使其掌握實驗目的和操作要領。( 2)用語言或板書進行質疑,了解學生對實驗的準備情況。(3)用錄像片示范基本操作、展示裝置結構,提示實驗步驟。(4)用投影片分析實驗原理,指導填寫實驗報告。
三、遵循感知、注意等心理活動規律控制使用多媒體
在教學中使用多種直觀媒體時,必須依照感知、注意等心理活動規律進行有效的控制:1.媒體的使用不宜過多。以免造成學生疲勞,分散注意力。2.媒體使用時要注意變換呈現的形式,以突出事物的本質屬性。要盡量變靜為動,以引起學生注意。3.演示時要與講解、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好,使教學語言起著動員、組織、 指導和總結的作用。4.按照協同律組織多媒體,要盡量做到視聽結合、說做結合、手腦并用,以提高識記效果 。5.兩種教材(教科書和音像教材)、兩種教法(傳統和電化教學)必須實現最優結合,以揚其長補其短。優化教學方法和過程。6.在設計多媒體時,仍要注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綜上所述,在平時的生物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從上述三方面去考慮,合理、恰當地引進多媒體信息技術,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新途徑,既有可能實現教學最優化的目標,也有益于教師本人的專業成長,更有益于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