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丹丹+++曾思赟
【摘 要】隨著社會形勢的不斷變化,大學生所面臨的就業環境越來越嚴峻,就業難度也隨之增大,怎樣正確教育高校大學生的就業觀,成為輔導員目前的工作重點之一。本文主要由“三本”大學生的角度進行分析,總結出“三本”大學生與“一、二本”大學生就業觀的異同及特征,進而有提出了幾點針對 “三本”大學生的就業觀教育的建議。
【關鍵詞】就業觀“三本”大學生輔導員
隨著國家就業制度的不斷改革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健全完善,大學生就業不再是過去國家包分配政策,而是“自主選擇”“雙向選擇”的模式。隨著就業方式的改變,很多大學生都有種迷茫的感覺,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特別最近幾年金融危機的影響,讓原本就業難的大學生雪上加霜,特別是“三本”大學生,學歷沒有優勢可言,就業競爭力也相對薄弱,怎樣做好“三本”大學生的就業觀教育成為目前高校工作的重點,而高校輔導員直接與學生接觸,對于大學生的就業觀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影響。
一、“三本”大學生就業觀特點
1. “三本”大學生社會價值觀正逐步弱化
現在很多“三本”大學生選擇就業單位的時候,以自我為中心,過于重視個人價值,將自己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只考慮到自己的愛好興趣,從而忽略了社會與國家的真正需要,不愿意到祖國需要的地方或偏遠山區中,缺少歷史使命感與社會責任感;除此之外,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價值觀念也在不斷淡化,同時對“三本”大學生就業時的社會價值觀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高校輔導員要及時對其進行教育和引導。
2. 在就業過程中“三本”大學生的綜合競爭力較弱
“三本”大學生因為學歷相比于“一、二本”的學生而言,處于不利位置,所以用人單位在招聘的時候難免對“三本”大學生存在一些偏見,甚至有的用人單位在招聘的時候提出一些比較刻薄的條件,雖然沒有明顯的表示,相當于換種方式拒絕“三本”大學生的應聘,連競爭機會都未曾給予“三本”大學生,這讓“三本”大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增大了其找工作的難度。
3. “三本”大學生的自卑心理較為嚴重
在入校的時候,“三本”大學生的成績確實比“一、二本”的學生有較大的差距,并且大多數“三本”大學生都是在獨立的院校,這讓“三本”學生產生了自卑心理。隨著自卑心理的存在,使得“三本”大學生認為自己不管是學習能力或各方面的素質都比不上“一、二本”的學生,妄自菲薄,沒能正確認識自己,缺乏自信,自我否定,不敢表現自己,最終只能遺憾地失去機會。
二、加強“三本”大學生就業觀教育的幾點建議
1. 加強“三本”大學生的思政教育,端正他們的就業觀
輔導員要及時對“三本”大學生開展思政教育,端正他們的就業價值觀,價值觀的教育要與時俱進,要肯定大學生追求自我價值和個人利益,但也教導學生不要有個人利益至上的價值觀念。并且輔導員要及時指導“三本”大學生的就業技巧,使得他們可以熟練運用一些筆試的準備工作與面試的技巧,讓他們在應聘用人單位的時候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筆者從事輔導員工作的時候,發現很多學生會存在出爾反爾,不講信用的現象,比如毀約、不按時參加工作等。所以,高校要重視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讓其在工作的時候不僅能發揮其應有的水平還能端正人品。
2. 加強“三本”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與勇氣
“三本”大學生很多都生活在條件較為優越的家庭中,平時養尊處優,自然缺乏吃苦耐勞與艱苦奮斗的精神。所以,當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懂得如何應對,心理承受能力差。針對這種現狀,輔導員應該加強“三本”學生的心理素質,通過個人心理輔導、心理素質游戲、心理健康講座等,加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得他們能夠正確認識自我,區別現實與理想,及時對自己的心態進行調整,這樣遇到挫折的時候才能平靜應對,利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現在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日益增大,特別是“三本”大學生。不過只要大學生們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用足夠的信心與勇氣將危機轉化為動力,發揮自己的長處,這樣才能在社會中站穩腳跟。
3. 鞏固“三本”大學生的基礎知識,提高其社會實踐能力
對于“三本”打學生而言,基礎知識的學習比“一、二本”的學生確實存在差距,因此,輔導員在平時的工作中應著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由“被動學習”轉化成“主動學習”,將專業知識掌握好,這樣才能在就業過程中脫穎而出。除此之外,社會實踐也能讓大學生得到相應的鍛煉,在實踐中積累經驗,為大學生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高校可通過開展大學生的創業大賽,一些推薦大學生到單位、企業參與實習工作,輔導員要給予正確的指導,讓學生能夠在實習過程中吸取經驗、得到鍛煉,傳授一些實用性較強的知識給學生,使得學生能夠在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所以輔導員要認識到實習工作對學生的重要性,將它看做是學生走向社會的一次歷練,及時發現學生的缺點,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讓學生在就業過程中自我完善,增強自身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魏麗娜,劉濤. 輔導員對高校“三本”大學生就業觀教育[J]. 中國西部科技,2010(34).
[2]劉濟勇. 大學生擇業與就業體制創新[J].現代經濟探討,2005(2).
[3]胡云秀,許玉程.大學生就業調查與對策思考[J].韶關學院學報,2008(8).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