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振超
【摘 要】農村小學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國家九年義務教育中的核心,農村小學教育作為進入正式接受國家教育的開端,其可以說是整個教育中的中心。然而,面對來勢洶涌的新世紀大潮,時代在變,農村小學教師的教學思想觀念也隨之產生了變化,越來越多的人民教師開始偏離教育的本質,開始偏向功利性。本文從農村小學教育的問題方面,談談怎樣做好一位人民滿意的教師。
【關鍵詞】做好人民滿意教師
一、現階段我國農村小學班級的現狀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農村的孩子早當家”,所以無可否認現階段我國農村小學的大部分學生都是懂事的,遵守小學法則和學校規章制度,認真完成老師所給的學習任務。但是,作為一個班級而言,教師所面對的不僅僅只是大部分聽話的乖學生,還有一部分不讓老師省心的學生,只有做好班級整體的教育工作,才能稱之為合格的人民教師,才能為人民所滿意。就目前情況分析,農村小學里面普遍存在這樣的學生:他們有些生活不能自理,缺乏學習自覺性;有些態度懶散,不聽從老師教導;更有甚者粘上了不良嗜好,學會了拉幫結派打架,抽煙等。如果教師不能對這一小部分的學生進行深入教育,不但會影響班級教育質量,更重要的是會影響他們日后的學習甚至人生。
而導致這些學生小小年紀就染上了不良習慣的原因有三:
一是因為家長自身文化素質低下,對書本的知識處于一知半解的局面,無法對孩子的學習進行細致分析,導致孩子沒有得到正確的教導,從而失去學習的信心。
二是因為對孩子的過于溺愛,雖然現在是21世紀,但是“重男輕女”思想依然存在,很多家長對兒子都驕縱慣養,以致很多男學生氣焰囂張,受不得一丁點委屈,極容易產生偏激行為。
三是因為大部分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父母由于長年在外謀生,導致孩子一般都是由不識字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長輩們都畢竟所受的教育屬于改革開放之前的,他們的教育模式與現在的截然不同,但是由于孩子長期與他們接觸,這種隔代教育就會潛移默化地在孩子心中生根,隨之而之就會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
面對這樣的現狀,做好班級教育管理工作,引導學生更好學習,是時代對農村小學人民教師的要求,也是成為一位人民所滿意的教師的必經之路。
二、讓班級管理與學生同行,調動班級自主管理的積極性
我國偉大的教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最好的教育就是教學學生自己做好自己的先生”,這句話告訴我們:培養學生的最好方法就是讓學生養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好習慣,并做到持之以恒。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過分強調教師的專制管理,這種管理模式不但會淡化學生的自理能力,還會進一步引起他們的叛逆心理。學生難以進行管理這一大問題,歸根究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真正實現以人為本,忽略學生的主體作用而導致的。如果在管理過程中給予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讓學生參與管理中去,那么自然而然地就能引發學生化叛逆為自律,從而有效地進行班級管理工作。所以,首先教師可以找出誘發學生進行自主管理班級的動機。少先隊是農村小學里面比較突出的校園隊伍,教師們可以通過少先隊的宣傳作用,宣傳一些與學生相關的班級活動,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去,共同為班集體榮譽努力。其次,教師還可以通過學生自薦或民主推薦方式選擇班干部,這樣選取出來的班干部就會具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在他日進行班級管理時就能具備一定的組織能力和號召力。再次,班主任還可以配備多套班干部,由他們輪流負責班級工作,定期轉換。這種輪流的班級管理方法不但能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還能進一步培養他們管理班級的能力,形成“班級管理,人人有責”的班級氛圍。
三、創新教學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正確學習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互動的雙邊活動,分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小學生處于低年齡階段,他們缺乏批判性思維,教師教什么,他們都會全盤接受。知識有其生成和發展的過程,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把把教材知識灌輸下去,進行形式化教學,那么學生最后也只會是一知半解,沒有任何記憶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創新教學方法,做好學生的引導者,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障礙,引導學生正確學習。
一是幫助學生培養學習動機。教師可以充分激勵學生,對于一些進步大的學生要經常進行口頭表揚,同時給家長打電話反饋學生的進步情況。通過各種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有獲得學習成就感,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
二是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特點精心挑選不同科目的課外書,培養學生熱愛讀書的興趣和積累課外知識的習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是幫助學生輕松獲得知識。普通的教師,其職責就是傳播知識,講授知識。要想成為一位人民滿意的教師就要用教育智慧傳播知識,讓學生輕松獲得知識。 老師可以通過靈活處理教材與教學的關系,適時開展一些教學活動,把學生引導到“我要學”的思想上來,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和動手實踐習,體味到知識生成過程,強化大家對知識的理解。
四是幫助學生進行學習反思。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學順利,沒有人質疑,沒有人出錯。學生沒有問題的知識點才是問題的所在。
所以,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可以針對學生在學習中容易忽視的細節問題設計知識點陷阱,讓學生在問題上栽跟斗,然后就能通過引導幫助學生進行反思,讓他們產生深刻的記憶效果,防止將來發生一樣的知識錯誤。
四、引導調動調皮和落后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不光要愛優秀學生,更要愛在學習、品德以及行為等方面落后或偏差的學生。這類學生的情感是很脆弱的,他們因為缺乏尊重和信任而長期陷入自卑之中。因此,作為一位人民滿意的教師要一視同仁,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做好學生的引導者,充分調動他們對學習的積極性。
(一)合理示弱,拉近距離
對于農村小學里那一小部分調皮好動的學生,讓很多的老師都束手無策,他們不“吃硬”也不“吃軟”,對老師所說的大道理或者嚴厲批評都不放在眼里,不但知錯不改,還屢教屢犯。面對這樣的學生,老師們可以在他們面前嘗試一下表示出自己的無助,激發他們的責任感。例如:老師可以在拿沉重作業本去教室的途中,顯示疲憊的神情,并向他們請求幫助,這些孩子雖然調皮但是內心里還是善良的,特別是那些自稱“義氣當頭”的學生,他們看到老師需要幫助,肯定會伸出援手的,那么老師就可以抓住這個機會跟他們套近乎,那么這些學生就會在以后的學習中降低對老師的抗拒力了。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教師就可以關注他們的每一個細節,肯定他們的每一點進步。這樣一來,他們就會在無形之中激發自身的學習積極性。
(二)揚長避短,增強信心
歌德曾說過:“你失去了財富,你只失去了一點點,你失去了名譽,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氣,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學習落后的學生最需要的就是勇氣和信心,而樹立信心的關鍵就在于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長處。教師要善于挖掘學生的潛質,給他們自我展示的機會,體驗成功的樂趣,使他們能健康成長。每個學生因為從小受到不同環境的影響,他們存在著各方面的差異性。老師可以從這些差異性入手對學生個性和性格進行分析,找到適合其的教育方式,進行有效教學。對學生有了全面了解后,老師就可以幫助學生在集體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合適位置,比如喜歡運動的,就可讓其在運動會中發揮自己的才華;喜歡文章的,就可以讓其寫一些小文章給同學們欣賞;喜歡服務大家的,可以讓其擔任一些職務等。通過這些行為讓每個同學都可以揚長避短,增強信心,從而激發他們在學習活動中的積極性。
五、結語
沒有不可教育的學生,只有不善教育的教師。農村小學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難點,身為從事農村小學教育事業的人民教師要從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規律出發,用敏銳的目光去正確判斷每個學生的不同特征及其發展潛能,設置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為學生打下良好的知識基礎。發揮自己的教師職能,做好一位令人民滿意的教師,為農村的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裴蕾.我省5萬農村教師忙“充電”[N].四川日報,2010.
[2] 郭慧.小學低年級班隊管理之我見[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
[3] 孫亞琳.班級管理之我見[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