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地理教學的任務,不是把每一個學生培養成地理專家,而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經過長期對學生的調查、交流和研究,我發現很多同學都是這么認為的:地理是文科三大學科里面最難理解的。這個問題也不難理解。地理,是一門研究地球表面各種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發生機制、演化過程和變化規律,以及人類和自然環境的相互關系在空間和時間上分布的學科。歷史與政治學科更多的是讓學生去記憶的東西,而地理有很多問題是要去想象和計算的。
【關鍵詞】地理課堂教學效果高中地理
一、注重地圖、動畫的結合運用
首先,在高考試題中地理試題幾乎無圖不成題;其次,在現實社會中,作為公民,學生也應具備讀圖識圖,以及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所以,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位置及其重要。結合自己在地理教學中的實際情況,我將地理教學中的教學案例列舉一二。
1.“地方時”以及“時差”的計算,在整個高中地理教學中屬于重點,也是難點。因為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當我給學生一些時差計算題時,很多學生會不約而同地查必修1課本上的“時區和國際日期變更線”的劃分圖,然后一個時區一個時區地去數。由此看來,學生沒有完全理解這部分內容。
為了讓學生很簡單明了地掌握這部分內容,我給學生提出了“畫數軸”的方法:一、畫出一條數軸,標出正方向和“0”點,在正方向畫出“1”到“12”等數字,在負方向畫出“-1”到“-12”等數字。例如,“1”表示東一區,“-2”表示西二區,“8”表示東八區,“-12”表示西十二區。兩個地區若同在一東區或西區,則二者之間的時差即兩個數字的絕對值之差,若兩個地區分別在東區和西區,則二者之間的時差即兩個數字的絕對值之和。如此一來,提出時差地方時計算問題時,學生不再查“時區分布圖”了,這一部分知識點學起來也會更加簡單輕松。
2.地球運動包括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運動。因地球的運動而產生的“晝夜交替”“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晝夜長短的變化”“太陽高度角的變化”等問題,都是很多學生學習的瓶頸。因為這些問題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要求很高。
針對這一問題的出現,我利用flash動畫形象生動地展示了地球的晝夜交替現象、地球的公轉,以及地球晝夜長短變化,以及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等問題,然后要求學生將這些動畫印在自己的大腦里。不管出現哪種問題,學生都可以迎刃而解。
二、地理課堂的創新探索
我們在地理教學中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第一,學生對地理學科不是特別感興趣;第二,學生認為地理學起來,太難,尤其是讀圖分析題;第三,教學中給學生強調和講解最多的往往是學生最容易失分的。我本人在剛步入講壇時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是有原因的。
很多地理教師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論大背景下還是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屬于“站在學生前面的老師”。也就是說,整個教學課堂是屬于教師的,體現教師的“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整個教學活動學生沒能參與其中,所以,傳統的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是被動的,是不完善的。好比古代某些年代,學生寫文章不能超過其先生的知識范疇,美其名曰“師承”,否則,就沒有“師道尊嚴”了。如果我們不轉變這種教學理念,那么,學生只能“師承”其先生的知識,學到的知識永遠是陳舊的,不會有創新和探索了,社會、國家因此也就不會有發展了。新的教學理念,我們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概括:站在學生背后的老師。老師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創設一些問題或情境來讓學生思考和分析,然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分析,以及得出問題或情境的結論,最后,老師對學生的結論、觀點予以評價和反饋,同時,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結論和觀點與學生們一起分享。這樣就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自己,提高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也同時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思考的能力。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節的教學內容為“氣壓帶和風帶”。這一部分內容在必修1乃至整個高中地理知識點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是分析不同尺度的區域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完成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任務的過程中,我創設了三個問題:第一,假設地球是沒有自轉的,并且地表是均質的,在這兩個假設條件下,地表形成的大氣環流是怎樣的(形成單圈環流,近地面氣流從極低直接到達赤道地區);第二,去掉“地球是沒有自轉的” 這一假設條件,那么大氣環流又是怎樣的(形成三圈環流,近地面形成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第三,將這兩個假設條件都去掉,實際的地球既有自轉,地球表面又是不均質的,有海陸分布,也有地勢的高低起伏,這樣再讓學生討論大氣環流狀況(是呈帶狀分布的氣壓帶被分裂成一個個的高壓和低壓中心)。
這樣一來,學生們可以通過分析、思考來得出不同條件下的大氣環流狀況。這一問題的創設能夠層層深入,情境的設計也環環相扣。最后在教師的反饋過程中,可配套畫圖的方式或動畫的方式加以強調和說明,可以更生動形象地把一個復雜難以理解的問題簡單化。
【參考文獻】
[1]李發文.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方略[J].今日湖北,2013(6).
[2]祝存孝.淺談如何提高中學地理課堂教學效果[J].商情,2013(18).
【作者簡介】
李滿盆,1987年9月生,男,漢族,甘肅甘谷人,甘肅岷縣一中,中教二級,本科。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