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秀溪
5月30日,廣西教育學會中小學美術教育專業委員會舉辦了第23屆廣西中小學美術優質課現場執教比賽。來自區內各地的20多名小學美術教師參加了比賽,南寧市良慶區五象小學的李艷艷是其中一員。當天,李艷艷的參賽課例為泥塑課——《給自己塑個臉》,教學中,她首先以圖片展示的方式引導學生從感性層面認識“臉”,然后與學生討論總結出常見的臉型和表情,最后指導學生完成了“塑臉”的創作……新穎的課堂設計,精美的教學課件,讓這節40分鐘的課扎實清晰、靈活生動、入情入理,贏得了評委的一致好評。最后,她的這節課榮獲了比賽一等獎。
李艷艷告訴記者:“古語說‘治大國若烹小鮮,教學也是如此。我喜歡用‘煨來形容我的教學,小火慢煮,主蔬與配料才能完美結合。對于教學,教師應該扎實地做好每一道工序,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和學習狀態,‘煨出學生的勃勃生機和創造能力,讓整個課堂活色生香。”
穩扎穩打,走好教學每一步
新課標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課程要實現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傳承和交流文化、發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等育人價值。對此,李艷艷這樣認為,要實現這些價值不能一蹴而就,而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沉淀,體現在教學上,則要求教師扎實地完成每一節課,充分激活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持之以恒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和能力,讓學生“時時有收獲,日日有提升”。
為實現扎實的課堂教學,李艷艷提出了“六步走”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創設情境→感性認知→理性學習→示范操作→創作嘗試→展示評價”的過程中有效參與,扎實學習,提升能力。如在執教移植課《新穎的眼鏡》時,李艷艷根據學生的實際,以“六步走”的思路對原課作出適當的調整:她先和學生搭建了一座“城堡”,要想進入城堡,必須帶上一副新穎的眼鏡,利用生動的情境為學生創造學習的氛圍;接著,她給學生展示了許多新奇古怪的眼鏡圖片,讓學生感知這些“新”眼鏡,并引導學生將自己的觀察總結表述出來,學生獲得了“五彩繽紛”“形態各異”“千奇百怪”等認識,初步認知了“新穎”一詞;然后,她指導學生了解眼鏡的基本結構,還與學生一起設計、制作出了“孔雀眼鏡”,她戴上這副眼鏡順利進入了“城堡”。但是,教學并未到此結束,讓學生掌握制作眼鏡的基本流程后,她又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由小組自主設計“新穎的眼鏡”。有的小組對“孔雀眼鏡”進行了改良,有的小組設計出了“魚眼鏡”“鳥眼鏡”“房子眼鏡”……各種眼鏡設計新穎,形象各異。最后的學生互評環節中,評價者對出色的設計給予了充分肯定,對還不夠完善的設計提出了改進建議,不同觀點的碰撞,不同思維的摩擦,促使學生不斷深入思考,提高了學生欣賞、辨析、批判事物的能力。
“六步走”教學策略將教學細化,讓學生親身參與、體會學習,扎實地完成了每個環節的教學目標,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多年來,李艷艷不斷踐行并完善著“六步走”教學策略,使課堂不斷趨于完美。
李艷艷還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下功夫。她認為,教師除了努力讓導入、知識講授、重難點分析、小結展示等環節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外,還要運用簡練、親切、贊賞的語言與學生交流溝通,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構思、設計課堂。如為了上好《賀卡制作》一課,課前她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現在的學生對賀卡并不陌生,許多學生還曾制作過賀卡,那么怎樣才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一番思索無果后,她找來了幾名學生,問他們:“假設你要過生日了,你朋友想送你一張賀卡,你會喜歡什么樣的賀卡?”其中一名學生回答說:“就是我一打開就有個好玩的東西突然彈出來,差點打到我的臉,我剛想生氣卻看到彈出來的是我喜歡的,我會很高興。”這名學生的答案讓她找到了靈感,于是她設計制作了“紙彈簧”賀卡。當她在課堂上打開賀卡時,賀卡里彈出了一個穿著漂亮裙子的紙人,引起了學生的一陣驚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被激發起來,紛紛詢問如何制作這樣的賀卡,教學就在這樣熱烈歡樂的氛圍中順利展開。
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
眾所周知,由于生活經驗、知識積累、能力水平的不同,學生的學習存在著差異性、層級性。如何“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找到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李艷艷認為:首先,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并適時給予恰當的鼓勵、贊美,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其次,可以在教學中通過游戲、開發“第二課堂”等方式,讓學生親身經歷學習的全過程,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在執教二年級的繪畫課《夜空》時,考慮到夜空比較抽象,二年級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李艷艷便對教學內容作了調整,通過讓學生觀察煙花切入課堂教學。她和學生玩起了“闖關游戲”:觀察關,先給學生播放煙花的視頻,讓他們觀察煙花的形狀、燃燒時間等,然后拋出“如果用點線面三種方法來繪畫,你會用哪種方法”的問題,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很快給出“用點和線進行繪畫”的答案,并在此基礎上嘗試繪畫創作;創意關,學生對點和線的運用技法及畫煙花的基本步驟有了初步認知后,再引導學生運用添加法進行創意繪畫,有的學生添上了美麗的月亮,有的學生添上了數不清的星星,有的學生添上了看煙花的人,一幅幅稚嫩的畫作展現了學生的思維邏輯和對生活的觀察;拓展關,創作煙花圖讓學生較好地掌握了相關繪畫技法,將教學引回到課本內容——繪畫夜空,布置一道課堂作業“根據你平時的觀察,嘗試創作一幅夜空圖”,學生很快畫出了閃電交加的夜空、星輝熠熠的夜空、月色昏黃的夜空……
在一關接一關的游戲中,學生自主觀察、體驗、感悟、創作,李艷艷從中“抽離”出來,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只有當他們遇到疑難、無從著手時,她才作出適當指導和點撥。她的學生黃光寧告訴記者:“李老師的課可有趣了,她不是一整堂課都在講,而是讓我們玩,在玩中我們學會了很多畫畫的知識。”
在李艷艷的教學理念里,課堂應該是學生和教師共同生成的,學生是主角,教師扮演“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這樣才能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她說:“教師還應該開發生活大課堂,讓學生走出教室,觀察生活中的多種事物,感受生活的美麗,獲得獨一無二的體悟。這樣的體悟才是真正屬于學生的。”
四年級的美術課中有風景畫的內容,如《別具一格的建筑》《古老的房子》《新建筑》等,前兩節課李艷艷在教室里進行,她組織學生欣賞、觀察圖片,并通過示范、模仿等方式讓學生進行創作。但她發現,由于教學形式較為單一,學生在繪畫時多以書本內容為模仿對象,作品或重復或類似,創新性不強。到了《新建筑》一課,她萌生了“讓學生走出教室”,以寫生的方式進行教學的想法。她帶領學生來到校園中,讓學生自由選擇一個場景或者一棟建筑進行創作,創作時可實景還原,也可在實景的基礎上添加自己的創意。她說:“這節課很成功,學生通過觀察,對繪畫對象有了直觀的感受,課后批改作業時我發現他們的作業質量有了明顯提升,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的想法,雷同作品減少了,可以說學生已進入了初步創作階段。”
李艷艷的“生活大課堂”并不局限于簡單地把課堂搬出教室,而是將學習的每個環節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中,讓學生在豐富的課外實踐中不斷積累知識,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思維。在執教二年級手工課《剪窗花》一課前,她布置了一道親子作業,讓學生和家長一起上網收集窗花的有關知識,并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窗花樣式進行剪紙練習。課上,她讓各學習小組推舉代表上臺展示、講解自己學到的窗花。由于有了課前的觀察和實踐,學生很快便掌握了這節課的教學內容,不少學生在自由創作環節中,設計出了獨特新穎的窗花。最后,她還讓學生用窗花裝飾教室,使整個教室“活”了起來。李艷艷說:“當別班的學生看到并贊揚這些窗花時,他們也有一種自豪感,對學習美術的興趣越來越濃厚。”這樣的方式突破了以教室為主陣地的微空間課堂模式,為學生搭建了更廣闊的自主學習平臺。
通過“六步走”教學策略,扎實完成每個教學環節,逐步鍛煉學生的學習思維;通過鮮活的教學設計和“第二大課堂”的開發,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逐漸培養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就是李艷艷“煨”課的藝術。她說,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考和想法,平等地與學生交流,這樣的育人藝術才能俘獲學生的“芳心”。(責編 陳 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