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外貿業務也得到了深度發展,同時因國際貿易而產生與快速發展起來的物流也步入了發展的春天;但是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因受到管理技術水平與落后的運作方式的影響,我國物流依然存在較大差距。本文歸納了物流在國際貿易中的特點及在我國發展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并對其問題進行研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物流;國際貿易;特點
伴隨不斷深入的全球化,國際貿易發展迅速,物流業也正在高速崛起。物流在國際貿易發展中日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它能夠有力推動國際貿易的發展,是企業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能源消耗的降低之后,成為另一個利益源泉。企業通過發展高水平的物流來實現競爭力與實力的提升,已經普遍成為現代企業不爭的事實。企業運用先進的技術方式和管理方法,建立便捷、有效的物流體系提高競爭實力,有的大型企業競爭力就體現在物流能力上。盡管物流這些年在我國得到長足發展,但相比歐美發達國家,我國物流水平仍然偏低,主要體現在物流的效率比較低、成本偏高等。物流的高額成本嚴重的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物流耗費的大量時間成本,也使客戶的滿意度與企業生產效率進一步降低,限制了企業的發展,無益于現代化企業的建設。就一個國家而言,物流整體能力的提高對協調經濟發展將會起到顯著的作用。
1 物流在國際貿易中的特點
1.1 在國際貿易中物流具有較高的運輸能力
因國際貿易中的物流是在國家之間發生的,其涉及到非常廣的區域,存在著較多的影響因素,所以復雜性高,更加難以實施。在國際貿易中物流需擅于運用先進的管理理念、技術設備,以便物流能力得到提高,從而使得物流具有更加集成的功能,能迅速反應,物流環節從簡與物流時間得到節約,讓商品加速周轉,推進物流提高整體效率,達到提升物流水平與能力的目的。
1.2 在國際貿易中物流信息化程度高
在國際貿易中物流需進出口雙方進行密切的協調與合作,所以信息的透明化對有效控制整個物流的過程,以及對雙方節約費用與成本都具有重大作用。與此同時,信息系統強有力的支持可以保障物流正常運行,然而建立國際信息系統的難度較大,不但管理難度大,更重要的是需要巨額投資,還會受制于不同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與政策。電子數據交換是建立物流信息系統的基礎,物流信息系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壯大的,所以對于發展國際貿易中的物流,建立物流信息系統意義重大。
1.3 在國際貿易中物流的標準化較高
因國際貿易中的物流的運轉范圍是在全球,然而對于物流建立標準化各國都有不一樣的考慮,為了保障國際貿易中物流能夠更加順暢的運行,物流運行效率得到提高,將物流標準進行必要的統一是不可缺少的。當前物流標準化已經逐步在不少歐美發達國家實現了,諸如對集裝箱的規格進行統一,對條形碼技術進行統一,對規格的托盤進行統一等,這就能夠將物流的費用與成本實現有效節約,使物流運行效率得到提高,產品的競爭實力得到增強。除此之外,物流標準化還涵蓋了對物流作業進行標準化,對物流作業的方式與流程進行標準化,以便讓整個物流過程方便考核、簡單有效及有章可循。
2 我國物流在國際貿易發展中遇到的突出問題
2.1 法律對物流監管不足
伴隨我國不斷開放國內市場,我國市場已經融入到全球市場中,兩者密切相連,我國物流逐漸趨向于國際化與全球化。物流在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存在著不少共同點,但就其復雜性與重要性而言,國內市場的物流遠不如國際市場的物流。應對國際環境的復雜性,需要各種法規政策來支持和引導物流的發展。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物流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沒有充分的立法環境。我國要想在國際貿易中推動物流發展,盡早制定出相關法規制度已成為當務之急。就物流行業的內部而言,法律對物流的監管缺乏。當前我國針對代理運輸企業,在工商注冊法與民法上都作了相關規定,現在已有的許多從事物流行業的都是第三方物流,他們以往多從事代理貨運、代理運輸。然而他們轉型為從事國際物流時,從根本上轉變了其法律地位。近十幾年我國物流從業者大量涌入國際市場,因他們自身存在參差不齊的素質,造成了在管理物流時存在隱患。我國物流在步入國際市場中促進了各領域的運輸發展,諸如鐵路、航空、公路及海洋等各類運輸,大力推動了跨國公司與國際貿易的經濟活動。但不少專業部門也牽制了各種運輸方式的發展。
2.2 保稅區的物流發展比較落后
在我國開放范圍最廣的區域就是保稅區,盡管其物流發展已經卓有成效,但是在國際貿易市場上的物流競爭日益激烈,物流的發展趨向于多功能、高效率、信息化程度高級服務優質,我國物流與其相比,保稅區發展的物流起步較晚、時間短,物流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還存在一些問題:其一,數量較少的保稅區,在全國只有16個保稅區,面積有限、分布不廣,對加工生產進行保稅是其主要的功能,這樣對現代物流的發展具有相當大的局限性;其二,對物流的需求量較少,沒有形成規模效益,其發展失衡;其三,在物流領域沒有充分的應用高新技術,沒有統一協調規劃建設信息網絡,建設的網絡信息來源比較脆弱;其四,尚未很好的利用與加工信息流、物流,與國際貿易要求的高信息化差距較大;其五,保稅區建設的基礎設施條件不足,難以滿足國際貿易對物流發展的要求,除此之外,外部的一些環境因素還制約著保稅區,包括區港被分離、海關監管的滯后等。
2.3 缺乏專業性的物流管理人才
我國物流與配送的發展存在的一個重要障礙,就是在物流與配送方面存在嚴重的人才缺口。物流與配送在國外擁有非常先進的培訓和教育,這樣物流與配送所需的人才就有了科學合理的系統化培訓教育。然而在我國物流的教育與研究還比較落后,還遠遠沒有達到普及物流知識的程度。對物流人才缺乏規范的培養渠道是形成物流教育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盡管在一些大學教育系統中已經開設到了物流管理專業,但時間較短,缺乏系統性及實際的檢驗,所以當前企業對物流進行培訓依然是靠內部的短期培訓為主要方式。從事物流的企業還沒有足夠的認識到相關專業人才的重要性,同時物流的從業人員也缺乏相應的業務技能和專業知識,進而在管理方面并不擅長。
3 在國際貿易中提高我國物流競爭水平的應對措施
3.1 強化政策法規引導,為物流創造優質的發展環境
從國家宏觀角度來看,應針對國際貿易中的物流發展,盡早制定相關政策法規、行業條例及必要的應對措施,將市場競爭的秩序理順,對標準體系的建設要逐步完善統一,與國際市場上的物流盡快接軌,推動物流的行業服務水平與企業管理水平同步提高,我國應整體、統一規劃國際貿易中物流的規模、發展速度與發展方向,以及結構布局,為物流在國際貿易中創造寬松、優質的外部發展環境。缺乏統一的物流管理是建立物流體系的一大障礙,所以需要加強協調各個部門,突破物流管理被一一分割的格局,制定的政策制度必須規范化,這樣有利于在國際貿易中建立一個競爭有序、開放統一的物流大市場,為物流在國際貿易中的發展創造優質的制度環境。
3.2 大力推進物流建設信息化網絡
眾所周知,國際貿易正趨向于信息化、網絡化、自動化,尤其是在國際貿易中廣為應用信息化網絡技術獲得了顯著效果。就企業自身而言,大型企業的物流、銷售及生產等子公司都分散在全球各地,企業需要將它們連接起來,把物流建立成一個全球化的信息系統。就企業的外部而言,不少國家為了實現便捷的全球貿易、推進海外投資,建立了報關所需的綜合信息系統。所以從事物流的企業需要及時準確、有效的搜集各類信息并且加以適當處理,這樣才能科學合理的引導物流在國際貿易中高效運行?,F代物流在國際貿易中發展的關鍵就是,信息化網絡系統的建設需要擁有先進的技術,尤其是國際貿易的貨運面臨著巨大的需求,強化分銷技術與供應及時,控制存貨成本,強化運輸時間、路線及渠道等選擇的合理性,提高物流、資金流,這樣在開展國際貿易中就能降低成本,使國際貿易逐漸提高運作效率,進一步推動國際貿易發展。
3.3 加快培養專業性物流管理人才
在物流業特別是國際貿易的物流業,要求一大批擁有良好的溝通技巧、豐富的專業知識、跨文化交際能力強,以及服務意識強的綜合物流專業管理人才,對貿易與產品相關知識都能熟練掌握,包括運輸與配送、倉儲、報關、單證及部分外語等知識,這就是現代物流對人才的要求。我國當前的物流尚存在許多需要規范的地方,相關從業人員大部分的素質都不太高,沒有系統的接受過物流知識的教育與培訓,提供給客戶的專業服務能力尚不具備。所以我國從事國際貿易的物流企業,就必須針對專業管理人才建立完備的培養體系,對相關人員必須提供所需的培訓,促使企業為走國際化發展道路儲備必要的人才力量。
4 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的物流是伴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而發展,國際貿易的發展給我國物流創造了新的契機,但是我國物流在國際貿易發展中出現的諸多問題值得我們思考。我國要想更加深入發展物流業,必須抓住重點,以物流的需求量為基點,并以國際貿易為前提,強化政策法規引導,為物流創造優質的發展環境、大力推進物流建設信息化網絡、加快培養專業性物流管理人才。盡早改變國際貿易中我國物流落后的局面,使我國物流在強大的競爭中為國民經濟建設做出貢獻。我國加快現代物流在國際貿易中的發展步伐,是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方光羅《現代物流學》[M]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2004
[2]翁 適 國際物流信息化發展趨勢及策略分析 [J] 現代商貿工業 2009(13)
[3]趙 欣 我國國際貿易物流發展措施研究 [J] 現代商貿工業 2012(10)
作者簡介
謝楠(1982-),女,北京,2005年畢業于北京工商大學獲得工商管理學士學位,目前就讀于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貿易管理物流管理方向在職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