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臻
摘要:創新是工業設計的核心,工業設計教育應當重視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要有效的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就必須對于其進行系統的分析,并制定科學的培養策略。本文分析了創新思維構成特點,創新思維構成因素,并初步提出了創造能力培養策略。為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進行了理論研究并做出了初步探索。
關鍵詞:工業設計;創新能力;創新體系;頭腦風暴
"工業設計"狹義來說,是指“產品設計”。所謂的“產品設計”是指通過多種元素如線條、符號、數字、色彩等組合把產品的形狀以平面或立體的形式展現出來[1]。其價值在于讓產品具有獨特的識別性且具有良好的使用體驗。工業設計師的創新能力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而如今的工業設計教育往往把重點放在了對于學生技術的培養,忽略了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培養的重要性。這樣的教育方式不但降低了學生的就業定位起點,同時也極大的限制其在職業中縱深發展的空間。作為教育工作者應當重視創造能力培養并將其貫徹至日常的教學之中。
一、創造性思維的特點
創造性思維是相對于邏輯思維而言的,其特征是將問題當作出發點,通過各種途徑進行聯想,在思維外延的過程中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圖1)。此種思考方式的特點是外延性、非邏輯性、突破性。創造性思維不是某些人的特質,而是所有的人都具有的思考方式,偏重于邏輯思考的學生通過一定形式的鍛煉完全可以調動起其創造思維。
二、創造性思維的組成因素
創造性思維是由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分析力、實踐力等因素所組成。
洞察能力:洞察能力是創造力的基礎。不同的人觀察同樣的事物,領悟也未必相同,究其原因,是因為每個人的洞察力不同。事物往往具有變化性,隨著事物的變化,有的人能發現其特殊性,這往往就是事物發展的方向,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所以洞察力強的人要更容易把握事物本質[2]。
記憶能力:記憶是指信息在大腦中的印記。記憶的內容包羅萬象,書本的知識,自然界的規律,甚至人生經歷等等,這些都可以間接轉換成記憶內容。"創造"某種意義上就是對于記憶碎片進行重組,因此記憶碎片越多,創造元素就越豐富,創造能力就越強。
想象能力:想象能力是創造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想象能力和記憶能力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部分記憶內容是想象內容的前提。想象是建立在實際的基礎上的,一般以現實為基點,通過各種方式來想象,來創造新的事物。不僅如此,想象和記憶之間是可以轉換的,通過想象創作出的事物成為實物中的一部分,轉換成為記憶內容,從而再在記憶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想象創造,如此循環往復。
分析能力:人們要想對現存的事物有正確的理解,并正確運用,就必須對其進行分析。通過事物給外界呈現出的現象去探索事物的本質,分析事物之間的互相聯系和作用,在此基礎上,預見事物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一切都離不開分析能力。
實踐能力:只有洞察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這還是不夠的,實踐才是創造力落實的關鍵。沒有實踐,創造力就毫無價值。
三、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培養創造能力的策略
1、 培養利于創造力生成的心理
創造力的生長必須依賴于好奇心理、突破心理、開放心理以及堅定心理,這四種心理是培養創造力的沃土[3]。想要提高學生的創造力,首先就要提高對“沃土”的重視,認識到這四種心理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
好奇心理:好奇心是激發創造力的基礎。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有意地引領學生用好奇的眼光去看每一事物,從各個角度去領悟去體驗去觀察。
突破心理:每一次突破都是創造的一次體驗,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創意突破,不受傳統的限制,為自己的產品設計不斷賦予新意。
開放心理:學生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不拘于前人的經驗,打破原有的固定的思維方式,對原有的思維過程進行創新。
堅定心理: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學生經常會有新奇的主意出現,但很快又將自己否定,這就是缺乏堅定的心理,新奇的事物定會受到各方面質疑,因此必須具備堅定心理,堅持自己的想法和判斷,這樣才能將創意實現。
2、合理利用創造力培養手段
如果沒有有效的培養手段,培養發散思維將成為空談。我們可以借鑒創造學中的一些具體方法來增強其可操作性。為了培養適合工業設計的思考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一定的訓練方法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動能,使其恢復應有的活性。
廣告學等創意產業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發散思維養成的方法,按照創造環境可以分為個人思維發散程序和集體思維發散程序。
個人思維發散的代表性程序為楊氏程序。
楊氏程序是由創意大師James Webb Young所創立,其過程大致為①搜集資料(廣義資料和特指資料)。②消化吸收、創意發散。③徹底放松。④創意產生,⑤整理歸納。
楊氏程序是公認最有啟發性的思維發散方式。其精華在于思維的張弛轉換而帶來的靈感閃現,在現實運用中效果最為明顯。
集體思維發散的代表性程序為奧式程序。
奧式程序由著名廣告大師Osbourn創立,其過程為①、搜集資料。②、研究分析資料并產生大量的方案。③、選擇重點方案進行深化,使其具有可行性。
奧氏程序主張發揮集體的力量集中時間和人員進行思維發散以得到大量的創意,由量生質從而得到理想的方案。
將創造性的方法運用于課程教學中對于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會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產品概念設計課程中需要學生對于產品的概念進行設定。在這一環節筆者設計了慣性思維突破訓練。首先讓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寫出能夠想出的產品概念,在此階段所產生的產品概念大多是由慣性思維所產生的,多數同學所設定的結果基本一致。這樣的概念無法使產品建立起獨特的識別性。
第二階段讓學生通過頭腦風暴的方法繼續設定產品概念,要求要與第一階段的概念設定形成區別。這一階段是借助頭腦風暴來進行深度的思維發散。事實證明能夠將學生的思維解放,所設定的產品概念具有一定創新性,而且重復率比較低。
最后再通過楊氏程序或者劇本引導等方法對于所選定的產品概念進行進一步的完善,使其具有可行性。實踐結果表明學生設計的質量在概念層面有顯著的提升。
3、開展工作室制,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工作室制在國外比較盛行,經過時間驗證,它顯現出明顯的優越性。借鑒國外的發展經驗,我國高校也開始實施工作室制。所謂的工作室制就是指由教學團隊組成,在承擔一定的教學任務之外利用教師的項目資源優勢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一般來講,每個教學工作室還要設立校外實踐基地,以供學生造型研究與實踐使用。 我系經過多年的建設已經初步建立了5個方向的工作室,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加入不同的工作室進行學習和實踐。圖(2)為學生在工作室中為玩具廠家設計的變形金剛玩具,目前已經量產投入市場。
4、改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偉長曾主張:“大學生應以自學為主,課堂教學為輔,逐步培養學生具有無師自通、更新知識的能力。”[4]在教師教學模式中,要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單項傳遞模式。引導學生培養起自學的能力,在這一教學模式下,教師由教學的領導者轉變為引導者。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向。
此外根據創新思維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要明確目標。教師在平常教學中可以通過課題形式來設計教學內容,通過課題闡釋、研討、方案制定、收集素材等環節,進行討論和交流,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擴展,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最終使學生的創造能力進一步提升,為產品的設計提供了素材基礎和無限的創意。
四、結論
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教育工作者應當基于創新能力的特點,科學的設置創新能力培養模式,并將其貫徹至日程的教學工作之中,這樣才能讓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從而培養起創新能力。為今后職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憲榮.工業設計辭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2]江海波.明日教育矚望——生命化教育的理論和實踐[C].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3]李玉璽.《學會創造性思維》—讓自己不同凡響[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4]韓 敏 對工科院校工業設計教學的幾點思考[J] 安徽文學 2007年第4期 139.
最后再通過楊氏程序或者劇本引導等方法對于所選定的產品概念進行進一步的完善,使其具有可行性。實踐結果表明學生設計的質量在概念層面有顯著的提升。
3、開展工作室制,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工作室制在國外比較盛行,經過時間驗證,它顯現出明顯的優越性。借鑒國外的發展經驗,我國高校也開始實施工作室制。所謂的工作室制就是指由教學團隊組成,在承擔一定的教學任務之外利用教師的項目資源優勢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一般來講,每個教學工作室還要設立校外實踐基地,以供學生造型研究與實踐使用。 我系經過多年的建設已經初步建立了5個方向的工作室,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加入不同的工作室進行學習和實踐。圖(2)為學生在工作室中為玩具廠家設計的變形金剛玩具,目前已經量產投入市場。
4、改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偉長曾主張:“大學生應以自學為主,課堂教學為輔,逐步培養學生具有無師自通、更新知識的能力。”[4]在教師教學模式中,要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單項傳遞模式。引導學生培養起自學的能力,在這一教學模式下,教師由教學的領導者轉變為引導者。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向。
此外根據創新思維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要明確目標。教師在平常教學中可以通過課題形式來設計教學內容,通過課題闡釋、研討、方案制定、收集素材等環節,進行討論和交流,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擴展,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最終使學生的創造能力進一步提升,為產品的設計提供了素材基礎和無限的創意。
四、結論
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教育工作者應當基于創新能力的特點,科學的設置創新能力培養模式,并將其貫徹至日程的教學工作之中,這樣才能讓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從而培養起創新能力。為今后職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憲榮.工業設計辭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2]江海波.明日教育矚望——生命化教育的理論和實踐[C].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3]李玉璽.《學會創造性思維》—讓自己不同凡響[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4]韓 敏 對工科院校工業設計教學的幾點思考[J] 安徽文學 2007年第4期 139.
最后再通過楊氏程序或者劇本引導等方法對于所選定的產品概念進行進一步的完善,使其具有可行性。實踐結果表明學生設計的質量在概念層面有顯著的提升。
3、開展工作室制,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工作室制在國外比較盛行,經過時間驗證,它顯現出明顯的優越性。借鑒國外的發展經驗,我國高校也開始實施工作室制。所謂的工作室制就是指由教學團隊組成,在承擔一定的教學任務之外利用教師的項目資源優勢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一般來講,每個教學工作室還要設立校外實踐基地,以供學生造型研究與實踐使用。 我系經過多年的建設已經初步建立了5個方向的工作室,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加入不同的工作室進行學習和實踐。圖(2)為學生在工作室中為玩具廠家設計的變形金剛玩具,目前已經量產投入市場。
4、改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偉長曾主張:“大學生應以自學為主,課堂教學為輔,逐步培養學生具有無師自通、更新知識的能力。”[4]在教師教學模式中,要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單項傳遞模式。引導學生培養起自學的能力,在這一教學模式下,教師由教學的領導者轉變為引導者。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向。
此外根據創新思維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要明確目標。教師在平常教學中可以通過課題形式來設計教學內容,通過課題闡釋、研討、方案制定、收集素材等環節,進行討論和交流,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擴展,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最終使學生的創造能力進一步提升,為產品的設計提供了素材基礎和無限的創意。
四、結論
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教育工作者應當基于創新能力的特點,科學的設置創新能力培養模式,并將其貫徹至日程的教學工作之中,這樣才能讓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從而培養起創新能力。為今后職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憲榮.工業設計辭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2]江海波.明日教育矚望——生命化教育的理論和實踐[C].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3]李玉璽.《學會創造性思維》—讓自己不同凡響[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4]韓 敏 對工科院校工業設計教學的幾點思考[J] 安徽文學 2007年第4期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