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少文 奉向陽 唐吉偉
摘 要:就金洞管理區鄉鎮林業站建設的基本情況,分析了林業站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對今后林業工作的建議。
關鍵詞:林業站;管理模式;工資;林業員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15-0160-02
鄉鎮林業站是指導和組織轄區內國有、集體、個人發展林業生產的基層單位,行使行政職能。是林業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宣傳站;是森林資源保護的管理站;是林業科技的推廣站;是林農興林致富的服務站。
金洞管理區鄉鎮林業站是金洞林區林業生產、管理的主力軍,每年肩負著約13 km2的造林作業設計、施工和檢查驗收工作,蓄積量8×104 m3的伐區設計任務,承擔著約467 km2的山林護林防火監控和全區的森林資源保護工作,每年給管理區帶來超過2億元的收益。該區域的退耕還林工程、重點公益林建設、國家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建設、珍貴樹種繁殖基地建設、行政執法、糾紛調處、野生動植物保護、森林病蟲害防治等任務的落實和完成,主要依賴于這支隊伍。
1 鄉鎮林業站的基本情況
1.1 人員組成
金洞管理區現有8個鄉鎮林業站,核定編制工作人員45人,在職職工45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8人,具備中級職稱的有5人。林業工作站設站長1名,副站長1名。站長由主管營林工作的副鄉鎮長兼任,副站長兼任營林站技干。其他組成人員為森林資源管理員、集體林業員和部分長期駐守在各林業工作組的林業站成員。
1.2 管理體制
金洞管理區鄉鎮林業工作站和鄉鎮林業生產經營管理辦公室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管理模式。鄉鎮林業工作站下設林業工作組,由金洞管理區林業局和各鄉(鎮)人民政府雙重管理——管理區林業局主管,林場林業生產科、經營管理科和計財科三個場屬科室協助管理,林業工作組隸屬于林業工作站管理。
1.3 基礎建設
2014年初,隨著萬寶山鄉林業工作站搬進新辦公樓,轄區內8個林業工作站都已有了自己的現代化辦公場所,告別了林業站站房為危舊房的歷史。電腦、打印機、網絡等設施齊全。為了搞好2014年的二類資源清查和國有林換、發證工作,工作站購買了GPS導航,還增買了一批新電腦。但在交通工具方面,林業站還沒有自己專門的汽車和摩托車,條件稍好的金洞鎮和石鼓源鄉林業站也只是和其他部門共用交通工具。
1.4 工資待遇
由于體制原因,金洞管理區下轄的各林業站是鄉(鎮)和林業局雙重領導下的事業單位,人員的經費除了財政提供少部分外,林場國有財政承擔了大部分供養經費,其中8個集體林業員屬于林場國有財政全額撥付。
1.5 資金投入
管理區每年向林業方面投入的經費高達3 000萬元,主要用于種苗、造林、撫育、護林、病蟲害防治、森林防火等,單純用于林業站建設的費用較少。2014年,從站房建設到一般工具添置、普通辦公支出,各項補助加起來不足60萬元,加上林業工作站管理的林業工作小組超過200人,導致平均經費預算非常低。
2 鄉鎮林業工作站的主要問題
2.1 人員結構老化
林業站的工作人員年齡結構偏大,40歲以上的占到了總人數的2/3,缺少新生力量。盡管現代化林業工作減少了外業和內業工作量,但與其他行業相比,林業工作站的工作仍然非常辛苦,這是造成人員老化的主要原因。另外,對優秀的年輕人才引進不夠,短期內還會造成專業技術人員斷檔的問題。
2.2 工作效率低
林業員的文化素質、實際操作能力各有不同,普遍存在“內業內行,外業外行”“能外不能內”的情況,還有外行領導內行的工作情況。因此,在40多人的隊伍里,真正能夠獨擋一面的人并不多,一項工作往往需要多個人配合才能完成,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很難順利、按時地完成一年中的造林、撫育、綠化、伐區設計、資源清查、病蟲害防治、重點工程項目和林地、林政等各項工作,經常需要加班加點。
2.3 財政負擔重
全區除了45人的林業工作站隊伍外,還有200多人的林業工作組隊伍,所有人的工資、津貼都由管理區財政負擔,以一個人3萬元計算,管理區財政每年供養林業工作站、工作組成員的資金就近800萬元。
2.4 專項資金少
林業工作一直以來屬于高危行業,并且必須完成每年的造林、撫育、采伐、林政、資源任務。盡管每年管理區投入的費用不少,但主要用于林業站建設,而非用于林業站工作人員的資金和補助,經常出現在各項林業工作收尾時還需要工作人員自出資金的現象。
2.5 專業能力和經驗需要加強
老一輩的林業工作者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有限,尤其是對計算機信息技術,對于一些基本的GPS、GIS、RS等林業“3S”技術的理解和興趣不夠,在工作之余,也不想花時間學習和研究。而新一代的林業人員在內業工作上,由于計算機技術的輔助,其工作能力明顯要強于老一輩,但他們對山林實地情況的熟悉程度就要差很多,平時也不愿意花太多時間學習。老一輩和新一代工作人員如果能夠互幫互助,將會對提升整體業務能力有實質性的幫助。
3 對鄉鎮林業工作站建設的意見
3.1 加強人才引進
林業站的工作人員普遍存在外業和內業能力不均衡的問題,外業踏查的林業員不做內業,做內業的林業員不做外業,這也是導致工作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盡管外業和內業分工明確從某種程度上降低了部分林業工作的強度,但也使林業工作中產生了一些“吃老本”的現象,部分工作人員不想接觸新知識,而且外業人員和內業人員的互補性不夠,大家通常不能相互學習,存在“你做你的,我做我的”的情況。如果上級部門能推薦、培訓和引進一些在外業和內業上經驗均豐富的人才,在他們的帶動下可改善這種局面,對今后開展林業站的工作會起到很大作用。endprint
3.2 增加林業站各項工作的外業補貼
林業站的工作人員是林業工作的支柱,他們常年工作在林業第一線,其工作的艱苦性和挑戰性是常坐辦公室的人所不能體會到的,因此給予他們適當的補助、津貼是應該的。就目前來看,國家、省市、縣區(林場)對林業方面的投入主要是用在造林、撫育、管護等一些基本的林業生產方面,而像一些高危、高溫工作補助和加班補助、各項林業工作完成的補助,與其他工作(比如國土、農業、計生工作)的補助額度比起來遠遠不夠。為了使他們能夠能盡心盡力地工作,上級部門加大對林業工作站人員的資金補助力度是十分必要的。
3.3 逐步解決林業站人員財政供養狀況
管理區財政負責供養林業員的壓力很大,除了國家少部分津貼外,大部分都靠管理區財政承擔,加上林業工作組人員每年的工資開支近800萬元。如果國家和省市能承擔部分資金的話,林場財政也會拿出更多的資金給予他們各項工作補助,使他們更好地為林業建設服務。
3.4 加強對各項林業技術的系統培訓
林業的新技術發展很快,比如近幾年興起的林業3S技術、林業內網技術、林業計算機輔助技術,測土配方、珍貴樹種的培育、育苗和育種技術等。由于林業員的工作常年比較忙碌,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習,而且多數處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狀況,因此,省市開辦技術培訓尤為重要。每年市里都組織集中學習,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畢竟多數工作人員的接受能力有限,有時因課時不夠,林業員難以掌握新知識,希望上級部門能多組織學習,或者多發放書籍,并請專家實地講解一些應用技術,以提升林業員對新技術的理解程度。
3.5 加大林業站基礎建設力度
目前,盡管林業站完成了站房的改造,但從站房的標準化建設和交通工具的情況上看,基礎設施建設還是不足。有些站房是“舊瓶換新酒”,只是簡單地進行了裝修。交通工具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實地作業沒有交通工具會很困難,而以往的林業工作,需要用車時只能租車、用林業員自己的車,甚至步行,這極大地影響了林業員的工作情緒。
林業站的標準化建設也要跟上,不少林業站存在不掛牌、證件不全、無執法制服、工具缺失等情況,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廖海軍.加快服務型林業站建設的幾點思考[J].中國科技信息,2008(7).
〔編輯:張思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