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摘 要:高校是城市公共用水大戶之一,研究與改進生活節水技術措施意義重大。通過對唐山學院北校區進行水平衡測試,掌握了學院的大量實測資料,分析了校區用水現狀,并就進一步挖掘節水潛力提出了改進措施和建議,以期達到在保證教學、科研等活動正常運行的前提下,更加科學合理的用水,并為建立節水型高校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高校;水平衡測試;節水對策;唐山學院
引言
隨著城市水危機的日益加重,計劃用水和科學用水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高校是城市用水大戶之一。目前全國高校年總用水量40.87億噸,占全國城鎮人口年生活用水量的8.14%,而高校的總人數只占全國城鎮總人口數的4.4%。在對全國45所高校的抽樣調查中發現,這些高校的年人均用水量是145.2噸,是全國年人均生活用水量的1.95倍[1]。可見高校的用水現狀是總量大,人均消耗量高,節水潛力大,研究和改進高校的節水技術與措施具有重要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目前,高校都比較重視節水工作,很多高校通過水平衡測試查出校區管網設施的泄漏點,針對用水存在的問題提出一系列切實可行的節水措施,校園節水取得了很大成效。
1 高校水平衡測試準備工作
1.1 校區概況及水平衡測試意義
本次水平衡測試的對象為唐山學院北校區,位于唐山市大學西道9號,占地面積91600m2,師生總人數為10200人。北校區以教學為主,學生公寓、食堂和浴室不在本區。另外,北校區為新建校區,基礎設施和供水管網相對較新,滲漏現象較少。
對唐山學院北校區水平衡測試的主要意義有:
(1)掌握北校區用水現狀。通過測試,不僅掌握了校區內水系管網的分布情況和計量儀表分布及運轉狀態,而且還掌握了校區用水總量和各用水單元之間的定量關系,獲取準確的實測數據。
(2)定量分析校區用水合理化水平。對校區用水現狀進行合理化分析,依據掌握的資料和獲取的數據進行計算、分析、評價有關用水技術經濟指標,找出薄弱環節和節水潛力,制定切實可行的節水措施及規劃。
(3)查出校區用水管網和設施的泄漏點,及時采取措施堵塞跑冒滴漏。
(4)為制定用水定額和計劃用水量指標提供較準確的基礎數據。通過水平衡測試可以較準確地把用水指標層層分解下達到各用水單元,把計劃用水納入各級目標治理計劃,定期考核,調動各方面的節水積極性。
(5)健全完善北校區用水三級計量儀表。通過測試工作的開展,可相應地提高儀表計量率,完善計量手段,也為北校區內各用水點計量和考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6)建立北校區基礎用水檔案。在水平衡測試工作中,搜集的有關資料、原始記錄和實測數據,按照有關要求,進行處理、分析和計算,形成一套完整詳實的包括有圖、表、文字資料在內的用水檔案。
(7)提高校區管理人員的節水意識、節水水平和業務技術素質。
1.2 水平衡測試方案制定
本次水平衡測試的主要用水單元包括教學樓、辦公樓、圖書館、體育中心和綠化用水。首先進行校區內管道的泄漏量測試。然后測試小組選定學院正常教學時段,連續5d時間進行測試,取5d測試的平均值作為學校工作日的正常用水量,9~12月每月測試一次(歷時5天),共測試4次。根據學院正常作息時間,確定每日上午9:00進行定時、定點抄表。
測試期間,正常教學條件下,連續5天人數的平均值作為測試期間在校人數。測試以水表讀數為基本測試工具,同時采用便攜式超聲波管道流量計進行同步比測校驗,以保證用水計量數據的準確、有效。
2 水平衡測試結果
2.1 水平衡測試結果
經過水平衡測試工作小組的實際調查、記錄和計算,北校區的用水情況見表1。
2.2 學院用水考評價指標計算
根據《企業水平衡測試通則》、《評價企業合理用水技術通則》,通過對測試結果分析、計算,測試范圍內用水技術經濟指標考核如下:
年總用水量=176918.4m3;
年取新水量=176918.4m3;
年耗水量=28998m3;
年排水量=147306.1m3;
年漏失水量=614.3m3;
人均用水量=52.4L/(人·d)
綠化年取新水量=0.3m3/(m2·a)
管道漏失率=0.3%
2.3 學院用水合理性分析
根據水平衡測試結果統計,唐山學院北校區總用水量576m3/d,全部取用新水。其中消耗水量94.41m3/d,排水量479.59m3/d,漏失水量2m3/d。新水量等于消耗水量、外排水量、漏失水量之和,總水量等于新水量,本次水平衡測試結果平衡。
單位生活用水日取新水量52.4L/(人·d),低于河北省地方標準《用水定額》中高等教育80L/(人·d)標準;綠化用水年取新水量0.3m3/(m2·a),低于河北省地方標準《用水定額》0.6m3/(m2·a)標準。
綜上所述,唐山學院取用水基本合理。但學院用水全部取自水源的新水,沒有注重水源的回收利用,此外還存在用水設施漏水現象,說明我院還有很大的節水潛力。
3 水平衡測試成效分析
水平衡測試過程中發現,學生用水浪費現象比較嚴重,水資源的管理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學院缺乏中水和雨水處理能力等方面的問題。針對測試發現的問題文章提出了如下改進措施:大力推廣節水器具的應用;加強學院用水的監管和宣傳力度;完善校園管網體系,建立校園"一卡通"計費系統;考慮建立中水回用系統和雨水收集利用設施等。水平衡測試后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采取了改進措施,不僅降低了學校的用水量,節約了學校的運行成本,還培養了師生的節水意識,對建立節水型高校具有重要意義。
建立節水型高校,關鍵在于不斷挖掘用水設施的節水潛力,提高用水效率,其核心內容是普遍提高大學生的群體節水意識,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觀念在大學生思想中逐漸滲透和深化,從而最大限度的發揮水資源的使用效益,減少污廢水排放,取得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參考文獻
[1]張福麟.節約型校園示范建設工作思路介紹[EB/OL].中國院校后勤信息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