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銅山+劉濤
摘 要:近幾年來,農業大省河南的新型家庭農場得到了較快發展,也發揮出了比較明顯的積極作用,但其發展制因還較多,要促進發展,就必須采取針對性強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新型家庭農場;制約因素;對策措施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1-0030-02
作為近幾年才蓬勃發展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一,新型家庭農場將在中國未來現代農業發展,實現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試圖以農業大省河南省為例,開展具體的實證研究和分析。
一、農業大省加快發展新型家庭農場的客觀必然性和戰略意義
新型家庭農場是相對于傳統的職工家庭農場而言的,是以家庭經營為基本特征,已達到一定的標準規模,已正式登記注冊,并實現了企業化經營、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經營和知識化經營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河南這樣的農業大省和糧食大省加快發展新型家庭農場,既有客觀必然性,也有明顯的戰略意義。
1.發展新型家庭農場的客觀必然性。其一,世界農業發展的主流趨勢便是家庭經營。國內外農業,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大量存在家庭經營形式,可以說是殊途同歸。對于當前以及不久的將來,世界農業生產的主要組織形式將仍然是家庭經營,而且它還將成為最有效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其二,發展新型家庭農場能夠更好地保障糧食安全。保障糧食安全是任何時候都不能松懈的國家戰略。保障糧食安全有“藏糧于民”、“藏糧于地”等多種形式,就“藏糧于地”而言,藏糧于進行規模化生產和集約化生產的糧食家庭農場,能夠更好地實現糧食等農產品的有效供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其三,發展新型家庭農場更利于保住農民的土地和利益。新型家庭農場經營方式,實現了保護承包者利益、保護耕地紅線和耕作者利益的三重耦合。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等新型農業經濟主體相比,農民的土地和利益更容易得到保護。其四,新型家庭農場更易于催生新型職業農民。新型職業農民不僅應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民,而且應是以農業為職業、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的農民。新型家庭農場作為一種獨立的職業,其建設者、經營者、繼承者都必須是新型職業農民,這也是新型家庭農場應新型職業農民而生而旺的一個基本背景。
2.發展新型家庭農場的戰略意義。其一,能夠使農業效率得到更大提高。對于新型家庭農場而言,其最終目標也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隨著它的不斷創新和發展,不僅會促進農戶提高經濟效率,同時也會使得農業效率有很大提高。其二,能夠使農業高新技術得到更快推廣。正是由于逐利的目的,新型家庭農場在面對新產品和新技術這些外界信息時,往往變得十分敏感,這種有利的關注也會提高新產品以及新技術的推廣水平,這樣一來,科技轉化為生產力就會有一個更好的市場環境。其三,能夠使適度規模經營得到更好發展。在不改變目前農地制度的前提下,新型家庭農場可以利用合作和租賃的方式,讓土地按照一個合適的規模集中到農業技術能手的手里,從而有利于適度規模經營的發展,進而更好地實現規模經濟效益。其四,能夠使農村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正是因為新型家庭農場的孕育和發展,農戶們在面對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時,一定會以更加積極的態度來進行。同時,政府也會在公共服務設施上進行更大的投入。其五,能夠使農戶現代意識不斷加強。由于農戶思想理念的現代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之一。因此農戶們在新型家庭農場的發展過程中會不斷地接觸到一些外界新的理念,這就使得農戶傳統的小農思想逐步淡化,現代意識不斷加強,最終促進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二、農業大省新型家庭農場的發展現狀、特點和作用
1.新型家庭農場的發展現狀。近幾年來,河南新型家庭農場不僅有所起步,而且得到了較快發展。截至2013年12月底,河南省登記在冊的新型家庭農場已超過4 000家。
2.新型家庭農場的發展特點。其一,新型家庭農場一般是由種植養殖大戶演變而成。部分種植養殖大戶,通過政府和農業工作人員的引導,擴大規模,發展規模農業生產經營,形成家庭家場。其二,新型家庭農場一般是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發展而成。通常情況是,哪個地方的土地流轉較早較快,哪個地方的新型家庭農場發展就較多較好;哪個地方的土地流轉較晚較慢,哪個地方的新型家庭農場發展就較少較差。其三,新型家庭農場一般是創業老板創建的。近幾年來,河南不少在外創業成功的老板,紛紛回鄉,在當地政府引導下,利用當地土地和生物資源,形成一批新型家庭農場。
3.新型家庭農場的積極作用。一是提高了農業經營效益。與傳統的家庭經營模式相比,新型家庭農場的土地利用率明顯提高,能真正達到既增產、又增效的效果。 二是增加了農民收入。一方面新型家庭農場通過土地流轉使農民取得了穩定的土地租賃收益;另一方面為當地農村中的閑散勞動力提供了臨時打工的機會,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 三是帶動了農業產業發展。新型家庭農場經營面積遠大于傳統的家庭經營,在品種選擇、技術應用、經營效益等方面都具有明顯優勢,能夠示范帶動周邊農戶跟進。四是提高了農業高新技術應用水平。就新型農場主而言,他們大多都有很強的創新意識、科技意識以及品牌意識,喜歡研究新品種并將其進行種植養殖等,同時還會利用較為先進的科技知識和優良的農業機械來實現糧食的增產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三、農業大省新型家庭農場發展的制約因素
1.發展規劃明顯缺乏。新型家庭農場的發展需要科學的專業化發展規劃,從而對特定地區怎樣發展新型家庭農場做出總體部署。而從全省的實際情況看,很多地方不僅缺乏宏觀規劃,而且缺乏微觀規劃。
2.發展政策存有空白。目前,我省對新型家庭農場在政策、制度層面上尚有不少空白,沒有明確具體的扶持內容,致使在出臺土地流轉和大戶糧食生產專項補貼時,新型家庭農場無法享受到惠農政策。
3.發展資金存在不足。由于無法辦理土地抵押手續,銀行部門也沒有相關的信貸政策,河南的新型家庭農場目前所遭遇到的困難絕大多數是融資難問題,直接影響到其發展中的土地流轉、大型農機具購置費、固定倉儲設施建設等。
4.經營技術相當匱乏。由于新型家庭農場的經營主體是家庭內部成員,缺乏專業技術人員。所以,新型家庭農場人員的知識技能水平、科技服務水平和市場營銷策略,都不能完全適應農場的規模經營。
四、農業大省加快新型家庭農場發展的對策措施
1.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一方面,政府部門要出臺相關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和發展措施;另一方面,要引導、督促各個新型家庭農場做好微觀發展規劃,明確發展方向和發展要點。
2.落實完善的支持措施。各地的政府部門有責任給予新型家庭農場相應的指導,專門為其定制在金融、信貸、保險、財政、稅收以及用地等方面的優惠的政策。除此之外,還應該對新型家庭農場的相關項目適當傾斜,用獎勵代替補貼等方法來幫助其進行土地流轉活動,比如對那些種植糧食的新型家庭農場提供更大程度上的支持,從而增加糧食產量,保證糧食安全。
3.加大財政資金的扶持力度。應盡快出臺對新型家庭農場的專門資金扶持政策。比如,設立新型家庭農場生產補貼,按種糧規模進行分類補貼;設立新型家庭農場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資金,基礎設施投入項目也要優先安排新型家庭農場承建;提高新型家庭農場購機補貼標準,擴大農機補貼范圍;對達到一定規模的新型家庭農場實行儲運補貼,降低糧食運輸和儲藏成本等。
4.優化農業科技的服務質量。一方面,培養農場主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開闊科技視野和眼界,成為合格的有作為的新型職業農民;另一方面,引導新型家庭農場主動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聯系,著力解決農業科技的供求銜接問題,做到供求一致,既不脫節,又不“兩張皮”。
參考文獻:
[1] 李銅山,劉清娟.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研究評述[J].中州學刊,2013,(3).
[2] 許輝.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家庭農場培育研究[J].學術論壇,2014,(1).
[3] 楊大蓉.基于國外經驗的江蘇省家庭農場發展策略研究[J].世界農業,2014,(1).
[責任編輯 劉嬌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