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娜+李玉萍
摘 要:以2011年中國制造業三百強企業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為研究樣本,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對企業環境績效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分析發現:(1)企業規模、政府環境規制強度、環境信息披露程度與企業環境績效成正相關;(2)經濟發達地區企業的環境績效好于欠發達地區;(3)企業盈利能力并不是造成中國制造業企業間環境績效差異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企業;環境績效;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5-0016-05
近年來,國內各地嚴重的霧霾天氣引起了社會各界對環境問題的廣泛關注,環境問題亟待解決。企業,尤其是制造業企業,作為全球環境問題的主要“制造者”,面臨著改善環境的巨大壓力。中國政府先后頒布了《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關于進一步嚴格上市環保核查管理制度、加強上市公司環保核查后督查工作的通知》、《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見稿)等一系列條例來引導企業積極履行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良好的企業環境績效已成為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潛在因素。本文以2011年中國制造業三百強企業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為樣本,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企業環境績效的影響因素。
一、文獻綜述
國外關于環境績效的研究比較早,1989 年 Pearce 等人發表了《綠色經濟的藍圖》,首次提出將環境因素融入企業經營決策的問題,探討了對環境資源進行實物核算,為企業環境績效考核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1999 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發布 ISO14031(環境績效評價標準)公告,將環境績效指標分為經營績效指標和管理績效指標,本標準為組織內部設計和實施環境績效審核提供了一個“環境績效指標庫”。WBCSD(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于 2000 年 8 月提出了全球第一套生態效益評估標準,主要用于企業的環境績效評估,幫助管理者制定目標,提出供內部管理使用改善方案[1]。Bansal和Roth采用英國和日本的企業作為樣本,對企業生態責任(環境管理)的動因做了調查研究。他們根據前人的研究提出了企業生態敏感的動因模型,模型表明企業擔負生態責任是服從環境管制的要求,與利益相關者建立良好的關系,贏得經濟收益和獲得競爭優勢,并且保持生態平衡的綜合結果[2]。LopeZ-Gamero等以西班牙208家受IPPC約束的公司為對象展開調查,通過方程建模研究發現自愿計劃、企業規模、企業管理者的環境觀念對環境管理的推動有顯著性的影響[3]。
相對于國外而言,中國有關環境績效的研究起步較晚,近年來對其影響因素的研究也略有涉及。秦穎等在研究影響企業環境管理綜合效應的因素時發現,企業環境管理是規則因素、市場因素及企業自身屬性綜合作用的結果[4]。劉蓓蓓等通過對江蘇常熟地區企業進行調查問卷分析得出:投資者、競爭者、消費者和社區居民等外部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環境績效的提高有顯著的正影響;政府雖然給企業造成了很大的環境壓力,但并不是造成企業環境績效差異的原因;媒體和非政府環保組織等外部利益相關者作用尚不明顯[5]。吳玫玫認為,政府環境規制和企業環境管理能力是企業進行環境信息公開的最重要推動因素,社區公眾和消費者對企業環境信息公開未有顯著影響;環境業績越佳的企業更傾向開展充分的環境信息公開工作,而企業環境管理能力對企業環境績效的貢獻最大[6]。陳雯指出,從整體上看,工業企業的環境績效與財務績效之間存在著明顯的正向關系[7]。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外研究中,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環境績效與經濟績效的相關關系以及環境績效評價指標的構建等仍是研究中的熱點問題。國內外學者偶爾有分析利益相關者與企業環境績效的關系,但是研究還不夠充分,需要進一步的探討。
二、理論分析和研究假設
通過對以往文獻的歸納,并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對某些因素作了調整,本文總結出了影響企業環境績效的因素主要來自于企業屬性、規則因素和市場因素三個方面。
(一)企業屬性
以往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規模越大、實力越雄厚,對社會的影響就越大,相應受到各利益相關者的關注度就越高,因此通常面臨較大的壓力采取更多的環境保護行為[8]。另一方面,大公司比小公司能夠從環境投資中獲取更多的財務效益[9]。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1:企業規模與環境績效呈正相關。
一般認為,經濟績效是企業采取環境管理措施,改善環境問題的原動力。“資金提供假說”認為,企業希望在任何時候都表現出應有的社會責任感,但是他們能否實現這個愿望以及實際所能采取的行動受到企業資源的約束,所以只有財務狀況好的企業才有能力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2:企業盈利能力與環境績效呈正相關。
(二)規則因素
早期的研究表明,企業的環境績效受到政府部門的監察和執法力度的影響,企業對削減污染物排放量的努力會隨規制作用的增加而增強[10]。姚圣[11]指出,在目前的中國背景下,政府環境控制是提高企業環境績效的主要力量。
一般認為,如果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導致環境污染或對周圍生態環境和居民造成損害,則極易面臨罰款、訴訟及勒令對污染進行治理甚至停產、關閉等處罰風險,這將嚴重影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規則因素的壓力對企業環境績效提出了直接的要求,這種要求促使企業去調整環境管理活動,改善企業環境績效。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3:政府環境規制強度與企業環境績效成正相關。
(三)市場因素
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存在較大的區域差異,經濟水平不同也會導致企業外部市場條件的差異。在經濟發達地區,消費者和企業所在社區公眾的環境意識一般較高,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要求也相應較高。另一方面,經濟發達地區工業化的時間較長,通常已經發生了一些環境污染事件,并嚴重影響了環境和人民身體健康,經濟發達地區的地方環保政策和法規也較欠發達地區更加完善和嚴格。因此,本文認為企業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會間接影響企業的環境管理行為和環境績效的表現。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endprint
假設4:經濟發達地區企業的環境績效好于經濟欠發達地區。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通過引入市場和公眾等利益相關者監督企業披露環境信息,對于企業環境績效的改善提供強激勵,有時甚至比罰款更為有效[12]。投資者從企業社會責任感和產品市場等方面因素考慮,開始致力于推動企業環境信息的披露,使企業環境管理趨向透明化,并試圖以“信息療法”促進經濟績效[13]。資本市場對企業披露環境信息的關注使得企業開始積極改善環境績效。
鑒于來自投資者和資本市場的巨大壓力,為了獲得利益相關者的支持,企業不得不披露相應的環境信息,然而,環境信息中所披露的環境績效必須是對企業有利才能吸引投資者,因此,只有良好的環境績效才能使環境信息的披露有利于企業形象。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5: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程度與環境績效成正相關。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及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了2011年中國制造業三百強企業中62家企業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為研究樣本。樣本來源于各公司網站、深證證券交易所網站等,相關財務數據來源于色諾芬中國經濟金融數據庫以及《中國環境統計年鑒2012》,所有數據處理均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
(二)變量定義
1.環境績效評分標準
企業環境績效的度量方法較多,本文在參考文獻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實際情況,根據《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綜合考慮了政府規定的企業基本環境績效和企業可能從事的積極環境管理行為產生的環境績效,選取了十一項指標,采用賦值打分的方法來衡量企業環境績效。具體評分方法(如表1所示):
2.變量定義
本文涉及的變量(如表2所示):
(三)模型建立
根據以上分析,本文將企業環境績效作為被解釋變量,將企業規模、盈利能力、政府環境規制強度、企業所處經濟區位以及環境信息的披露程度作為解釋變量,構建多元回歸模型如下:
EPi=α+β1SIZEi+β2ROEi+β3ERIi+β4AREAi+β5DISCi+ε
四、實證研究結果和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從表3可以看出,樣本企業的環境績效在1~10分之間變動,平均得分偏低(平均值為5.69分),未有企業達到滿分12分,說明目前企業環境績效總體水平不高,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凈資產收益率最小值為0.32%,最大值為45.11%,標準差為9.9514%,各公司盈利水平有較大差異。政府環境規制強度平均值為100.3528,這主要是因為相對于其他行業制造業所造成的環境污染較為嚴重,政府規制總體上較為嚴格。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較多為定性的描述,披露內容的充實性有待提高。
(二)多變量回歸檢驗
表4顯示了整體回歸方程的顯著性狀況,從表4可以看出,F值為7.230,P=0.000<0.01,說明整個回歸方程在1%的水平上整體顯著。所有自變量的容忍度值均遠大于0.1,且小于1,方差膨脹因子(VIF)值均遠小于2,這說明回歸模型中自變量之間不存在顯著的多重共線性問題,樣本數據符合多元線性回歸要求。
(三)回歸結果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企業規模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通過了檢驗,與環境績效呈正相關關系。說明企業規模越大,影響越大,就越容易受到政府管制機構、環保團體、媒體等的關注,資產規模大的公司在環境保護方面會受到了較大壓力,表現出了較好的環境績效。這與假設1相符。因此,本文接受假設1。
企業盈利能力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未通過檢驗,即企業盈利能力與環境績效不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這與假設2不相符,筆者認為,得出這樣的結果可能是因為企業環境績效與盈利能力相比具有時間上的滯后性。企業盈利能力好,才能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環境保護工作上,但是并不一定能立即得到好的環境績效,尤其是重污染行業,環境績效的改善通常需要大規模的環境治理投資和長期的研發投入等。因此,根據檢驗結果,本文拒絕假設2。
政府環境規制強度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通過了檢驗,與企業環境績效具有正相關關系。說明目前在中國政府環境規制的強度對企業環境績效的作用較強,政府環境規制越嚴格,企業受到監管力度就越強,從而促使企業去調整環境管理活動,企業環境績效就越好。因此,本文接受假設3。
企業所處的地區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通過了檢驗,與企業的環境績效有正相關關系。這說明經濟發達地區與經濟欠發達地區相比,消費者和社區公眾的環保意識一般較高,地方環保政策和法規更加完善和嚴格,促使企業注重環境管理行為和環境績效表現,企業環境績效較好。因此,本文接受假設4。
環境信息的披露程度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通過了檢驗,并且呈正相關關系。這說明當企業受到投資者等外部利益相關者對于環境信息披露的壓力越大,企業環境信息的公開程度越高,企業環境績效表現就越好。因此,本文接受假設5。
五、研究結論及建議
通過對樣本數據的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結論:中國制造業企業環境績效水平總體不高,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環境信息披露的內容有待充實。企業規模、政府環境規制強度、企業所在的經濟區位以及環境信息的披露程度都與企業環境績效的好壞有顯著的相關關系,而企業盈利能力對企業環境績效水平的影響不顯著。
根據以上的研究結論,本文提出了如下幾個方面的政策建議:
(一)因地制宜,因類施策
經濟發達地區,環保政策和法規較為完善,政府可以嘗試以多種渠道賦予更多的利益相關者(如媒體、環保非政府組織)以權力,以促進企業環境績效的提高;經濟欠發達地區,企業受消費者和社區公眾的壓力較小,政府可以利用環保政策和法規來提高企業環境績效。規模較大的企業,在乎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政府可以引導這類企業實施積極的環境管理行為,例如對通過清潔生產審核以及ISO14001等認證規定定性要求,并且根據完成情況制定獎罰政策,樹立示范和典型 ;對于中小企業,政府政策應專注于污染物排放達標等方面,例如對“三廢”的排放達標或者從事“三廢”循環再利用的企業,在稅收政策上和信貸政策上給予適當的優惠等。endprint
(二)完善企業環境信息披露制度
2008年5月1日起中國《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正式實施,但是,其中規定的主要是原則性問題,可操作性不強,且企業自愿披露環境信息,沒有固定內容和格式的詳細要求,難以有效地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基于此,政府需要結合中國國情,循序漸進地建立健全的環境信息披露制度,例如,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環境的披露內容有一定的質和量的要求,增強企業間環境信息的可比性。
(三)完善環保管理制度建設,制定環保相關的技術指標
除了完善環境信息披露制度外,相關權威機構應進一步制定相應的環保技術指標以輔助政府政策的執行,例如制定工業企業環境績效評價考核指標體系以及重點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及高能耗、高污染行業市場準入和評價標準,完善許可證制度和排污權交易制度,明確污染物排放限制指標等。
(四)企業根據其自身情況制定相應的環境管理措施
規模大以及經濟發達地區的企業應進行積極主動的環境管理行為,如設置專門的環境管理部門、對員工進行環保培訓及宣傳等。有一定基礎條件的企業(如國家環境友好企業、已完成ISO14001認證的企業、上市公司等)可以考慮實施專門的環境會計,把企業活動的環境影響核算和環境活動的財務影響核算從原有的財務系統中分離出來,通過一定的方式(如獨立的環境報告書、與財務報告相結合的環境財務報告)對外披露,既能滿足這些外部投資者對環境信息的需求,還能先期取得實施環境會計的經驗,為改善環境績效提供數據支持。而中小企業以及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企業可以側重于基本環境績效的改善,如著力進行“三廢”的減少,環保技術的研發等。
參考文獻:
[1] 李郁明.企業環境業績考核體系研究現狀及啟示[J].會計之友,2010,(2):22-24.
[2] Bansal P,Roth K.Why Companies Go Green:A Model of Ecological Responsivenes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
43(4),717-736.
[3] María D.López-Gamero,José F.Molina-Azorín,Enrique Claver-Cortés.The Potential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o Change Managerial
Perception,Environmental Management,Competitiveness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0,(18),
963-974.
[4] 秦穎,曹景山,武春友.企業環境管理綜合效應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工業工程與管理,2008,(1):105-111.
[5] 劉蓓蓓,俞欽欽,畢軍,等.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企業環境績效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9,(6):80-84.
[6] 吳玫玫.基于信息公開的企業環境績效評價及影響因素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1-66.
[7] 陳雯.工業企業環境績效與財務績效關系的實證分析[J].長春大學學報,2011,(11),14-18.
[8] 何麗梅,侯濤.環境績效信息披露及其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8):99-104.
[9] 陳文婕.論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影響因素[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0,(4):97-100.
[10] Gray W B,Deily M E.Compliance and Enforcement :Air Pollution Regulation in the U.S.Steel Industry[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6,(31):96-111.
[11] 姚圣.環境會計控制與企業環境業績關系研究[J].管理學報,2010,(8).
[12] Foulon J,Lanoie P.Incentives for Pollution Control:Regulation or Informa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02,(44):169-187.
[13] Lanoie P,Laplante B.Can capital markets create incentives for pollution control? [J].Ecological Economics,1998,(26):31-4.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HAN Na,LI Yu-ping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Xian 710129,China)
Abstract:Taking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s which were released by the top 300 enterprises(2011)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s a study sample,a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had been established to analysi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1)A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the enterprise environment performance and the scale of the enterprise,governmen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tensity and the enterprise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degree;(2)Th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ed areas a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less developed regions;(3)The profitability isnt the cause of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corporate;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influencing factors
[責任編輯 吳高君]endprint
(二)完善企業環境信息披露制度
2008年5月1日起中國《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正式實施,但是,其中規定的主要是原則性問題,可操作性不強,且企業自愿披露環境信息,沒有固定內容和格式的詳細要求,難以有效地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基于此,政府需要結合中國國情,循序漸進地建立健全的環境信息披露制度,例如,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環境的披露內容有一定的質和量的要求,增強企業間環境信息的可比性。
(三)完善環保管理制度建設,制定環保相關的技術指標
除了完善環境信息披露制度外,相關權威機構應進一步制定相應的環保技術指標以輔助政府政策的執行,例如制定工業企業環境績效評價考核指標體系以及重點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及高能耗、高污染行業市場準入和評價標準,完善許可證制度和排污權交易制度,明確污染物排放限制指標等。
(四)企業根據其自身情況制定相應的環境管理措施
規模大以及經濟發達地區的企業應進行積極主動的環境管理行為,如設置專門的環境管理部門、對員工進行環保培訓及宣傳等。有一定基礎條件的企業(如國家環境友好企業、已完成ISO14001認證的企業、上市公司等)可以考慮實施專門的環境會計,把企業活動的環境影響核算和環境活動的財務影響核算從原有的財務系統中分離出來,通過一定的方式(如獨立的環境報告書、與財務報告相結合的環境財務報告)對外披露,既能滿足這些外部投資者對環境信息的需求,還能先期取得實施環境會計的經驗,為改善環境績效提供數據支持。而中小企業以及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企業可以側重于基本環境績效的改善,如著力進行“三廢”的減少,環保技術的研發等。
參考文獻:
[1] 李郁明.企業環境業績考核體系研究現狀及啟示[J].會計之友,2010,(2):22-24.
[2] Bansal P,Roth K.Why Companies Go Green:A Model of Ecological Responsivenes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
43(4),717-736.
[3] María D.López-Gamero,José F.Molina-Azorín,Enrique Claver-Cortés.The Potential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o Change Managerial
Perception,Environmental Management,Competitiveness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0,(18),
963-974.
[4] 秦穎,曹景山,武春友.企業環境管理綜合效應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工業工程與管理,2008,(1):105-111.
[5] 劉蓓蓓,俞欽欽,畢軍,等.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企業環境績效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9,(6):80-84.
[6] 吳玫玫.基于信息公開的企業環境績效評價及影響因素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1-66.
[7] 陳雯.工業企業環境績效與財務績效關系的實證分析[J].長春大學學報,2011,(11),14-18.
[8] 何麗梅,侯濤.環境績效信息披露及其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8):99-104.
[9] 陳文婕.論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影響因素[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0,(4):97-100.
[10] Gray W B,Deily M E.Compliance and Enforcement :Air Pollution Regulation in the U.S.Steel Industry[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6,(31):96-111.
[11] 姚圣.環境會計控制與企業環境業績關系研究[J].管理學報,2010,(8).
[12] Foulon J,Lanoie P.Incentives for Pollution Control:Regulation or Informa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02,(44):169-187.
[13] Lanoie P,Laplante B.Can capital markets create incentives for pollution control? [J].Ecological Economics,1998,(26):31-4.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HAN Na,LI Yu-ping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Xian 710129,China)
Abstract:Taking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s which were released by the top 300 enterprises(2011)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s a study sample,a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had been established to analysi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1)A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the enterprise environment performance and the scale of the enterprise,governmen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tensity and the enterprise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degree;(2)Th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ed areas a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less developed regions;(3)The profitability isnt the cause of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corporate;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influencing factors
[責任編輯 吳高君]endprint
(二)完善企業環境信息披露制度
2008年5月1日起中國《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正式實施,但是,其中規定的主要是原則性問題,可操作性不強,且企業自愿披露環境信息,沒有固定內容和格式的詳細要求,難以有效地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基于此,政府需要結合中國國情,循序漸進地建立健全的環境信息披露制度,例如,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環境的披露內容有一定的質和量的要求,增強企業間環境信息的可比性。
(三)完善環保管理制度建設,制定環保相關的技術指標
除了完善環境信息披露制度外,相關權威機構應進一步制定相應的環保技術指標以輔助政府政策的執行,例如制定工業企業環境績效評價考核指標體系以及重點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及高能耗、高污染行業市場準入和評價標準,完善許可證制度和排污權交易制度,明確污染物排放限制指標等。
(四)企業根據其自身情況制定相應的環境管理措施
規模大以及經濟發達地區的企業應進行積極主動的環境管理行為,如設置專門的環境管理部門、對員工進行環保培訓及宣傳等。有一定基礎條件的企業(如國家環境友好企業、已完成ISO14001認證的企業、上市公司等)可以考慮實施專門的環境會計,把企業活動的環境影響核算和環境活動的財務影響核算從原有的財務系統中分離出來,通過一定的方式(如獨立的環境報告書、與財務報告相結合的環境財務報告)對外披露,既能滿足這些外部投資者對環境信息的需求,還能先期取得實施環境會計的經驗,為改善環境績效提供數據支持。而中小企業以及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企業可以側重于基本環境績效的改善,如著力進行“三廢”的減少,環保技術的研發等。
參考文獻:
[1] 李郁明.企業環境業績考核體系研究現狀及啟示[J].會計之友,2010,(2):22-24.
[2] Bansal P,Roth K.Why Companies Go Green:A Model of Ecological Responsivenes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
43(4),717-736.
[3] María D.López-Gamero,José F.Molina-Azorín,Enrique Claver-Cortés.The Potential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o Change Managerial
Perception,Environmental Management,Competitiveness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0,(18),
963-974.
[4] 秦穎,曹景山,武春友.企業環境管理綜合效應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工業工程與管理,2008,(1):105-111.
[5] 劉蓓蓓,俞欽欽,畢軍,等.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企業環境績效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9,(6):80-84.
[6] 吳玫玫.基于信息公開的企業環境績效評價及影響因素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1-66.
[7] 陳雯.工業企業環境績效與財務績效關系的實證分析[J].長春大學學報,2011,(11),14-18.
[8] 何麗梅,侯濤.環境績效信息披露及其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8):99-104.
[9] 陳文婕.論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影響因素[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0,(4):97-100.
[10] Gray W B,Deily M E.Compliance and Enforcement :Air Pollution Regulation in the U.S.Steel Industry[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6,(31):96-111.
[11] 姚圣.環境會計控制與企業環境業績關系研究[J].管理學報,2010,(8).
[12] Foulon J,Lanoie P.Incentives for Pollution Control:Regulation or Informa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02,(44):169-187.
[13] Lanoie P,Laplante B.Can capital markets create incentives for pollution control? [J].Ecological Economics,1998,(26):31-4.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HAN Na,LI Yu-ping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Xian 710129,China)
Abstract:Taking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s which were released by the top 300 enterprises(2011)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s a study sample,a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had been established to analysi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1)A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the enterprise environment performance and the scale of the enterprise,governmen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tensity and the enterprise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degree;(2)Th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ed areas a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less developed regions;(3)The profitability isnt the cause of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corporate;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influencing factors
[責任編輯 吳高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