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躍
摘 要:目前,全國獨立學院共計303所,本科在校生規模超過260萬人。但目前,獨立院校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因此,必須大力開展創業教育。通過問卷調查,發現當前獨立學院在創業教育中存在學生的創業意識不足、學生對創業前景較為擔憂及獨立學院創業教育實效性差等問題。對此,必須通過落實政策,營造創業教育氛圍、改變觀念,構建創業教育體系、加強建設,培養創業教育隊伍等三方面著手加強創業教育改革。
關鍵詞:獨立學院;創業教育;問卷調查;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1-0231-02
截至去年,全國共有獨立學院303所,占全國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總數的26.5%;獨立學院普通本科在校生規模超過260萬人,承擔了中國18%以上的普通本科生培養任務[1~2]。因此,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
根據最新資料顯示,2013年畢業生的工作落實率為71.9%。其中,從學歷層次而言,出現兩高一低現象,本科生的落實率最低,為67.4%,分別比研究生和專科生低18.8%和12.3%;就學校類型的比較而言,獨立院校和民辦高校落實率最低,僅為44.3%,分別比高職大專院校、“211”(包括“985”)重點大學和普通本科院校低33.8%、31.2%和31.1%;從學校所在地的比較來看,西部地區高校的落實率為58.1%,分別低于東部、中部22.2%和15.9%[3]。由此可以看出,獨立院校尤其是西部的獨立院校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如何拓寬重慶市獨立學院畢業生的就業渠道就成為重中之重。
目前,大學生創業作為緩解就業壓力的方式之一,已經得到社會和高校的共識,因此,應大力引導獨立學院學生的創業意識、培養其創業能力,更好地開展創業教育。為此,對重慶市獨立學院開展問卷調查,以了解當前獨立學院在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制定合理的對策和建議。
一、問卷調查基本情況
參考《2009年重慶市大學生創業教育調查問卷》,從創業的認識、對創業教育的認識和看法、創業準備及創業選擇、創業的障礙和需要、創業的期望等五個方面經過適當的調整設計為《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業教育調查問卷》。利用該問卷對重慶市獨立學院(以川外重慶南方翻譯學院為主)在校的大學四年級學生進行抽樣調查。
本次問卷共發放100份,回收88份,有效問卷60份。其中文科生22人,理科生38人;男生32人,女生28人。
二、問卷調查結論
根據調研,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總體狀況如下。
1.學生有正確的創業認識。大部分獨立學院的學生有創業的意愿,具備一定的創業意識,對什么是創業有正確的理解,能清晰而理性地看待創業需要的素質及自身的優勢。強烈的挑戰精神、出色的溝通及交際能力、管理及領導藝術、較好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社會關系是大學生看重的必備創業素質,而專業素質較高、年輕有活力且勇于拼搏、學習能力強和有創新精神是大學生創業的重要優勢。但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創業意識還不足,最主要是缺乏創業的市場競爭意識。
2.學生對創業前景較為擔憂。大部分獨立學院的學生對創業的前景不自信,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首先,缺乏相關的創業信息。大部分學生對國家和學校出臺的相關創業政策不清楚,同時由于信息渠道少導致學生對市場的前沿動態和專業的社會應用不夠了解。另外,政府、社會及高校在落實大學生創業政策力度不夠,因而使得學生認為當前創業的社會環境不夠好。其次,缺乏相關知識和經驗。大部分學生認為,個人管理經驗、專業技術知識及個人能力是創業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經驗不夠、缺乏社會關系是當前大學生創業過程中最大的障礙。但由于學生對創業教育的內涵理解不夠,片面認為只有到社會去工作才能積累經驗,而忽視了學校開展的創業方面的講座或培訓、創業競賽等對其知識和經驗積累的作用,導致學生對校園創業教育缺乏主動性。調查顯示,參加過五次以上創業教育活動的學生幾乎沒有,因而更談不上學習積累基本的創業知識和經驗。
3.獨立學院創業教育實效性差。上述兩方面存在的問題其實質原因是獨立學院的創業教育偏離實際。調查顯示超過95%的學生希望在創業課程中注重人際交流與溝通技巧、創業機會和環境分析、創業案例分析的內容,而目前學校創業教育主要是就業指導課中的一部分,且集中在創業政策、創業目的及意義等理論內容方面。另外,創業教育授課教師主要是學校的就業指導教師,很多教師沒有參加過創業教育的系統學習和研究,不具備創業的經驗,授課形式單一。調查顯示,80%以上的學生都贊成由創業者、企業家和專家開展創業教育講座或課程,因此,學校現有的創業教育與學生的實際需要反差較大,創業教育實效較差。
三、獨立學院創業教育的改革策略
獨立學院創業教育是否能取得成績一方面取決于政府和社會的支持,另一方面更取決于獨立學院制定合理的、有效的創業教育模式。綜上所述,獨立學院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創業教育改革。
1.落實政策,營造創業教育氛圍。當前,政府、社會對大學生創業都出臺了各種扶持政策,然而獨立學院很少制定相關創業支持措施。有部分獨立學院頒布了一些創業支持文件,但很多都是為了迎合教育部門的要求,未通過深入調研、科學論證,導致這些措施不符合社會環境和學校學生特點,不合理、不具體,操作性差,執行困難,進一步抑制了學生的創業激情。因此,獨立學院應該認真調研,完善出臺合乎學院自身條件和社會條件的政策措施,并落實政府和社會的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和保障,保證措施的可操作性,從而形成崇尚創業、鼓勵創業的校園創業教育氛圍。
2.改變觀念,構建創業教育體系。目前,由于獨立學院面臨的就業難的問題,一些高校開始重視大學生創業教育,把創業教育作為解決就業問題的一個手段和方式。誠然,創業教育能夠起到一定的擴大就業、提升就業率的作用,然而,這只是其表面意義。據統計,2014年大學畢業生達到727萬人,即使有5%的大學生自主創業,也只解決了36萬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因此,創業教育的本質并不是解決就業。隨著教育的深化改革,創業教育成為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其本質是通過提高大學生就業的技巧和技能,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知識和能力,真正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因此,獨立學院應改變觀念,構建新型的創業教育體系。首先,獨立學院應完善創業課程,將部分創業課程納入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在課程中設置與創業緊密相關的內容,如人際交流與溝通技巧、創業案例分析、創業機會和環境分析、市場營銷、創業心理素質等內容;增加創業知識講座或設置相關公選課,邀請社會上成功的創業者、企業家及相關專家定期講授介紹創業素質、財務稅收、政策法規等內容。其次,大力建設校內外創業實踐實訓基地、開展創業競賽等活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創業意識,積累基本經驗。尤其是校內實驗實訓室的建設,是保障學生初步運用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創業技能的基本條件。
3.加強建設,培養創業教育隊伍。教師是教育的實施主體,要保障創業教育的成功,就需要教師隊伍既具有扎實的創業教育學科知識,又具有創業實踐指導能力。創業教育的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授者,又是創業的引導者,甚至是創業的合作者和參與者。而目前,獨立學院的創業教育教師大部分是就業工作的老師兼職,師資力量薄弱,導致學生無法接收到先進的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創業能力的培養。因此,必須大力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一方面,可以引進社會中優秀的企業家或從事創業教育研究的專家擔任兼職教師,進行專業性和技術性較強的課程指導,同時可以帶領高校自身教師從事創業教育的研究,提升師資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培養一些專業如管理學、經濟學等方面的專職教師轉型為“雙師型教師”,承擔一些創業基礎課程。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各級各類民辦教育基本情況[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567/201309/
156892.html.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學生情況[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567/201309/
156896.html.
[3] 2013被稱“最難就業季”畢業生工作落實率達71.9%[EB/OL].中國網,2014-02-02.
[責任編輯 王玉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