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春+顧蕊+朱海波
摘 要:隨著中國農業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業現代化的內涵日益豐富。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要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扶持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黑龍江產糧大市綏化多家種糧大戶、合作社等的調研表明,新型經營主體在經營規模、種糧效率與效益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同時又面臨農機具缺乏、資金不足、保險過低,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中國需進一步加強財政、信貸支持,提升農業保險服務,并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以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長遠健康發展。
關鍵詞:糧食;生產經營主體;發展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5-0078-02
一、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發展基本情況
黑龍江是中國的農業大省,而綏化是其中的產糧大市,以玉米、水稻和大豆為主。當地的生產經營主體也多以糧食種植為主,有的兼顧其他經營。由于黑龍江土地面積大,而且青壯年基本都外出打工,因此黑龍江的土地規模經營總體上發展較快,各類新型經營主體不斷發育壯大。
種植大戶迅速發展。截至目前,綏化市專業種植大戶已發展到2.87萬戶,規模經營面積達到697萬畝。調研中的望奎縣2012年共有10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1 996戶,經營耕地面積53.92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的20.27%。種植大戶的玉米種植面積超過41萬畝,占糧食種植面積的76.41%。
家庭農場如雨后春筍。“家庭農場”的概念首次在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2013年4月,黑龍江第一家注冊的規模經營家庭農場“綏棱大力家庭農場”揭牌。此后,家庭農場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按照綏化市2013年5月發布的《綏化市家庭農場認定管理辦法(試行)》認定標準,目前,綏化市家庭農場總數已達1.4萬多個,其中種植業和養殖業分別占71%和24%。望奎縣家庭農場平均規模經營面積為200~500畝,總體規模經營土地面積40.8萬畝,占全縣規模經營總面積的20.9%。綏棱縣起步較晚,目前全縣家庭農場共計550個,規模經營土地總面積10.6萬畝。
農民專業合作社加速發展。在農民強烈需求和政府的積極推動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呈現加速態勢。特別是《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以來,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急劇增加,合作領域不斷拓寬。目前,綏化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達到8 037個,其中種植業和養殖業分別占68%和22%。望奎縣2013年新增種植業合作社822個,較上年增長了近2倍。
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推動了土地規模經營的快速發展。目前綏化市規模經營土地面積達到2 153萬畝,占耕地面積的74.17%,其中種植大戶、種植業合作社、農機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分別經營697萬畝、405萬畝、293萬畝和329萬畝,此外還有農戶聯合經營、涉農龍頭企業經營等多種形式。望奎縣1 246個種植業合作社規模經營土地面積達到64.1萬畝,占規模經營總面積的32.8%。而綏棱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合作社規模經營面積分別達到了47.1萬畝和24萬畝,合計占土地規模經營總面積的42.4%。
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以男性為主,年齡大約在45歲左右,初中文化為主,多具有多年種植經驗和發展科學種田、規模經營的能力。
二、新型經營主體生產經營情況
新型經營主體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生產,其中合作社充分發揮大農機作用,促進了先進農業機械的應用,但有部分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基本都是小型農機。望奎縣種植合作社在農業機械運用方面初步形成了以19個千萬元農機合作社為主、其他大中型農業機械為輔、小型農機具聯合作業為補充的統一作業機制。但由于農業受農時限制較強,因此,部分種植業合作社在農機使用方面受到一定限制。望奎縣2012年就未能全部使用先進大型農機,增產效果受到一定影響。
在資金投入上,新型經營主體基本都依靠自身或者個人借款等非正規金融渠道,貸款較少。正規金融機構的融資方式中,以“五戶聯保”、“財政供養人員擔保”、“不動產抵押貸款”為主,但額度低、時間短、范圍小,抵押物要求嚴格。調研的新型經營主體中,僅望奎義興玉米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有40萬元貼息貸款,綏棱縣桃花水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有小額貸款,綏棱縣大力農場獲得貸款外,其余經營主體均未能獲得貸款。
在生產設施建設上,新型經營主體基本是靠天吃飯,沒有建設基礎設施。而在生產服務方面,地方政府提供了較為全面的技術支持,根據農時定期派技術員提供技術指導,并不定期舉辦技術培訓。
總的來說,新型經營主體由于發揮了規模效益,土地生產率和生產效益均高于普通農戶。望奎縣合作社通過統一采購、中耕、收獲,玉米平均畝產達到1 600斤,較普通農戶至少高出400斤。種植大戶玉米平均畝產達1 363斤,也高于普通農戶。綏棱水稻合作社畝產達1 200斤,畝均增產200斤。就產品銷售來說,合作社的產品銷售均較為順暢,而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則受收獲后基礎設施的約束難以占據市場主動。調查中,望奎縣玉米合作社的產品一半以上都交售給當地糧庫,15%左右銷售給加工廠,其余銷售給農村的糧食經紀人。綏棱水稻合作社擁有自己的品牌“諾敏河”和加工設施,產品經加工后統一銷售,其中銷售給大型經銷商約一半,其余銷往超市、各大公司等。而當地紅旗大豆合作社的產品全部銷售給糧食經紀人,基本在收獲季節到來前就已確定,而且由于其規模大,還具有一定價格談判優勢,售價基本都較市價要高。而在沒有烘干、倉儲設施的情況下,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只能選擇收獲后即刻銷售,而幾乎每年收獲的時候都是糧食價格最低的時期,收益難以保障。
三、面臨困難和問題
當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促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包括加強政策支持力度,搭建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健全資金保障機制并不斷強化農業科技支持與培訓,然而,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仍然面臨眾多困難。endprint
第一,農機不足是調研中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反映最為普遍的一大問題。由于大型農機十分昂貴,一般合作社無力購買,因而需租用農機合作社的農機。望奎義興合作社的農業機械作業要依賴順達農機合作社,而東寧玉米農民專業合作社則要依賴三家農機合作社。綏棱的大豆合作社則基本依靠自己的小型農機。由于農時的原因,造成種植專業合作社農機使用緊張。而由于縣里農機購買的補貼支持主要偏重于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的農機動力配置滿足不了其自身規模化發展的需要。另外,由于國家對購買農機的補貼幅度較高,導致購買者眾多,農機購買補貼不得不采取“搖號”政策,導致不種地的農戶一旦中簽拿到補貼,轉手將農機賣掉,賺取補貼,而真正需要農機的卻不得不以市場價購買農機,也或因為價格高昂而無力購買。
第二,資金不足與融資困難是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面臨的另一個大問題。調研中,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自有資金不足,都存在資金借貸的情況,在春種秋收期間都存在流動周轉資金缺乏問題,而借貸的渠道大部分都是非正規金融主體,其中以民間私人借貸為主。而現有的農業農村金融體系發展滯后,農業金融機構存在貸款門檻高、擔保難、時間短、額度小等問題。雖然政府協調了銀行等金融機構,但經營主體真正能獲得貸款的仍非常少。
另外,種植業保險理賠金額過低、手續煩瑣。目前,在調研地區涉及的農業保險只有一種,即陽光保險,保費5.25元/畝。但是賠付的標準太低,玉米、水稻、大豆最高理賠金額分別為玉米145元/畝、水稻200元/畝、大豆125元/畝,如果沒有達到絕產程度,保額還會更低,遠遠不能補償投入成本。而且,理賠手續煩瑣,因此,綏棱的大豆合作社根本未參加農業保險。
最后,收獲后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由于合作社能以合理的價格順暢銷售產品,因此這個問題主要存在于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中。由于新收購的糧食含水量高,不易存儲,若沒有烘干、倉儲設施,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收獲后需即刻銷售,而不論當期的價格如何。這也是糧商們能夠在田間地頭就能夠以低廉的價格收購糧食的原因。若能夠烘干存儲,待市場行情好轉再銷售,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的收益會好得多。
四、政策建議
一是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建議設立新型經營主體專項財政扶持資金,用于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的規范化管理和市場化運行。尤其是在農機補貼方面,建議將新型規模經營主體與普通農戶分開,實行單獨搖號制度,在農機購買上給予優先權。
二要強化信貸支持服務。建議針對新型經營主體設立優惠貸款項目,在貸款時間上按生產周期予以延長,并簡化貸款手續,降低信貸門檻,降低利率,增加抵押物,滿足合作社生產經營資金需求。目前綏棱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對促進合作社發展起到了良好效果,可考慮在其他地區開展試點工作,以土地流轉承包經營權作為抵押物,促使金融機構向新型經營主體發放生產發展所需貸款,并結合當地情況,因地制宜解決新型經營主體的資金制約難題。
三是進一步提升農業保險服務水平,為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提供保障。農業生產的特性決定了自然災害風險始終存在,對于規模化農業而言,風險敞口更大,若遇到災害,往往損失慘重,若沒有合理的農業保險涉入,單靠新型經營主體自身承擔全部風險,不合理,也不現實。因此,規模化農業的發展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農業保險設計來提供兜底保障,這樣經營主體在面對風險過程中才不至于遭受滅頂之災,能夠有再起步的能力。要豐富險種,提高保險賠付水平,改變目前的單一險種、保險賠付額低的問題,使得農業保險能夠真正起到其應有的保障作用。
四是加大收獲后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提高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應對市場價格波動的能力。針對收獲后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尤其是倉儲設施和烘干設備普遍缺乏而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無力靠自身力量解決的情況下,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協調金融機構提供信貸安排,幫助建設相應的基礎設施,使得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能夠在收獲后提高價格博弈能力,最大化自身收益。這也有利于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的長遠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 陳麗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