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媛
摘 要:成本會計是會計三大分支學科之一,涉及到多學科的相互交叉。因此,如何更加清楚地界定成本會計的內涵和外延對于發展這門學科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對成本會計的內涵理論進行簡要的介紹,澄清成本的概念,進而提出成本會計的獨立性意義,最后分析成本會計的幾個目標,并針對具體目標進行具體的介紹。
關鍵詞:成本會計;基本目標;獨立性;內部服務者;理論認識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5-0104-02
成本作為商品經濟中的重要經濟內容,是商品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對于不同內容來說,成本的定義也不同,常常要服從于實際管理的需要。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企業生產產品的改變,成本的內涵在不斷地變化與改革中,涵蓋范圍也在擴大中。目前的成本會計在不斷變革中,主要變化有兩點,其一,受重視性在日益提升。以往,成本控制常常出現在注重商品生產的企業,然而近年來,各大公司與企業紛紛意識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對于成本控制的投入大幅增加的公司中不乏銀行、政府機關和醫院等。其二,成本會計的技術手段愈發先進,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普及,電子化已經逐漸深入到各個技術領域,其中尤以會計行業突出。會計電算化已經逐漸取代手工記賬,成為成本會計核算的重要工具。
一、成本會計理論的認識
(一)成本的非價值范疇
一些書中在解釋馬克思對于價值的公式中指出,成本是商品除去剩余價值的部分。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這個公式中的成本只是簡化、提純后的成本涵義,即成本中的本質部分,它是作為社會必要生產費用的一部分,不是我們在成本會計中的成本。在我們的日常學習中,成本會計中的成本是指在會計幾大原則之一的歷史成本。
對于成本的誤解與其自身的概念是分不開的。當我們在理解成本這個詞的涵義時,很容易將其作為價值本身來理解。但是,仔細思考我們可以發現,成本對于商品價值的增值或者說價值的形成是沒有貢獻的,成本只是我們進行生產中不可避免的耗費,耗費的多少與形成價值的大小沒有多少必然關系。
(二)談論成本的基礎是生產力
在談論成本的同時,我們另一個不可忽略的部分便是生產力。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成本的變化與生產力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縱觀整個科技發展的脈絡,每一次的科技進步、技術革新都是建立在成本的下降中的。幾次貢獻人類的大發明中,蒸汽機的出現促使力的節省;電力的傳導使用的導體在以成本降低為探索基礎;電子計算機從最初的巨型計算機發展到如今的低成本、高速度、低消耗的微型計算機,所有這些科技的進步、生產力的提高都是伴隨著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作為證明人類進步、科技發展的依據的。因此,我們說,在探討成本這一詞時,一定不能脫離生產力的概念。此外,我們還能引申到,在日常對于的成本會計的應用時,應當注意的是如何降低成本與如何提升生產力,這才是成本會計最基本的目標。
二、成本會計的獨立性意義
成本控制對于企業的重要性如同生產發展的基礎源泉。只有成本控制得當,才能談經營與盈利,因此,成本對于一個企業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但是,在控制成本時我們應當正確理解成本會計的范疇,并非所有與價值有關的概念都是應當包含在成本會計之內的。在理清成本會計范疇之時,要盡量理出正確的成本會計范疇,避免與其他學科造成不必要的交叉從而影響成本會計的管理。
在一般來說,會計有三大分支,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在許多學校與企業的日常管理中,時常將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混淆。對于日常的公司核算中,我們應當具體區分成本會計,將其充分應用于企業的“費用”項目的監督與管理,以成本管理作為其主要內容。
三、成本會計的目標問題
成本會計的目標不是一成不變的,要與具體公司的實際情況,以及一定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相適應。成本會計本身具有一定的歷史性與時代性,與環境有著緊密的聯系。在特定環境下,成本會計的對象、內容等等都會發生變化。因此,我們在設立成本會計的目標時,一定要注意與具體環境相結合,在目標中體現它的功能。
(一)成本會計的基本目標
成本會計的目標有不同程度之分,其中最基本、最核心、具有長期存在不改變、公認性的特點便是基本目標了。而基本目標則是企業最關心的經濟利益。成本會計是通過自身管轄范圍內的成本管理方式,通過成本的計量、記錄、核算及核查等方式入手,以提高經濟效益為基本目標,一切以提高經濟利益為主,進行日常的核算工作。而成本會計的產生與發展,也是與最初對于經濟利益的追求密不可分的。
(二)成本會計的具體目標
相對于成本會計的基本目標的唯一性,其具體目標則顯得更為復雜多樣。具體的成本會計目標主要是指在成本會計的實踐中,對誰提供會計信息,提供哪些會計信息以及如何提供會計信息。
1.成本會計信息的供給者。換言之,也就是對誰提供會計信息。依據不同的服務對象,提供的成本會計信息也有所不同。成本會計與財務會計的一大不同點便是其主要的服務對象。我們知道,財務會計的服務對象主要是企業外部人員,它主要提供的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及收入利潤表在設計之時都要考慮到外部人員的非專業性而設計的較為易于理解;而成本會計則是一種內部報告會計,主要是為企業的內部專業人士提供信息,因此成本會計提供的信息就相對而言需要具有一定的專業水平來理解所提供的信息。
2.成本會計信息的服務內容。成本會計所提供的服務內容與其服務對象是有一定的聯系的。所服務的對象不同,其提供的信息水平也有所不同。所服務的對象的層次水平越高,需求的成本會計信息也就越發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和全面性。特別的,對于企業的內部管理部門,其要求的成本會計信息可能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并伴有隨時性的特點。管理部門可能會隨時要求內容不定的成本會計信息。
3.成本會計信息的服務方式。成本會計的信息服務方式主要有四種。其一,是通過傳統的紙質報表形式傳遞會計信息,比如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等等。此類信息一般都是固定時間、固定內容的提供。其二,是如同報表附注類的賬外信息,此類信息一般都是不定期的、內容不固定的或者不定向的提供。其三,成本會計是將所用信息集合成為一個專題報告的形式進行提供。此類信息一般具有極強的針對性與綜合性。最后,有時成本會計的信息也是通過口頭匯報的方式進行提供。如有時管理人員面對相關的管理機構、企業內部所有者的日常詢問等等。
參考文獻:
[1] 劉雪蓮.淺議成本會計的新特點及其對成本管理的推動[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0,(9).
[2] 劉懿德.企業會計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策略[J].中國外資,2013,(8).
[3] 徐國君,胡春暉,孫玉甫.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人力資源會計研究回顧與展望[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
[4] 湯谷良,穆林娟,彭家鈞.SBU:戰略執行與管理控制系統在中國的實踐與創新——基于海爾集團SBU制度的描述性案例研究[J].
會計研究,2010,(5).
[5] 楊莉梅.成本會計理論認識及其目標[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1,(4).[責任編輯 吳明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