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威
如今,國內掀起新一輪產業轉移的熱潮。作為第四個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湘南地區既面臨著重大歷史契機,又存在極大的挑戰。一方面,這是黨中央立足全局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也是黨和國家賦予湖南的一項光榮任務,更是湖南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擴大開放的難得的歷史機遇,對整個湖南省的經濟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另一方面,建立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有利于順應國內外產業轉移的新趨勢、新需要;有利于“四化兩型”和“四個湖南”的建設,通過充分發揮示范區的政策優勢和比較優勢,創建“兩型”引領、綠色承接、創新發展的新模型,加快湖南地區現代化、科學化的產業體系構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利于湖南與珠三角等地區建立更高更深層次的分工與對話,加強湖南與這些產業需要轉移地區的聯系,為跨區域協調機制和利益共享機制的建立提供良好的支撐;有利于勞動力、資本等生產要素的積極流動與優化配置,充分發揮東部沿海地區的資本優勢和中西部的資源、勞動力優勢,促進東中西部形成互動良性、優勢互補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通過政策扶持和規劃引導,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積極構建承接產業轉移新平臺,為中西部地區科學有效的承接產業轉移探索新模式、提供新經驗。顯然,楊鳳鳴、陳建衡、趙少平、陳國生、彭文武和肖璨等六位學者共同撰寫的《“大湘南”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產業選擇和空間布局研究》一書利用 SWOT 分析工具分析衡郴永大湘南國家級示范區吸引投資、承接轉移產業的內部優S(strength)和劣勢W(weakness),以及外部機遇(opportunity)和挑戰 T(threat)的系統分析,揭示大湘南示范區吸引投資、承接轉移產業方面所存在的問題與障礙,根據承接轉移產業的規律,提出大湘南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具體對策,這一研究對于湘 南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產業選擇和空間布局具有重要的現實應用前景,并可為同類地區的產業轉移模式選擇和研究提供借鑒作用。
《“大湘南”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產業選擇和空間布局研究》一書與“大湘南”地區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這一重大現實經濟問題掛鉤,在運用演繹法對產業轉移和產業升級相關理論的演化進行了描述和述評,并進行了理論創新,為研究湘南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對策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其結論可以為當前“大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發展提供借鑒,有一定的現實針對性、先進性和科學性。
1.本課題運用定性分析方法界定各類概念、特征,類型以及相關概念和理論,通過大量、豐富的數據進行量化研究,分析了湘南地區和珠三角地區存在的產業梯度差異,為大湘南三市政府制訂承接重點產業選擇和布局提供有力的論據支撐,以提高研究的科學性和針對性。
2.從泛珠江三角地區產業互動這一大背景出發,討論“大湘南”地區的產業定位及其空間布局等問題;在系統分析“大湘南”地區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的發生機制、比較優勢、績效與風險基礎上,結合對“大湘南”地區彎道超車式的跨越發展的性質、任務和實現途徑的探討,提出“大湘南”地區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過程中的承接產業、承接方式、空間布局等領域存在的問題。
3.區分了“大湘南”地區內部的地區間發展差異,以及因此而形成的不同經濟發展潛力。進而闡述處于不同發展梯度的地區,在“大湘南”地區實現彎道超車式的跨越發展戰略格局中各自所承擔的角色和任務,以及在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過程中所應采取的差異化策略。這在理論上與以往研究習慣于把“大湘南”地區作為一個整體,并籠統地討論其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的策略在視角上形成了明顯區分。
總之,《“大湘南”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產業選擇和空間布局研究》一書該書深入淺出,以系統論的邏輯方法貫穿全書,力求結構嚴謹,相關內容全面,脈絡清楚,思路明晰,語言通俗易懂,有很強的可讀性;在產業選擇和空間布局理論應用上既反映這個領域的最新動態,又要求這些理論和基本原理得到較普遍的公認,注重新穎、權威;方法實用,與實際結合緊密,操作性強,是中國產業選擇和空間布局研究和實踐的新成果,相信能夠為當前是中國產業轉移提供科學指導、理論支持與經驗借鑒,適合產業布局設計人員、產業轉移科研工作者閱讀使用。該書還是一本供區域經濟及其相關專業本科生與研究生學習的好教材。我們也期待著作者將自己的理論體系進一步完善,為發展產業轉移做出更大的貢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