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平++田寶帥
摘 要:加強對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讓大學生形成科學的生態文明觀,是新時期高校德育工作面臨的和急需解決的新課題,文章通過對生態文明及其教育的含義進行闡釋,進而對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現實作用及其現狀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實現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路徑。
關鍵詞:大學生; 生態文明教育; 路徑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4)03-0071-04
繼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社會之后,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進一步提出將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到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建設同等地位上來,齊頭并進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并且把生態文明建設單獨設一章節全面闡述,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必須對大學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何為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呢?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旨在通過生態文明觀的培養、認知的提高、情感體驗的加深以及習慣的養成等,將大學生塑造成為“智慧的”“理性生態人”,而不僅僅是“聰明的”“科技人”。推進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不僅對大學生本身,而且對社會、國家都有積極的現實作用。本文針對當前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出現的一些現狀,探索提出了實現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路徑。
一、推進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作用
1.有利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未來我們要實現的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進而提出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學說。并且科學發展觀也要求全面發展,不僅是社會的全面發展,也是個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大學生,國家之棟梁,中國之希望與未來,更加地需要全面發展。這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和諧社會的構建要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吧鷳B文明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起良好的生態意識與和諧觀念,使他們學會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關愛社會,尊重自然,愛護環境和自覺抵制危害環境的行為,從而也促進了自身的全面發展?!?/p>
2.有利于科學發展觀的落實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所謂全面發展指的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齊頭并進式地健康發展。在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過程中,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特別指出的是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而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科學發展觀的必要前提。大學生作為中華民族復興的主力軍,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中堅力量。對大學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也是高校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契合點。通過對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大學生形成生態文明意識,增強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實現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進而不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3.有利于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實現“美麗中國”
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胡錦濤進一步提出將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到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同等地位上來,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既是為了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又是為了美麗中國的建設。為了“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這就要求我們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對青少年進行生態文明教育,使生態文明教育成為大學生所接受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讓大學生對生態文明進行認知,增強生態文明意識,并自覺地投身于生態文明建設中。因此,對大學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把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發揮高校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巨大作用,這是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偉大實踐賦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任務。
4.有利于“中國夢”的實現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的時候,第一次闡釋了“中國夢”概念。他說:“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又詳細解讀了“中國夢”的深刻內涵。他強調指出,實現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他還指出,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不斷夯實實現中國夢的物質文化基礎。“中國夢”與每個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讓群眾呼吸新鮮空氣,喝上干凈的自來水,吃上放心的食品,讓百姓安居樂業,等等,這些都是人民群眾心中的“夢”。眼下的嚴重的污染環境、食品安全問題、住房問題,以犧牲環境帶來的經濟發展,不是“中國夢”。所以,中國想要全面實現“中國夢”,就必須不遺余力地進行生態文明建設,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特別是開展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角是人民群眾,只有堅定不移地走群眾路線,發動群眾,增強人民群眾的生態文明意識,讓他們自覺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到人民群眾的生態文明意識不斷強化之后,“中國夢”才會離我們不遠了。
二、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現狀
1.大學生對生態文明的認知不足
由于高校生態文明教育工作的欠缺,導致大學生對于生態文明的認知還只是停留在感性的認識上,缺乏全面的、系統的、深層次的認識。但是對于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大學生們還是認知一致,認為進行生態文明建設是至關重要的。對于生態文明的內涵,生態文明所提出的背景、過程、目的,生態文明建設的措施,等等,大學生們仍然是知之甚少。他們所理解的生態文明,大多是從網絡、電視、報紙等大眾媒體那里獲得的一些對生態文明淺層次的認知,像一些生態環境的問題,發達國家一直在提倡的發展循環經濟,經濟可持續發展、節能減排、濕地保護等大政方針。這也給大學生們造成一種錯覺,認為進行生態文明建設,只是在國家層面進行的,與政府企業有關,而與我們在校的大學生關系不大。這顯然是缺乏生態文明意識,對生態文明認知不夠。殊不知生態文明建設與每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在日常的生活學習過程中,大學生們都可以為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一份貢獻。校園中的糧食浪費、紙張浪費、水電浪費等問題依然嚴峻,沒有相關的法律政策來規范這些鋪張浪費的行為。大學生們的日常生活學習過程與生態文明建設仍然沒有很好地結合。
2.生態文明教育專業的教育資源不足
生態文明本身就是一門復雜的交叉學科,其涉及的學科包括生物學、經濟學、哲學、倫理學、管理學、政治學等人文學科和理工類的學科。所以說,對于生態文明教育課程的設置是非常難的。首先,就目前高校設置課程的情況來看,幾乎沒有哪一所高校單獨為生態文明教育設置課程,并且絕大多數高校都還沒有將生態文明教育列入全校公共必修課程中。即使有些高校設置了,涉及的院系范圍還是很有限的?!爸挥猩俨糠志C合性大學和農、林、水等與生態文明相關、行業特色明顯的高校陸續開設了生態文明相關領域的全校性選修課?!薄澳壳暗纳鷳B文明教育主要依托于相關學科的專業教育分別開展,學科體系設置尚未健全,缺乏系統、全面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這也直接導致了當前高校生態文明教育師資力量的匱乏和高素質生態文明建設與管理人才的稀缺?!逼浯?,相關專業師資配備不齊全,生態文明教育在高校的實施,相關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尤為重要?!坝捎谖覈鷳B文明教育起步相對較晚,目前,能夠開展全面、系統的生態文明教育的師資力量還非常匱乏”,專業的教師隊伍還沒有成型,而生態文明教育的實施,有賴于教師們的教育與引導。之所以專業的教師隊伍沒有組織起來,原因在于教師們本身的知識結構不足,以及缺乏一定的生態素養,大多數教師只是照本宣科,只注重書本知識的講授,而忽視了對大學生們的生態文明意識的培養。再次,關于生態文明教育的專業課本的編寫不足。據統計,專門的生態文明的教科書少之又少,高校多是拿一些園林類、生態環保類教材來充當生態文明教育課的教材,針對性不強。因此,高校的生態文明教育工作依然任重而道遠。
3.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理論與實踐脫節
我國高等院校的生態文明教育流于形式,重在理論知識的傳授,只重視理論性,而指導性與實踐性遠遠不夠。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是難免會以“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為主,很少與大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并且很少聯系當今社會的一些生態文明的實踐活動。因此,學生們對于生態文明的把握程度也只是在理論知識的層面,對于大學生們的生態道德意識的形成作用不大,進而導致生態文明教育的成效甚微。并且,大學校園里關于生態文明教育的實踐活動也不是很多,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本可以很好地結合生態文明理論,而我們卻往往把它們給忽視了。因此,生態文明教育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問題還是很嚴重。
三、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實現路徑
1.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陣地推進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工作,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且作為高校的公共課程,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必將成為對大學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的主陣地。因此,我們可以借助這一公共課程,把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中,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生態文明觀。“所謂生態文明觀,即在謀求人類發展的同時,樹立人與自然平衡和協調發展的觀念,它包括生態文明的哲學觀、價值觀、倫理觀、綠色消費觀和綠色科技觀等,其中哲學觀、價值觀和倫理觀對大學生的生態文明觀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倍鴮Υ髮W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是我國高等院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加強對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使他們增強對生態文明的認知,強化他們對生態文明的意識,自覺地進行生態文明實踐行為,進而為我國社會主義的生態文明建設而奮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共設置了四門課程,分別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對大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這四門課程和生態文明教育也是息息相關的,為大學生生態文明觀的形成奠定了哲學基礎、道德基礎及法律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課作為公共課程,是每個院系都要開設的,是每個大學生都要學習的。這就為進行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過程中,可以為生態文明教育設立專題研究,為大學生們普及生態文明知識,增強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提高他們生態文明自覺行為,進而使其自覺投身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之中來。
2.以高校的社團組織為載體推進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
高校的社團組織,特別是環保社團,作為大學生自己的組織,在宣傳生態環保理念、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過程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是高校進行生態文明教育不可或缺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主要載體。高校的社團組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推進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首先,通過宣傳活動,宣傳生態文明,增強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生態文明宣傳活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利用環保日進行宣傳活動,像3月12日植樹節、4月22日地球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6月25日土地日、9月16日臭氧日、12月29日世界生物多樣性日等環保日,在公共場合,宣傳普及生態文明知識,增強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還可以經常舉辦一些環保征文活動、生態文明教育知識競賽和生態文明專題討論會。其次,可以在校園內舉辦一些生態文明教育實踐活動。像大學生環綠色校園健走競賽、美麗校園大掃除活動和生態文明志愿活動。通過參加這些實踐活動,讓生態文明理念滲透到大學生的方方面面。再次,倡導大學生綠色消費,樹立大學生生態消費觀?!吧鷳B消費觀是倡導消費者在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從事科學合理的生活消費,提倡健康適度的消費心理,弘揚高尚的消費道德及行為規范,并通過改變消費方式來引導生產模式發生變革,進而調整產業經濟結構,促進生態產業發展的消費理念?!庇纱?,大學生要想樹立生態消費觀,就必須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科學合理地規劃自己的生活,要適度消費,健康消費。高校也要加強生態消費的教育與宣傳,培育當代大學生生態消費理念與意識。大學生應努力做生態消費的實踐者、宣傳者和推動者。
3.以網絡新媒體為媒介推進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
隨著21世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進入了網絡時代?!熬W絡也儼然成為人類生存的第二空間——網絡空間。”人類越來越離不開網絡這一新媒體,大學生更是如此。網絡媒體的發展,從中也能彰顯生態文明,例如,電子報紙、雜志等,可以減少紙張的使用量;政府機關、企業單位在網上預約辦理業務,可以降低成本、節省時間等等。因此要重點加強對網絡新媒體的建設。首先,高校要加強建立生態文明教育理論資源庫,利用網絡資源實現大學生與生態文明教育推進者的思想交流與信息交換。其次,加強“生態網站”,如中國生態文明網、生態文明研究網等專門宣傳生態文明的網站的建立和建設,并形成與中國環境網、生態文明公益網、人民網、新華網等網站的鏈接,以使學生能夠便捷地搜索和了解生態文明及相關的知識。再次,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的推進者要善于利用QQ、論壇、微博等新興的網絡互動工具宣傳生態文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交流互動。
4.以校園文化建設為平臺推進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
“校園文化具有豐富性、開放性、具體性和生動性等特點,可使學生能動地接受多方面的信息刺激,在愉悅中增長知識,提高能力,進而實現自我的全面發展。把生態文明教育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可以推動大學生生態文明觀的形成。”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開展生態文明教育:首先,我們可以利用學校的學報、網站、宣傳欄等對生態文明進行宣傳,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直觀的畫面來宣傳環保的知識,比如如何節約水電資源、如何進行垃圾分類等等。其次,鼓勵大學生成立自己的環保社團,讓他們自己組織環?;顒?,吸引同學們參與到其中,自覺進行生態文明的行為。再次,高校在營造校園文化氛圍的時候,可以把生態文明的理念、意識、行為體現在其中,爭創綠色校園。比如在修建各種教學設施時,秉著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循環利用的理念進行建設,并且不使用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的材料等等。
5.以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為依托推進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
“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是具備一定的生態景觀或教育資源,能夠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價值觀的形成,教育功能特別顯著,經國家林業局、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命名的場所。主要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國際重要濕地和國家濕地公園、自然博物館、野生動物園、樹木園、植物園,或者具有一定代表意義、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風景名勝區、重要林區、沙區、古樹名木園、濕地、野生動物救護繁育單位、鳥類觀測站和學校、青少年教育活動基地、文化場館(設施)等?!笨梢?,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是高校進行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很好的依托?!皣疑鷳B文明教育基地通過生態文化建設、普及生態知識、增強生態意識、樹立生態道德、弘揚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生態文化擔當著普及生態文明的重任,它對于全體人民了解生態科學、熱愛生態文明是非常必要的,特別對于大學生樹立生態科學思想和生態文明觀有很好的作用?!?/p>
參考文獻
[1]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曹迎.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觀念與途徑[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8):160-161.
[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4] 劉建偉.高校開展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及對策[J].教育探索,2008(6):17-18.
[5] 吳明紅,嚴耕.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的路徑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12):64-65.
[6] 梁仁君,林振山.高校生態教育的現狀及體系構建的思考[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3):20-23.
[7] 戚世鈞.大學生的消費觀及其引導[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6):100-101.
[8] 吳克明.論網絡生態文明的構成、危機及教育原則[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115-120.
[9] 國家林業局、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管理辦法[Z].2009.
[10] 姚愛靜,賴慧武.北京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生態文明建設與科普教育的思考[J].吉林農業,2011(5):270.
[11] 陳志剛.高校環保社團引導大學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的思考[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8(12):446-448.
[12] 習近平.承前啟后繼往開來 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N].人民日報,2012-11-29.
[責任編輯:張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