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坤++劉鐸
摘 要:體系化實踐教學模式注重教學在主體上的協調、內容上的整合、載體上的配合,具有理論指向性、整體性、協同性的特點。構建體系化實踐教學模式,一要建立實踐教學統一管理體制,二要實施“備課、教學、考核、評價”相統一的實踐教學模式,三要建立多維立體的實踐教學協同機制。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 實踐教學; 體系化
中圖分類號: G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4)03-0032-03
近些年,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實踐教學在全國高校中廣泛開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一批內涵豐富、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模式。新形勢新任務對實踐教學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順應實踐教學變革發展的趨勢,大膽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對于增強思政課實踐教學實效性有著重要意義。
一、體系化實踐教學模式的內涵
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2004年《意見》),明確指出高校思政課要“把理論武裝和實踐育人結合起來”。[1]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以下簡稱2005年《意見》)指出:“要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觀察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學的效果。”[2]在中央關于開展好實踐教學的精神指引下,各高校積極探索實踐教學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實踐教學也存在諸多問題,比如理論指向性不強,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脫離;教學組織不規范,隨意性較大;教學課程設計不完整、系統性不強;教學課時少,頻率低,沒有實現教學經常化等。基于此,創新實踐教學模式,促進實踐教學走向課程內容理論化、課程設計整體化、課程安排經常化、教學組織維度化,努力構建體系化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
體系是一個科學術語,泛指一定范圍內或同類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聯系組成的整體。體系化就是使事物成為體系的過程。簡單地說,我們將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內容進行細化和科學設計組合,完善課程管理的過程,就是實踐教學體系化構建。具體地說,體系化實踐教學是以課程目標為指引,以理論教學為基礎,以思政課教師為主導,以社會實踐性活動為主要形式,在課程內容上,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深度融合,突出實踐育人;在課程安排上,強化實踐教學在內容上的銜接,實現教學經常化;在教學管理上,整合教學資源,凝聚各方力量,推動實踐教學體系化發展。
二、體系化實踐教學模式的特點
體系化實踐教學模式注重教學管理在主體上的協調、內容上的整合、載體上的配合,具有理論指向性、整體性、協同性的特點。
1.體系化實踐教學模式更具理論指向性
體系化實踐教學模式是圍繞思政課理論教學而開展的一種教學活動,“實踐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鞏固理論教學成果的重要環節”[3],應當具有鮮明的理論指向。這種理論指向性表現在:一方面,結合理論教學開展實踐教學。體系化實踐教學模式注重用“實踐的方法看待思想政治理論課體系中各門課程的課程方向和課程標準”[4],圍繞理論教學制定實踐教學大綱,以書本教材中的章節設置實踐教學專題,“關注教育教學內容與相關的社會實踐的內在統一性關系,即以教學內容的觀念形態反映相關的社會實踐”[5],將理論教學的目標和內容融入到實踐教學之中,促進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合,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真正統一起來。另一方面,凸顯思政課教師在實踐教學中的主導性。由于實踐教學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形式上相近,因此,有些教師將實踐教學委托于輔導員和學生組織。這反映出一些教師還沒有從思想上弄清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體系化實踐教學模式嚴格劃定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界線,“把實踐教學的要求落實到每一位教師”,“體現在教師的崗位職責中”。[6]凸顯思政課教師在實踐教學中的主導性作用,強化他們在專業和理論方面的優勢,保證實踐教學在性質上不褪色、目標上不偏離、內容上不脫節。
2.體系化實踐教學模式更具整體性
2004年《意見》指出,“實踐教學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要求高等學校把實踐教學納入學校教育教學總體規劃和教學大綱,規定學時和學分”[7]。2005年《意見》指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環節。要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保障機制,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8]體系化實踐教學模式順應了實踐教學改革要求,具有整體性的特點,表現在:一方面,課程設計具有整體性。體系化實踐教學模式要求有完整的課程規劃,包括教學大綱和配套方案,避免由于教師自行安排帶來的科學性不強和隨意性較大等問題。另一方面,課程安排具有整體性。目前,實踐教學存在課時少、頻率小的問題,一學期通過一兩次實踐教學活動難以達到預期效果,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這反映出一些高校對實踐教學不重視。體系化實踐教學模式注重課程安排的整體性,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規律,在科學設計實踐教學大綱的基礎上,更加注重課程在目標、內容和時間上的內在關聯,充分利用有限課時,合理安排課程,實現實踐教學在目標上遞進、內容上銜接、組織上配合,發揮體系化實踐教學模式的整體效能。
3.體系化實踐教學模式更具協同性
協同性是指為了共同的目標而相互協作,共同努力的特性。實踐教學是一個系統的教學過程,它需要借助多方面的力量,協作互助,形成合力。協同性是體系化實踐教學模式的突出特點,表現在:一是教學主體的內部協同性。思政課教師是實踐教學的主體,當前,實踐教學過分依賴教師個人,教師各自為戰,缺乏交流合作,影響到實踐教學效果。體系化實踐教學模式要求整合師資力量,強調團隊合作,協同作戰。在實踐教學的課程設計、課程安排、課程開展和課程管理等環節要凝聚和發揮思政課教師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二是教學主體與外部的協同性。思政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陣地,“主渠道”和“主陣地”雖然承擔不同使命,發揮各自職能,但是也存在緊密聯系。思政課教師要善于同“主陣地”開展合作教學,找準實踐教學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點。體系化實踐教學模式重視開展社會實踐性活動,在不改變課程性質和目標的前提下,探索實踐教學協同的具體形式,挖掘和整合校內外資源,從實踐教學單位、學校和社會三個維度,提高實踐教學的協同能力。
三、構建體系化實踐教學模式的路徑探析
構建體系化實踐教學模式,一是要理順實踐教學管理體制,加強統一管理;二是建立體系化實踐教學的實施體系,提高模式的可操作性;三是促進實踐教學大力協同,建立教育主體協調、教育內容整合、教育載體配合的實踐教學協同機制。
1.建立實踐教學統一管理體制
新形勢對實踐教學提出了新要求,亟待變革實踐教學管理體制。體系化實踐教學模式注重教學的統籌性、整體性和協調性,要求建立統一的管理體制。在目標上,通過建立統一管理體制理順實踐教學管理關系,協調各單位、各部門之間的關系,最大限度地整合教學資源,提供必要保障,促進實踐教學取得明顯效果。在組織上,建立高層次、有權威的協調機制和工作機構。建議成立實踐教學領導小組,組長由校領導擔任。一般而言,負責人級別越高,“小組”協調和執行力越強。小組成員由思政課教學單位、研究生院、學生工作處、團委和后勤管理部門等有關領導構成,成員包括負責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和管理單位。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掛靠在思政課教學單位,由該單位領導兼任辦公室主任。在職責上,實踐教學領導小組負責實踐教學的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具體而言,一要加強實踐教學的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對實踐教學的目標、課程、課時、師資、管理、考核等出臺制度文件,促進實踐教學規范化、科學化;二要協調各方面力量,密切教學和管理單位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建立保障機制,確保實踐教學在人、財、物等方面的需求;三是指導實踐教學的開展,對實踐教學過程進行宏觀管理和調控,及時發現和處理實踐教學中的困難和問題;四是督促檢查,制定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對實踐教學效果進行量化管理。
2.實施“備課、教學、考核、評價”相統一的體系化實踐教學模式
體系化實踐教學模式突出特點是整體性,即注重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及過程的完整統一。實施體系化實踐教學模式,要在備課、教學、考核和評價四環節上進行科學設計。在備課環節,“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環節”[9],因此,要以各門思政課程的教研室為單位,組織各教研室教師進行集體備課,就本門課程的實踐教學方案、策劃等進行集中研討,就方案實施進行分工,利用集體智慧和力量,發揮協同作戰的優勢。在教學環節,“沒有理論指引的實踐是缺少內涵的、盲目的實踐,而沒有實踐支撐的理論也必然成為蒼白和空洞的說教”[10]。思政課教師作為實踐教學的主導者,要增強實踐教學的理論指向性,緊緊圍繞理論知識和學生思想道德的實際情況,突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要改變實踐教學由教師單獨負責的做法,采用教研室集體分工負責和個人獨立負責相結合的形式,根據課程教學管理的實際,宜統則統,宜分則分,統分結合。這樣一來,實踐教學的組織管理能力不僅得到加強,而且實踐教學的形式也可以多種多樣。在考核環節,要重點考察學生“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基本理論知識應用于社會現實,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現實問題的解決”[11],重點考察學生通過實踐教學在思想觀念上所發生的客觀變化。考核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調研報告、思想匯報、觀后感等。在評價環節,實踐教學效果的評價標準主要是思政課的教學目標。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延續和拓展,評價實踐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是通過實踐教學是否達到對理論教學成果的深化和鞏固。實踐課的成績按一定比值計入學生本門課程的總成績。對實踐教學活動的評價由實踐教學領導小組和學生共同打分,對獲得優秀的集體和個人要給予獎勵,對實踐教學中一些好的方法和經驗要及時總結推廣。
3.建立多維立體的實踐教學協同機制
“多維立體”是指組織系統存在三類以上、全方位、多層次的管理機制。協同機制是指以協調、整合和配合為內在要求的一種作用狀態和工作方式。體系化實踐教學協同機制,主要包括教育主體的協調、教育內容的整合和教育載體的配合等。在教育主體的協調方面,一要協調思政課教師內部的關系。改變過去教師“單打獨斗”的做法,加快形成教研室集體分工負責和個人獨立負責相結合的新的教學協同機制。二要協調教學單位與管理單位的關系。思政工作的主體多元,包括思政課教學單位、思政工作管理單位等。實踐教學的主體是思政課教師。在明確各自職責范圍的基礎上,找準思政課實踐教學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點,形成思政課教師為主體、管理單位為輔助的工作協同機制。在教育內容整合方面,教學內容必須符合教材內容,但不必拘泥于教材。可以采用社會熱點問題去迎合受眾的心理,在履行思政課教學嚴肅性的同時,不乏時效性與現實性,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教育載體配合方面,實踐教學的教育載體包括課堂教學載體、校內活動載體、社會實踐載體、網絡載體等等。要實現各類教育載體的有效配合,就要準備把握各類載體的不同特點和優勢。2005年《意見》要求,“把實踐教學與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專業課實習等結合起來,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到基層去,到工農群眾中去”[12]。近些年,網絡技術發展迅速,網絡的影響力日益強大。充分利用網絡載體,積極探索網絡實踐教學新形式。
參考文獻
[1][7]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Z].2004-10-15.
[2][8][9][12] 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社政〔2005〕5號)[Z].2005-02-07.
[3][6] 教育部,衛生部,共青團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中青聯發〔2005〕3號)[Z].2005-02-01.
[4][5] 錢廣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上半月.綜合),2007(2):69-71.
[10] 王新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要正確處理好幾個關系[J].思想教育理論導刊,2013(4):83-86.
[11] 張開城.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獨立設課的探索與實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6):88-91.
[責任編輯:楊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