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婷+王冰
〔摘要〕本文運用科學計量學方法對7 055條政務公開CNKI期刊論文數據進行計量統計,分析政務公開研究高頻關鍵詞的共現矩陣,得到共現聚類樹和共現網絡。在關鍵詞共現分析基礎上對政務公開的研究熱點和未來研究趨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政務公開;關鍵詞;共現網絡;可視化
政務公開在推進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行政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近年來,我國在政務公開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如1999年推行了政府上網工程,2007年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1年出臺了《關于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意見》等。在這一系列的措施中,“政務公開”理念得到推廣,國內出現了大量對政務公開研究的學術成果。由于研究者們對于政務公開的研究視角和關注點不同,研究成果差異性比較大。那么,現在國內學者對政務公開研究的前沿和熱點都有哪些呢?
關鍵詞能表達文獻主要的核心信息,能明確的揭示文獻的主要觀點,從而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論文的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向[1]。一個學術研究領域較長時間內大量的學術論文關鍵詞的集合,通過詞頻分析(frequency analysis of word)、共詞分析(co-word analysis)和映射(mapping)等方法可以揭示出該領域研究成果的總體特征、各子領域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學術研究的發展脈絡與發展方向[2-3]。本文將使用科學計量學的研究方法對政務公開領域論文的關鍵詞進行計量分析和共詞網絡分析,并嘗試用圖譜的方式將數量化的共現關系映射出來,直觀地展現政務公開研究內容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對政務公開的研究熱點和未來研究趨勢進行預測。
1數據來源及方法
本文的數據來源于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CNKI)中1988-2013年發表期刊論文。目前國內對“政務公開”的稱呼較多,有“政府信息公開”、“政務公開”、“政府公開”、“信息公開”等,本文供選擇了5個檢索詞作為政務公開研究的主題詞來獲取相關文獻,具體包括“政務公開”、“信息公開”、“政府公開”、“政府信息開放”、“政府開放”,共檢索到7 055條文獻,包括作者、關鍵詞、年份、期刊名、被引頻次、下載頻次。
本文首先統計每年發表的有關政務公開主題的文獻數量,然后綜合統計7 055篇文獻中的關鍵詞,按詞頻從大到小對關鍵詞進行排序,取詞頻累積率前30%的關鍵詞(51個)作為高頻關鍵詞,統計高頻關鍵詞之間的共現詞頻,從而計算出高頻關鍵詞之間的Jaccard相關系數矩陣,使用Pajek網絡可視化工具繪制出高頻詞之間網絡圖譜,并計算出每個關鍵詞在關鍵詞網絡圖譜中的接近中心度,然后根據對關鍵詞進行共現聚類,分析政務公開研究領域宏觀上的組成結構。
2數據分析和結論
21發表論文年變化情況及成因
政務公開論文的發表時間和年發表數量是對政務公開研究關注程度的直接表現,圖1是政務公開相關研究論文發表數量的統計圖。圖1論文發表數量年變化量注:由于1997年以前發表的論文數量較少(1988年,2篇;1989年,3篇;1995年,1篇;1996年,3篇),而且并不是每年都有論文發表,所以圖1從1997年開始繪制。
從圖1可以看出國內政務公開的相關研究起步較早,發展也比較迅速。1988年《廣州市委黨校》上發表的《論政治現代化的兩大主題》首次提到了“政務公開”這一主題,直到1998年政務公開論文研究量不大,每年出現小幅度增長。1999-2006年,關于政務公開的研究論文開始大量出現,最高每年發表的論文數達到300多篇;2007年以后,年論文數出現大幅增長,年均發表論文數達到731篇。說明2007年開始政務公開的研究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對政務公開的科學研究被高度重視且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
分析其主要原因:第一,電子政務的快速發展為政務公開提供了技術性平臺。1999年我國開始實行政府上網工程,雖然政府通過政府綜合門戶網站、政府公報、新聞發布會、服務熱線、專用設施等方式來公開政府信息,但是以政府網站為代表的電子政務信息公開因為本身所具有的特點和優勢,成為政務公開的主要方式,在政務公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第二,政務公開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為政務公開提供了原則性指導和規范。在美國《信息自由法》的影響下,世界各國的政府紛紛展開了信息公開立法,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由信息資源共享向政府信息公開的目標邁進。2007年我國正式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為了進一步推動政務公開的發展,2011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意見》。第三,政務公開契合了我國行政體制改革和行政現代化的要求。2004年國務院頒布了《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明確把推進政府信息公開作為推進依法行政的重要內容和必要措施。因此以1999年、2007年為節點,學術界開始有越來越多的學者探索政務公開的發展推進問題。
22高頻關鍵詞分布
學術論文的關鍵詞是學術思想和學術觀點的高度凝練,也是文獻計量研究的重要指標。一篇論文可以通過關鍵詞來了解研究所涉及的領域及內容。本文檢索到7 055篇文章,共出現10 603個關鍵詞,其總出現頻次為44 566次。本文將累積頻次超過30%,頻次大于45的51個關鍵詞作為目前國內政務公開研究熱點的標示(表1)。通過分析表1中的數據,可以看出:
(1)從總體關鍵詞數量來看,政務公開的研究內容涉及比較廣泛。本文檢索到7 055篇文章,共出現10 603個關鍵詞,說明學者們對于政務公開的研究方向還是比較廣泛的,視角上存在較大差異性。
(2)從關鍵詞詞頻累積百分比來看,政務公開的研究內容相對比較集中。因為在得到的10 603個關鍵詞中,前51個關鍵詞累積頻次就超過30%,說明研究熱點比較集中。
(3)從關鍵詞所代表的內容來看,研究內容涉及政務公開研究的各個模塊,研究從宏觀走向中觀與微觀。排名前十的關鍵詞有“公開制度”(815篇),“電子政務”(包括政府網站780篇),“知情權”(513篇),“依法行政”(243篇),說明政務公開從宏觀上來說理念很明確:政務公開的實現需要制度先行,電子政務做技術支撐,保證公眾的知情權,實現依法行政。排名前51的關鍵詞可以看到涉及的內容更加深入:制度法規公開(“公開制度”、“法律法規”等)、監督工作公開(“公眾”、“群眾監督”、“監督”等)、人事管理公開(“編制”等)、財務開支公開(財政監督等)、決策公開(“公開透明”等)等具體的監督內容,也涉及了完善制度建設(“信息公開制度”)、依法清權確權(“依法行政”)、創新審批制度(“行政審批”改革)等政務公開措施,研究內容從宏觀規劃走向中微觀具體實施措施、評估等。endprint
23共現關鍵詞知識圖譜分析
政務公開的高頻關鍵詞雖然能夠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政務公開的研究熱點,但是還不能夠反映出關鍵詞之間的關系。本節通過繪制共現關鍵詞知識圖譜來更直觀的呈現共現關鍵詞之間的關系。關鍵詞共現分析最早是在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法國文獻計量學家開始的,近年來逐漸在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并取得顯著成果[4]。通過對共現關鍵詞知識圖譜分析,可以發現關鍵詞之間的關系網絡,這對于了解研究主題的成熟度、知識結構、研究規模等狀況具有重要作用,還可以揭示學科的發展動態和發展趨勢[5-6]。
24高頻關鍵詞共現聚類分析
高頻關鍵詞的中心度計算反映出熱點關鍵詞和關鍵詞互相之間的局部關系,為了從整體上對國內政務公開領域研究的主題組成結構進行研究,本文對高頻關鍵詞進行共現聚類分析。詞共現聚類的特點是被分析和聚類的指標是詞,詞與詞之間的關系代表著概念之間的關系,聚類之后形成的類別能夠簡單明了的揭示政務公開研究的主體組成結構。
(1)第一類聚類結果反映了政務公開的理念和舉措的關聯特點。“編制”為代表人事公開、“財政監督”、“群眾監督”、“民主監督”、“依法行政”等舉措和“科學發展觀”、“陽光”、“廉政建設”等理念緊密相關,是政務公開研究者關注的熱點。
(2)從第二類聚類結果來看,政務公開相關的法律、制度建設問題是研究的重點。第二類關鍵詞中“公開制度”,“公眾的知情權”、“立法”、“信息公開法”、“法律法規”等為代表的關鍵詞都指向了政務公開相關的法律法規。
(3)第三類聚類結果側重在政務公開的信息化建設方面。“電子政務”、“政府網站”、“信息服務”、“網站建設”、“信息化”、“門戶網站“等政務公開的信息化建設也是未來政務公開的發展趨勢。
3結語
本文運用Jaccard指數呈現政務公開研究關鍵詞之間的復雜網絡關系圖,通過高頻關鍵詞的共現分析,揭示政務公開領域的內部組成結構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1)政務公開的研究內容雖然涉及面比較廣,但是研究主題相對比較集中。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宏觀的政務公開理念和微觀的政務公開舉措、政務公開的制度化建設、政務公開的信息化建設。(2)從時間上來看,政務公開研究從宏觀走向微觀,越來越注重對政務公開具體模塊的探討。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雖然關鍵詞是表達論文主題的核心詞匯,但是由于論文關鍵詞數量的限制,文章的主題可能沒有完全得到表達,從而對研究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此外,本文只選取了51個高頻關鍵詞,占總頻次的30%,不可能完全涵蓋政務公開領域的全部,但是選取多大比例的關鍵詞比較合適,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鄧國順.中文期刊論文標題情報性的調查與簡要分析[J].圖書情報知識,1985,(1):48-52.
[2]李文蘭,楊祖國.中國情報學期刊論文關鍵詞詞頻分析[J].情報科學,2005,23(1):68-70.
[3]安秀芬,等.期刊工作文獻計量學學術論文的關鍵詞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2,13(6):505-506.
[4]Law J,BauinS,etal.Policy and the mapping of scientific change:A co-word analysis of research into environmental acidification[J].Scientometrics,1988,(14):251-264.
[5]Whittaker J.Creativety and conformity in science:titles,keywords and co-word analysis[J].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1989,(19):473-496.
[6]Callon M,Law J,Rip A.Mapping the Dynam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The MacMillan Press Ltal,1986.
[7]LOET,LEYDESDORF.Co-occurrence metric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information science:extending ACA to the web environment[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7(12):243-246.
[8]周萍.中國科技期刊引文環境的可視化[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5,1(6):70-78.
[9]周靜怡,孫坦,陳濤.共詞可視化:以人類基因組領域為例[J].情報學報,2007,26(4):532-537.
(本文責任編輯:馬卓)endprint
23共現關鍵詞知識圖譜分析
政務公開的高頻關鍵詞雖然能夠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政務公開的研究熱點,但是還不能夠反映出關鍵詞之間的關系。本節通過繪制共現關鍵詞知識圖譜來更直觀的呈現共現關鍵詞之間的關系。關鍵詞共現分析最早是在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法國文獻計量學家開始的,近年來逐漸在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并取得顯著成果[4]。通過對共現關鍵詞知識圖譜分析,可以發現關鍵詞之間的關系網絡,這對于了解研究主題的成熟度、知識結構、研究規模等狀況具有重要作用,還可以揭示學科的發展動態和發展趨勢[5-6]。
24高頻關鍵詞共現聚類分析
高頻關鍵詞的中心度計算反映出熱點關鍵詞和關鍵詞互相之間的局部關系,為了從整體上對國內政務公開領域研究的主題組成結構進行研究,本文對高頻關鍵詞進行共現聚類分析。詞共現聚類的特點是被分析和聚類的指標是詞,詞與詞之間的關系代表著概念之間的關系,聚類之后形成的類別能夠簡單明了的揭示政務公開研究的主體組成結構。
(1)第一類聚類結果反映了政務公開的理念和舉措的關聯特點。“編制”為代表人事公開、“財政監督”、“群眾監督”、“民主監督”、“依法行政”等舉措和“科學發展觀”、“陽光”、“廉政建設”等理念緊密相關,是政務公開研究者關注的熱點。
(2)從第二類聚類結果來看,政務公開相關的法律、制度建設問題是研究的重點。第二類關鍵詞中“公開制度”,“公眾的知情權”、“立法”、“信息公開法”、“法律法規”等為代表的關鍵詞都指向了政務公開相關的法律法規。
(3)第三類聚類結果側重在政務公開的信息化建設方面。“電子政務”、“政府網站”、“信息服務”、“網站建設”、“信息化”、“門戶網站“等政務公開的信息化建設也是未來政務公開的發展趨勢。
3結語
本文運用Jaccard指數呈現政務公開研究關鍵詞之間的復雜網絡關系圖,通過高頻關鍵詞的共現分析,揭示政務公開領域的內部組成結構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1)政務公開的研究內容雖然涉及面比較廣,但是研究主題相對比較集中。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宏觀的政務公開理念和微觀的政務公開舉措、政務公開的制度化建設、政務公開的信息化建設。(2)從時間上來看,政務公開研究從宏觀走向微觀,越來越注重對政務公開具體模塊的探討。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雖然關鍵詞是表達論文主題的核心詞匯,但是由于論文關鍵詞數量的限制,文章的主題可能沒有完全得到表達,從而對研究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此外,本文只選取了51個高頻關鍵詞,占總頻次的30%,不可能完全涵蓋政務公開領域的全部,但是選取多大比例的關鍵詞比較合適,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鄧國順.中文期刊論文標題情報性的調查與簡要分析[J].圖書情報知識,1985,(1):48-52.
[2]李文蘭,楊祖國.中國情報學期刊論文關鍵詞詞頻分析[J].情報科學,2005,23(1):68-70.
[3]安秀芬,等.期刊工作文獻計量學學術論文的關鍵詞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2,13(6):505-506.
[4]Law J,BauinS,etal.Policy and the mapping of scientific change:A co-word analysis of research into environmental acidification[J].Scientometrics,1988,(14):251-264.
[5]Whittaker J.Creativety and conformity in science:titles,keywords and co-word analysis[J].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1989,(19):473-496.
[6]Callon M,Law J,Rip A.Mapping the Dynam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The MacMillan Press Ltal,1986.
[7]LOET,LEYDESDORF.Co-occurrence metric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information science:extending ACA to the web environment[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7(12):243-246.
[8]周萍.中國科技期刊引文環境的可視化[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5,1(6):70-78.
[9]周靜怡,孫坦,陳濤.共詞可視化:以人類基因組領域為例[J].情報學報,2007,26(4):532-537.
(本文責任編輯:馬卓)endprint
23共現關鍵詞知識圖譜分析
政務公開的高頻關鍵詞雖然能夠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政務公開的研究熱點,但是還不能夠反映出關鍵詞之間的關系。本節通過繪制共現關鍵詞知識圖譜來更直觀的呈現共現關鍵詞之間的關系。關鍵詞共現分析最早是在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法國文獻計量學家開始的,近年來逐漸在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并取得顯著成果[4]。通過對共現關鍵詞知識圖譜分析,可以發現關鍵詞之間的關系網絡,這對于了解研究主題的成熟度、知識結構、研究規模等狀況具有重要作用,還可以揭示學科的發展動態和發展趨勢[5-6]。
24高頻關鍵詞共現聚類分析
高頻關鍵詞的中心度計算反映出熱點關鍵詞和關鍵詞互相之間的局部關系,為了從整體上對國內政務公開領域研究的主題組成結構進行研究,本文對高頻關鍵詞進行共現聚類分析。詞共現聚類的特點是被分析和聚類的指標是詞,詞與詞之間的關系代表著概念之間的關系,聚類之后形成的類別能夠簡單明了的揭示政務公開研究的主體組成結構。
(1)第一類聚類結果反映了政務公開的理念和舉措的關聯特點。“編制”為代表人事公開、“財政監督”、“群眾監督”、“民主監督”、“依法行政”等舉措和“科學發展觀”、“陽光”、“廉政建設”等理念緊密相關,是政務公開研究者關注的熱點。
(2)從第二類聚類結果來看,政務公開相關的法律、制度建設問題是研究的重點。第二類關鍵詞中“公開制度”,“公眾的知情權”、“立法”、“信息公開法”、“法律法規”等為代表的關鍵詞都指向了政務公開相關的法律法規。
(3)第三類聚類結果側重在政務公開的信息化建設方面。“電子政務”、“政府網站”、“信息服務”、“網站建設”、“信息化”、“門戶網站“等政務公開的信息化建設也是未來政務公開的發展趨勢。
3結語
本文運用Jaccard指數呈現政務公開研究關鍵詞之間的復雜網絡關系圖,通過高頻關鍵詞的共現分析,揭示政務公開領域的內部組成結構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1)政務公開的研究內容雖然涉及面比較廣,但是研究主題相對比較集中。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宏觀的政務公開理念和微觀的政務公開舉措、政務公開的制度化建設、政務公開的信息化建設。(2)從時間上來看,政務公開研究從宏觀走向微觀,越來越注重對政務公開具體模塊的探討。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雖然關鍵詞是表達論文主題的核心詞匯,但是由于論文關鍵詞數量的限制,文章的主題可能沒有完全得到表達,從而對研究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此外,本文只選取了51個高頻關鍵詞,占總頻次的30%,不可能完全涵蓋政務公開領域的全部,但是選取多大比例的關鍵詞比較合適,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鄧國順.中文期刊論文標題情報性的調查與簡要分析[J].圖書情報知識,1985,(1):48-52.
[2]李文蘭,楊祖國.中國情報學期刊論文關鍵詞詞頻分析[J].情報科學,2005,23(1):68-70.
[3]安秀芬,等.期刊工作文獻計量學學術論文的關鍵詞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2,13(6):505-506.
[4]Law J,BauinS,etal.Policy and the mapping of scientific change:A co-word analysis of research into environmental acidification[J].Scientometrics,1988,(14):251-264.
[5]Whittaker J.Creativety and conformity in science:titles,keywords and co-word analysis[J].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1989,(19):473-496.
[6]Callon M,Law J,Rip A.Mapping the Dynam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The MacMillan Press Ltal,1986.
[7]LOET,LEYDESDORF.Co-occurrence metric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information science:extending ACA to the web environment[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7(12):243-246.
[8]周萍.中國科技期刊引文環境的可視化[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5,1(6):70-78.
[9]周靜怡,孫坦,陳濤.共詞可視化:以人類基因組領域為例[J].情報學報,2007,26(4):532-537.
(本文責任編輯:馬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