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
〔摘要〕本文論述了弱勢群體的概念、特點以及為弱勢群體服務在公共圖書館服務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從加強服務意識、提供多樣化服務、加大宣傳力度等方面探討圖書館如何為弱勢群體服務。
〔關鍵詞〕弱勢群體;公共圖書館;服務
自20世紀下半葉以來,社會弱勢群體已成為社會學、倫理學、法學和人權理論研究中一個備受關注的主流性概念。在中國,由于2002年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對這一群體存在的首肯而引起了實踐界和理論界的關注。為弱勢群體服務,幫助他們自強自立,是社會各界共同的目標和任務。公共圖書館是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機構,其存在及全部活動的宗旨就是為全體社會成員服務,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讓所有人能夠更好地生活。作為社會文化力的核心,理所當然地要關懷弱勢群體,為其提供知識服務、信息服務、自我完善的能力。
1弱勢群體概念及其特征
11弱勢群體概念
如何才能做好弱勢群體的服務工作呢?首先應該明確什么是弱勢群體?弱勢群體包括哪些社會成員?弱勢群體,也叫社會脆弱群體、社會弱者群體,在英文中稱social vulnerable groups。弱勢群體根據人的社會地位、生存狀況而非生理特征和體能狀態來界定,它在形式上是一個虛擬群體,是社會中一些生活困難、能力不足或被邊緣化、受到社會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稱。
它主要是一個用來分析現代社會經濟利益和社會權力分配不公平、社會結構不協調、不合理的概念。在社會學、政治學、社會政策研究等領域中,它是一個核心概念。社會學關于社會問題的研究、社會學的分支學科社會工作和社會福利的發展和普及,可以說是推動弱勢群體概念成為社會科學主流話語之一的重要因素。2002年3月,朱基總理在九屆全國人大5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使用了“弱勢群體”這個詞,從而使得弱勢群體成為一個非常流行的概念,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12弱勢群體特征
目前我國弱勢群體在整體上具有以下5個重要特征:(1)弱勢群體的主體是社會性弱勢群體。學術界一般把弱勢群體分為兩類:生理性弱勢群體和社會性弱勢群體。前者淪為弱勢群體,有著明顯的生理原因,如年齡、疾病等;后者則基本上是社會原因造成的,如下崗、失業、受排斥等。從我國弱勢群體的整體情況看,主體是社會性弱勢群體,主要是由于社會原因導致其陷于弱勢地位的,因此,應當側重從社會支持的角度考慮問題;(2)現有弱勢群體中的很多人是在原體制下做出貢獻的人。特別是一些早年退休者和國有集體企業的失業、下崗職工,社會應當考慮對其實施補償;(3)目前弱勢群體是在社會分化加劇的情況下出現的,很多人有較強的相對剝奪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的整體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是地區之間、群體之間和個人之間很不均衡,我國已經由改革開放前的平均主義盛行的社會轉變為一個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的社會,基于經濟分化的社會分化也越來越大,一些人的相對社會地位下降了,引發了比較嚴重的相對剝奪感,必須引起高度重視;(4)目前的全球化進程有可能對國內弱勢群體造成更加不利的影響,并且有可能使弱勢群體的規模繼續擴大。在全球化進程中,那些接近資本、接近權力或者受過良好教育的強勢群體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利益,而普通的勞動者不僅獲利機會少,而且可能降低福利,成為全球化成本的承擔者。在我們關注國內弱勢群體問題時,必須充分考慮到全球化這一背景;(5)目前我們對于弱勢群體的支持還很有限,難以有效地改變其弱勢地位。前文已述,黨和政府一直重視保護弱勢群體的基本權益,但是,由于我國畢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水平不高,發展經濟的壓力還很大,導致實際工作中對于弱勢群體的保護和支持還不是很有力,相關制度建設滯后,保障措施跟不上。
2為弱勢群體服務是公共圖書館的職責
為弱勢群體提供特殊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從對弱勢群體服務理念的角度看,尊重、理解、保護、支持弱勢群體,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援助是文明社會應盡的社會責任。圖書館作為公益性、服務性、社會教育性機構,作為社會文化服務的重要窗口,作為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理應以服務弱勢群體為己任,關心和扶助他們,對他們實施知識援助,消除他們與常人之間的知識鴻溝,維護他們做人的尊嚴,把圖書館建設成為弱勢群體的精神家園。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共圖書館宣言》中明確指出:“每一個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權力,而不受年齡、種族、性別、宗教信仰、國籍、語言或社會地位的限制。對因故不能享用圖書館常規服務和資科的用戶,例如少數民族用戶、殘疾用戶、醫院病人或監獄囚犯,必須向其提供特殊服務和資料”。國際圖聯制定的公共圖書館標準也指出:所有公共圖書館服務都應盡可能的為殘疾人和困在家中的讀者,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提供便利。因此,弱勢群體歷來都是圖書館服務的重要對象之一,扶助弱勢群體是圖書館責無旁貸的社會責任,這一神圣理念應體現在圖書館的全部工作中。
3公共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服務探討
31加強館員為弱勢群體服務的意識
由于弱勢群體具有脆弱、敏感等心理特點,圖書館工作人員在為其服務過程中要樹立正確觀念,端正心態,為他們投入一份深厚的感情和關懷,努力營造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溫馨的、平等的文化環境,讓他們親身體驗到權利的平等化,知識的均等化,在自由平等的氛圍中學習新知識、獲取新信息。讓他們感受到館員的溫暖與人文關懷,使圖書館成為他們的精神家園。在為弱勢群體服務的過程中,學會尊重,學會關愛,善待弱勢群體,不能對他們有歧視心理,也不能把他們當作施舍對象。這是社會文明的需要,是人生自我完善的過程,是圖書館員的神圣職責。要做他們的知心人,加強正確的輿論引導,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用先進的文化鼓舞他們的斗志,使他們懂得知識可以改變命運,自信、自強才能贏得公平,贏得善待,從而使每一個人在正確輿論環境中受到教育。用積極健康的觀念取代消極落后的觀念,以形成良好的思想和形為。endprint
32針對不同弱勢群體提供不同的多樣化的服務
321兒童群體
公共圖書館應根據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在閱讀設施、閱讀環境、資料品種及閱讀輔導等方面,為少年兒童進行特殊的設計和考慮,目前大多數大中型圖書館就設有少兒閱覽室,有的城市還有專門的少兒圖書館,在為少年兒童這一特殊群體服務方面作了許多富有成效的工作,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有的圖書館購置了可調節高度的桌椅,書架根據少年兒童身高設計,伸手即可取得圖書。在館內設立休閑娛樂區,開放式閱讀區,親子閱讀區,音樂欣賞室,電子閱覽室,新書推薦櫥窗等,吸引少年兒童走進圖書館。有的圖書館根據不同孩子的需求特點開展講座、展覽、智力競賽、有獎征文、故事會等深受孩子們喜歡的活動,不僅增加了他們利用圖書館的興趣,也培養了他們閱讀的興趣,更是開闊了他們的視野。
322老年人群體
老年人是我國目前社會中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老化最快的國家之一,保障老年人能在愉快、溫暖、祥和的環境中安度晚年是社會各界共同為之努力的目標。圖書館在為老年人服務方面,在服務人員的選擇,使用環境的布置,閱讀設施的設計上應該充分考慮老年人的生理特點。老花鏡、放大鏡、常見病急救藥等用具應該配備到位,同時為有需要的老年讀者提供送書上門,幫助購物,照顧生活等服務。積極開展書法、攝影、舞蹈、電腦技術培訓等方面的活動,使老年人能體會到社會的關愛,也使圖書館的服務得到了延伸。
323生理殘障人士
生理殘障人士主要是指肢體殘疾人士和盲人。他們是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在生活等方面存在著常人意想不到的苦難,需要全社會的關愛。在為殘疾人、盲人提供特殊服務方面,圖書館作了許多工作,如有的圖書館為盲人、殘疾人專門設置了特別設施,如輪椅通道、傷殘讀者接待室、專用電梯、閱覽專座、專用廁所等;有的圖書館專門為殘疾讀者辦理殘疾證,持殘疾證可在館內各閱覽室免費閱覽,在借閱冊次和歸還時間上也相應放寬;有的圖書館設立盲人閱覽區,為盲人購置盲文圖書,購買視聽設備,享受“視聽閱讀”;還有的圖書館為殘疾讀者及盲人送書上門,為他們提供急需的科技信息、致富信息、醫藥衛生、家電維修等方面的書籍,對他們來說,送書活動不僅送來了知識和信息,也送來了圖書館工作人員的一片愛心,充分體現了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關愛。但是,我們也應看到,我國目前還有許多圖書館尚未為弱勢群體著想,沒有為殘疾人與年老體弱者設置專門的設施,沒有必要的附屬服務,這種狀況與整個社會對殘疾人的關系,與精神文明的建設是格格不入的。
324社會性弱勢群體
指受教育程度低下而又迫切需要知識服務的特殊階層,如農民工,低收入勞動者,無專業技能的待業人員等。社會性弱勢群體的一個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生活貧困,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連最基本的生存問題也還沒有完全解決。他們一般接受教育少,文化水平低,在社會和政治層面上,在市場競爭中多處于弱勢地位。對社會性弱勢群體的關愛和支持除了國家在制度層面上要健全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外,還應在運行層面上構建長期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而筆者認為,圖書館是這個社會支持系統中的重要一環,圖書館在為社會性弱勢群體提供支持和服務方面有許多事情可做。例如提供專業技術方面的書籍,組織各項專業技能培訓,開辦知識普及講座,提供各項法律、勞動保護等相關規定的信息咨詢等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為他們改變貧窮的現狀提供最大限度幫助。
33加大為弱勢群體服務的宣傳力度
由于過去公共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服務的項目少,弱勢群體利用圖書館服務的也少,所以圖書館要加大宣傳力度,要通過各種媒體及為弱勢群體服務的相關部門聯系,讓更多的弱勢人群利用圖書館的服務。同時圖書館還具有豐富人們精神生活、提供娛樂休閑活動的功能。弱勢群體也有對精神文化的追求,公共圖書館要開展一些大家喜聞樂見的文化娛樂活動,如開展讀書會、知識競賽活動、交流讀書心得等活動,通過相互交流,緩解他們因巨大的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而造成的高度緊張的精神狀態,消除他們的焦慮心理、失落感、不公平感,讓他們體會到社會對他們的公平和關懷。
4結束語
為弱勢群體服務既是公共圖書館的社會責任,也是其服務方式之一。其人文關懷意義深遠,關系到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國當今社會發展的主旋律,也是公共圖書館的社會責任,是廣大公共圖書館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所以,應對現有為弱勢群體服務的實踐經驗加以總結,發揮公共圖書館的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優勢,為扶助、服務弱勢群體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以崇高的使命感繼續把這項充滿愛心的工作做得更好。
參考文獻
[1]耿翠花.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服務中的人文精神[J].圖書館雜志,2004,(5):41-42,57.
[2]劉世文.關懷弱勢群體——圖書館服務工作的新課題[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1,(3):37-39.
[3]譚英.弱勢群體呼喚公共圖書館服務[J].圖書館建設,2004,(3):10-12.
[4]張成榮.公共圖書館要為弱勢群體服務[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12):42-43.
[5]張秀蘭.為弱勢群體提供特殊服務是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5):3-5.
(本文責任編輯:孫國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