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武
內容摘要:語言是一種技巧,它隨時都在向人們綻放它的光芒,展現它的美,我們教師正是和這種技巧天天打交道的語言工作者,是不斷探索這種技巧奧秘的語文教師。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稍有不慎容易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讓識字充滿情趣,使學生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接受學習任務,把從前封閉式的識字教學引向開放式多元化的識字教學中去。
關鍵詞:語文 教學 識字
語文教學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技巧。研究語文教學的科學化和技巧性,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必由之路。教學技巧的內涵十分豐富,人們常說言傳身教。言傳是第一位的,盡管教育的手段和途徑豐富多樣,但其中最常用、最便捷的仍是教師的課堂語言,這是任何教育手段都無法替代的。下面談談筆者的幾點經驗與體會:
一.語言技巧的方法
一是導入語要異。課堂導入語的異,是指形式和語言的奇異、奇特和標新立異。如果你著裝漂亮,必定會吸引過往路人的注意。同樣,作為教師,如果能使得自己授課前的導入語新穎,奇特,那么必定會吸引孩子們的注意,能在剎那間擒住孩子的注意力,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課間十分鐘是孩子們的黃金時間,在這十分鐘里,他們盡情玩耍嬉鬧。上課鈴聲一響,孩子們都陸續走進教室,平時成績比較好,自制力比較強的同學很快地進入到課堂角色中,而部分自制力弱的同學還沉浸于剛才的玩耍嬉鬧中,如果用一種陳舊的課堂導入語:這節課,我們將要學習什么,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什么,那些自制力弱的學生,根本聽不進去,當他們醒來時,老師講到哪兒都不知曉。這是影響學生聽課效率的主要因素。
生活在科技日新月異發展年代中的孩子,在電視和報刊的影響下,知識面不斷拓寬,那些理性、陳腐的陳述,逐漸被他們淘汰,他們需要的是那些新穎、奇特、標新立異、能夠引起他們興趣的導入語。
在教學《聽》這課時,我的導入語非常簡單:同學們,你們聽隨之,便播放出一段配樂的朗誦,孩子們頓時便進入了聽的角色。
由此可見,導入語的異,不僅能體現教師課堂用語的技巧性,還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是過渡語要順。順則通,通則美,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過渡語是起了承接、小結的作用,是教師鉆研教材、抓住內容之間聯系的切入口,是教師在找到激發學生思想火花知識點的基礎上,組織提煉語言,貫穿整個教學環節的必要步驟。
《真正的好孩子》中有一個片段,講黃鶯和喜鵲爭相夸自己的孩子,烏鴉卻在一旁不做聲。在處理這個片段和下一個片段小鳥回巢銜接時,我用了這樣的過渡語:漂亮的外表,動聽的歌喉,真讓人羨慕不已,然而,光靠這些,就能稱得上是好孩子了嗎?讓我們接著往下看吧。這樣,非常自然地過渡到了下一片段,整堂課也隨之和諧起來。
一位語文老師如果在課堂中注意自己過渡語的技巧,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還能使孩子在課堂中領略到那種語言和諧之美。
二.開放式多元化的識字教學
一是開發資源,在生活中識字。生活中蘊涵著豐富的教育因素,學生的校內外生活是學校教育資源開發的重要領域。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樹立“大語文”觀,加強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的整合,走出語文課只教“語文書”的圈子,有針對性地將語文學習引向生活的大舞臺。在學生生活的環境中,可以接觸到很多漢字。如我校的學生有部分是來自農村,他們的家長有的做些小生意,就可以引導學生平時留心觀察,注意收集,隨時隨地進行識字練習。當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讀出生活環境中的字時,會有多么高興啊!而且,學生有時還把一些字帶到學校來,互相考一考,其樂無窮!這樣,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材料,利用學生生活經驗進行識字,擴大了學生的識字量。
二是寓識于玩,在活動中識字。根據小學生善于形象思維的特點,用趣構建識字教學的形式——編兒歌、講故事、猜字謎等,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漢字。如教學《胖乎乎的小手》一課中的“喜”字時用猜謎語的方式,老師出示謎面“一口吃掉十顆豆豆”,學生在桌子上用手寫一寫,猜出謎底的同時也記住了這個字。在課堂上,老師引導學生為生字編字謎、編兒歌,既有助于學生對生字的鞏固,也培養了學生正確拆分字形、認識漢字形體特點的能力,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如在教學《夏夜多美》一課中的“趴”字時,一名學生說他可以編個字謎“八只腳”。在整個課堂中形成一種和諧、輕松的氣氛,學生在平等、愉悅的情感狀態中學習識字,效果會很不錯。
三是識用結合,在閱讀中識字。新課標提出小學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要達到這一目標,必須提早進行閱讀。教師可結合學校的校本課程《文學欣賞》,開設一些適合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的兒歌故事欣賞與創作課,讓學生閱讀注有拼音的童話故事、兒歌、古詩等,能加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也能在閱讀中學會不少漢字。
(作者單位:河北磁縣賈璧鄉學區北賈璧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