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軼
內容摘要:隨著教育的深入發展,學生的審美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幼兒師范教育中幼兒文學的審美教育也是不容忽視的,尤其是幼兒戲劇因其強大的藝術包容性,以及多種藝術表現形式的綜合,在提高學生對美的感知力、欣賞力、創造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健全的審美心理結構以及和諧的個性發展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審美教育 文學鑒賞 幼兒戲劇
審美教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就是美學、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所研究的重要理論問題。早在古希臘時期,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就指出文學在美育上具有“凈化”的作用,古羅馬思想家賀拉斯更是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樂”理論,闡述了美育與教育的關系。在中國西周時代,孔子也提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也就是通過文學藝術來進行審美教育。近代以來,完整的美育體系開始建立,德國美學家席勒于1793年出版了《審美教育書簡》,系統地闡述了審美教育的相關理念,主張通過美育來培養理想的人、完美的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從而將審美教育提升到“人”的高度。而蔡元培先生提出的“美感教育”更是將抽象的美育具體化,并且身體力行而踐行之。
隨著社會的發展,戲劇這一藝術門類也已深入人心,并為廣大觀眾所喜愛,觀眾的群體也越來越低齡化。作為一種綜合藝術,戲劇融合了多種藝術的表現手段,黑格爾說“戲劇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要形成最完美的整體,所以應該看做詩乃至一般藝術的最高層?!痹诠糯ED,藝術被劃分為音樂、繪畫、雕塑、建筑與詩,戲劇被劃歸詩的范疇。但是,真正的戲劇藝術應該包容詩(文學)、音樂、繪畫、雕塑、建筑以及舞蹈等多種藝術成分,因而被稱為綜合藝術。眾多的藝術成分,是戲劇不可缺少的構成元素,而每一個元素本身所具有的豐富表現可能以及彼此之間多樣的配合關系,則構成了戲劇多元的藝術面貌?!斑@些藝術元素中都蘊含著豐富的審美因素,為學生的審美人格的培養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同時戲劇文化中所折射出來的民族風格、地域風情以及獨具魅力的舞臺表演藝術,也是戲劇教學培養學生審美人格的獨特優勢。”
幼兒戲劇是戲劇的一部分。在我國專供幼兒欣賞的戲劇起步比較晚,最初發展也很緩慢。直到20世紀初,一些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響的進步知識分子在革新學校教育的時候,認識到藝術教育的重要性,于是才開始引進當時只有在西方學校設立的音樂、美術等課程,并提倡兒童戲劇的創作與表演,組織學生在課外開展兒童戲劇活動。這樣專供幼兒欣賞的戲劇才得以出現。
幼兒戲劇是一門適合幼兒欣賞和表演的綜合性的舞臺藝術。它主要以3—6歲的幼兒為接收對象,以人物對話為主,輔以動作、表情等手段進行舞臺表演,供幼兒觀看或直接參與表演。常見的幼兒戲劇種類有幼兒話劇、幼兒歌舞劇、木偶劇、故事表演、等。幼兒戲劇因其獨具的綜合性、普遍性和包容性,所以幼兒戲劇的教學將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人文內涵,以及從師素質的全面提高等方面起到積極地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多樣化的戲劇類型豐富學生的審美情感
千百年來戲劇作為一門綜合藝術,以直觀的形式、鮮明的人物形象,觸動了一代又一代人們的心靈,同時又因其特殊的藝術手段,影響著最普遍的民眾。所以,戲劇的教育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新課標中提出了戲劇教學應該發揮的作用:“從優秀戲劇作品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藝術的營養,豐富、深化對歷史、社會、人生的認識,提高文學修養”。幼兒戲劇的種類非常豐富,包括話劇、歌舞劇、木偶劇、皮影戲等,每一種類型都有其獨特的表現形式,例如,歌舞劇以唱歌和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話劇以人物的對話、表情和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木偶戲專門用木偶表演故事;皮影戲則用驢皮制作、雕刻造型夸張藝術性很強的人物,運用燈光使影像投射的屏幕上。豐富的內容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更把市井百態濃縮于三尺舞臺之上,沉浸于其中學生的情感也會隨著情節的發展宜喜宜嗔,引領他們走進戲劇的世界,體驗世間百態。
二.優美的戲劇語言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力
語言是戲劇表演的重要因素,戲劇的感染力很大程度取決于語言的優劣。戲劇語言包括人物語言和舞臺說明兩種。作家通過人物語言展開沖突、塑造人物,揭示主題。幼兒戲劇文學的人物語言純粹是個性化的口語,個性化指這種語言必須符合戲劇人物的身份、品格和品質,能夠生動地刻畫戲劇人物的形象。例如在《小熊請客》中,開頭部分狐貍的一段獨白:“我的名字叫"狐貍",一肚子的壞主意,人人見我都討厭,說我好吃懶做沒出息。太陽升得高又高,可我肚子里還沒吃東西,餓得我呀兩條腿一點勁兒都沒有了,嗨!還是讓我到大樹底下歇一會兒吧!”把這段獨白起到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突出效果,在情節還未展開之前通過這段獨白就已經塑造出了狐貍好吃懶做的鮮明形象。舞臺說明是劇本情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人物語言密切配合,是刻畫人物的重要手段。幼兒戲劇的語言不僅精彩還富有韻律感,優美的語言同生動的畫面結合在一起,構成了戲劇強烈的感染力,能夠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和審美鑒賞力。
三.生動的戲劇表演激發學生的審美創造。
幼兒戲劇教學中,戲劇的排演是一項重要內容。學生根據劇本,幾人一組排演幼兒戲劇,是一個富有創造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認真分析劇本、揣摩語言,不斷豐富內容,通過感受、理解與想象,把文字變成舞臺上鮮活的人物形象和生動的情節,運用恰當的肢體語言、面部表情、手勢表達對劇本的理解和認識,這一活動不僅是對學習內容的再創作,同時也深化了學習體驗,產生愉悅的情緒,這本身就是一個追求美和創造美的過程。黑格爾指出“藝術家必須是創造者,他必須在他的想象里把感發他的那種意蘊,對適當形式的知識,以及他的深刻的感受和基本的情感都熔為一爐,從這里塑造他要塑造的形象”。
四.多元化的戲劇風格健全學生的審美人格
審美人格是人格發展的一種境界,是一種較高層次的人格。“審美人格構建的目標在于,通過教育促使人格中的審美特征不斷豐富、充實、增長和提升,達到一個人可能達到的最高境界。”
孔子認為,藝術教育可以作為提升人格修養的手段,藝術教育可使蘊藏于生命深處的“情”得以發掘出來,用這樣的一種真情去審美人生,審美生命,提高和完善自身的審美人格。
戲劇的欣賞與表演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審美享受的過程。所謂審美享受,是指讀者欣賞幼兒文學作品的藝術美時,獲得心理上的滿足,精神上的自由、超越和愉悅的過程。戲劇作為具有獨特魅力的藝術形式,蘊藏著人生的理趣,通過虛擬的世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生通過欣賞戲劇可以擴大其審美視野,滿足審美期待,獲得審美享受,提高審美趣味和審美能力。戲劇反映現實生活,以社會生活的矛盾沖突作為主要線索塑造人物、展開情節,觀眾能夠在激烈的戲劇沖突中集中識別他人的特征與情感,認識社會成員之間的關系,學習社會固有的行為規范,所以幼兒戲劇能夠促使學生進行正確的社會角色定位,在社會性方面獲得良好的發展。
中國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戲劇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振興民族精神,彰顯民族藝術,是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手段。
[該論文系牡丹江社會科學課題項目,課題名稱:文學鑒賞視域下的幼兒師范生審美教育研究。課題編號:201402]
參考書目:
1.何齊宗,走向審美人格:博士學位論文,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2.15
2.劉婷,中學語文戲劇教學與學生審美人格的培養:碩士論文,西南大學,2010.4
3.黑格爾著,美學,第一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196
(作者單位: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