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然
當前,教學實踐中新的問題和矛盾不斷出現,如何通過思考,做出判斷和選擇,確立最適合教學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教學觀念,是現代教師面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教學觀念的更新與發展已成為當今中國推進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既然要探討這一問題,我們必須從課程與教學的關系開始。新課程下課程與教學將肯定擺脫過去控制與被控制關系,實現雙向互動。它要求教師要克服舊的教學觀念,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使課程和教學相結合,突破的過去教學方法。當然,教學觀念一旦形成,即具有了一定的習慣性, 這會使教學觀念的轉變變得非常困難,甚至導致觀念轉變的形式化,變成為了轉變而轉變。因此,教師對新觀念的理解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對黑龍江省部分農村中小學校開展的調研表明,廣大中小學教師依然運用傳統的教學觀念進行教學活動。所以,實現教師教學觀念由認知向實踐的轉化,是新課程的背景下教師教學觀念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教師在教學中依舊遵循傳統的教學觀念,在課堂上過分地強調自身的作用與權威,把自己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只著眼于自己在課堂要講授的內容,卻忽視了學生對自己的反饋。因此,教師總是在進行單向的知識傳授,在課堂上,學生未經允許,不得提問,不能說話。而所謂的老師眼中“好學生”就是在課堂上遵守紀律、不隨便說話的學生。在教學中,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的地位,教師把學生看成一個容器,是知識的被動的、消極的接受者。他們認為自己在課堂上講得知識越多,學生得到的知識也就越多,學習成績就會越好。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總是唱獨角戲,滿堂灌,學生很少有獨立思考的時間。盲目地進行“填鴨式”教學,不關注學生的接受程度與學習效果,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在調查研究的過程中,許多教師認為教學過程就是教師通過教授知識,讓學生學習知識,記住知識的過程。因此,他們只注重知識的教學,卻忽視了能力的培養,學習方法強調死記硬背,不教學生采用靈活的理解記憶法,忽視消化理解,其結果是一些學生只會“讀死書”,從來不進行思考 。學生在學校中學到的應是如何學習,掌握學習的技巧,提高學習的能力,而不是僅僅學習書本上的那一點知識。在傳統教學觀念中,教師以追求分數的“高”目的,采用的辦法是加班、加點、加壓(包括各種體罰和當眾揭短、歧視羞辱、諷刺挖苦等)、猜題壓題、題海戰術等,學生學習負擔重,精神壓力大,長期超負荷運轉。我們必須承認,這樣做是可以在短期內是可以取得一定效果的,表面上也符合了家長希望孩子考入重點中學的愿望,但提高的這點考試分數是以削弱德育、減少體育、放棄一部分所謂升學無望的學生、摧殘學生身心健康為代價的。在實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對素質教育背景之下農村中小學教師教學觀念的發展提出了五點建議:第一,這是從教師的角度提出的教學要求。在現代教學理念中,要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運用靈活的,多變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知識,又要強調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對不懂或存在疑問的知識點及時交流,以加深理解。教師了解學生,平等對待學生,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觀點,大膽提問,不怕學生問自己。第二,這是從學生的角度提出的教學要求。首先要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現代教學觀念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應把學生看成具有能動性(能動地發展)、潛在性(發展的潛能)與差異性(每個學生都不相同)的活生生的人。第三,凡事過程都比結果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更應重視的是過程。現代教學理念強調教學過程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掌握的過程和促進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發展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上,要特別注重優化教學過程,采用啟發式方法,與學生進行多項互動,激發學生的熱情,使其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第四,誠然,現代教學理念也重視考試分數,在某種程度上,它可以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對學生的評價,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考試分數上,還應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學評價體系。首先,應完善評價理論,改革評價制度,建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教學評價模式。要采取多種措施,構建教師、學生、家長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的評價體系。其次,提高教學評價人員素質,學習新課程理論,更新評價觀念。要加強教師培訓工作,以提高教師熟練運用各種評價手段的能力。再次,研究和掌握新的評價手段和工具,結合書面考試和平時表現考察等多種方式進行全面評價。學校也必須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提高工作,使教育工作者掌握現代化的評價方法。
[基金項目:2012年度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希望之星”農村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素質教育咨詢服務計劃(201210231021)。]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政法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