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麗
社會轉型和多元化時代的來臨,給學校德育帶來了沖擊和挑戰。必須主動去適應時代的要求,方能順利實現教育的目標。
一.價值多元化的內涵
所謂價值多元化,就是承認并尊重人在社會生活中多種多樣的存在意義。價值多元化也可視為價值主體凸顯的結果。在很長的時間里,個體被巨大的意識形態所籠罩,自身的特征與個性顯露不出來;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個體真正成為價值的主體,不同主體的需要就使價值觀呈現多元化傾向。價值的多元化是時代與個體發展的必然趨勢和結果。它的實質就是容納不同的價值標準與追求。
二.價值多元化時代的學校德育問題
價值多元化時代,學校德育產生了許多新問題。
(一)價值選擇更重個人
首先,價值主體性意識增強,能動性提高。強調自我價值,崇尚獨立自主,弘揚個性成了學生價值觀的鮮明特征,個體價值意識、價值主體意識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次,評價標準個體化、個性化。學生更容易從個人、從個體的實際需要出發,開展價值評價活動,在評價標準的選擇上,更傾向于個性化的選擇。
(二)功利主義色彩越來越濃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得社會上既有正面積極向上的主流意識也有低級的反思潮,而學生本身即身處社會大潮,對物質利益有迫切的追求,這使得他們很容易衍化成“現實型”的物質追求個體。導致他們從價值目標選擇、價值評價標準到價值實現手段都表現出短期化和急功近利的特征。
(三)多元化現象與主流價值觀形成沖突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我國與外部國家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因此不可避免地會帶來價值觀領域的激烈沖突。有些人往往過于關注自己的事情,為了物質利益和個人美好生活,他們可以不惜一切,而對祖國賦予的歷史重任感受不深,對個人人生理想和追求也缺乏考慮。不少人變得過于追求個人自由,變得功利和世俗,忘記了更為重要的對人生崇高意義的追尋和向往,忘記了高尚的精神生活和人生目標。
三.值多元化時代的學校德育目標
價值多元化的目標是要尊重個性、保證個人的思想自由和價值選擇不受壓制和侵犯的同時,又要尋求社會的共同價值和共同的善,以保持社會的穩定與一致。
(一)要培養學生的自我道德評判標準
在多元化時代,教師要做的是培養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和理性選擇能力,讓他們自己學會運用理智進行判斷或決定。只有這樣才可能使學生在這個多元、分裂的社會中不至于迷失自我而成為隨波逐流的人。
(二)培養價值主體的寬容意識
在價值多元化的時代,為了建設和諧的社會,必須使價值主體學會寬容。培養學生的寬容意識,要使他們正確地認識個體之間在價值觀等諸多方面的差異,要尊重他人的個性和價值觀,不把自己的意志、價值觀念、價值選擇強加給別人。
(三)培養學生的公共理性和價值共識
價值多元化時代的社會個體仍然是生活在公共生活當中,在尋找自我價值實現的過程中,也在和所有社會成員在共同創造和探索一種價值共識。所以我們在推崇自我價值的同時,也需要尊重其他社會個體的價值觀,需要一種公共理性。我們在強調價值多樣化的同時,也需要道德共識。
四.價值多元化時代學校德育的重建
在多元化的時代,既要堅持我們的核心價值,也要重建我們的教育模式,更好地服務我們的道德需要。我們需要從各個方面引起重視,需要在以下方面努力。這里主要談兩個方面。
(一)物質環境的重建
物質環境是學生得以成長的基礎,對個體能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物質環境所蘊含的道德價值、人文信念、文化氣氛等,緩慢且持久地影響著受教育者的心靈,影響其道德人格的形成。
在學校物質環境建設中,我們所要體現的不是單一的道德觀念和準則,而是多方面價值的融合。要創建自然風景、生態倫理、審美情趣、民族文化、公共道德等多元價值相互融合的物質環境,才能逐漸使學生養成善良的天性、寬容的精神、理解的態度、美好的情感,成長為走向具體、豐富、完善的人。
(二)制度規約的重建
創建民主、引導、協商、合作、公正的制度,是價值多元化背景下學校德育建設一個必然的趨勢。一個良好的制度規約對道德教育的正常有效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學校道德教育必須建立一種自律和他律的結合。學校的紀律并不是一種課堂的維持表面的平靜的手段,它是作為小社會的課堂的道德”。
(作者單位:河南省周口衛生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