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高俊
一.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引發學習興趣
傳統教學方式主要靠粉筆、黑板、掛圖或模型,教師講得辛苦,學生不感興趣。但是多媒體技術能將圖形、文字、聲音、視頻有機的融為一體,直觀形象、生動有趣。所以課堂中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可以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把聲、形、色、動態和靜態安排在不同的界面上,與學生產生交融,使學生盡快進入教師所創設的學習境界中,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學習動機。在教《哺乳動物》一課時,我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了許多動物的生活資料,如哺乳的場景、胎生的場景……這有聲有色的畫面完全將學生吸引住了,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牢固地掌握了知識,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二.運用多媒體課件,突破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科學教學中,有很多自然現象或過程是很難在課堂上用語言講清的,這些難點如何突破,多媒體課件的利用是一種有效的手段。比如《人體循環系統》、《人體神經系統》、《人體呼吸系統》這一類課型,以及植物生長過程(《種子的萌發》、《光合作用》等,星球運動、自然現象的形成等,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對這些內容進行模擬。而多媒體課件能發揮計算機豐富的表現功能,能生動地再現事物發生發展的過程。通過多媒體的運用,能夠讓學生通過視覺上的感受,真正去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
三.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小學科學教學注重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和自主探究自行獲取知識,其目的是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素養。劉默根先生曾說過:“科學不僅僅是一套套的知識,還包括探究自然的程序和經歷,教師要讓學生敢于思考,大膽地提出假設,并引導學生充分展開討論、鼓勵他們想辦法,設計實驗。”在《宇宙探索》一課中,我在多媒體課件開頭設計了這樣一幕:太陽系幾大行星、天體、航天器及宇航員從遙遠的宇宙深處飄然而來,并配以神秘的星空背景和空靈的背景音樂。強烈的感官沖擊,立刻抓住了學生們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動畫上方的動感文字“從小熱愛科學,長大探索宇宙”,更加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進行新的教學活動打下了良好基礎。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小學階段形象思維的發展有利于促進抽象思維的發展。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提高科學素養。在教學《杠桿》一課時,我運用了課件。第一個課件,屏幕上一個人搬大石頭,累得滿頭大汗卻搬不動。在啟發學生動腦筋想辦法幫他后,出示了下一個課件,這個人用一根長棍子在下面墊了一塊小石頭,很輕松地就把大石頭撬了起來。兩組動畫讓學生在杠桿工具工作的過程中找出它們的支點、力點、重點及回答相關問題。這樣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思考的習慣和創新思維能力。
運用多媒體,指導學生操作,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達爾文曾經評價自己:“我沒有突出地理解能力,也沒有過人地機智,只是在覺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并對其進行驚喜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眾人之上。”可見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是有多么的重要。平時根本見不到,無法獲得感性認識,通過多媒體教學,能使我們眼睛看不到的現象,演示達不到的效果的情況得以改變。例如:《水的蒸發和沸騰》一課,要求學生會使用酒精燈,并學會做加熱試管水的實驗。我用多媒體做一個課件把酒精燈的正確使用方法配以簡單的動畫來提醒學生,并幫助他們記憶,效果很好。又如執教《空氣》時,我把學生想到的觀察方法——眼睛看,鼻子聞,舌頭嘗,手模,用圖片的形式在屏幕上打出來,既幫助了學生總結,又起到了一個記憶的作用。
多媒體是一種先進的現代化教育手段,把它應用于小學科學教學,輔助教師進行科學啟蒙教育,不但可以幫助教師解決許多問題,而且在潛移默化中給學生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教育。實踐證明,教師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最終達到葉圣陶先生所說的“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
[課題編輯:“十二五”課題《農村小學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效益研究》的階段性論文課題批準號:【2012】GSG257]
(作者單位:甘肅省山丹縣霍城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