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峰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積極情感因素對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和學生能力素養的提高等具有積極的意義。良好的學習情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更熱愛地理學科的學習。廣大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注重發掘這樣的積極情感,使其成為推動教學深入開展的重要促進因素。筆者在地理教學中嘗試運用快樂模式,讓枯燥乏味的地理教學變得生動形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
一、高中地理教學“快樂模式”內涵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快樂模式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對教學各個流程環節進行優化,對各種資源要素進行整合,使其更適應高中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充滿積極的情感,快樂地開展地理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這一教學模式具有四方面的顯著優勢。
1.有助于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快樂模式的核心理念是讓學生在地理學習中感受快樂,熱愛地理學習。學生在地理學習中會因快樂模式的氛圍營造而學得更有興趣,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為學生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使整個教學活動更生動活潑。
2.有助于提高地理學習興趣。在快樂模式運用的過程中,學生的消極負面情緒得到有效緩解,學生能在地理學習中感受到更多的快樂,尤其是對于中后位置學生而言,這樣的教學模式更能提高其地理學習興趣。
3.有助于緩解地理學習難度??鞓方虒W模式側重將復雜問題簡單化,以深入淺出、形象生動的演示手法,對知識難點進行分解與突破,學生的理解更直觀形象,學習也更具技巧性。
4.有助于提高地理綜合素養。運用快樂模式開展高中地理教學活動,不僅強化了課堂的分析研究,而且注重了課后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地理綜合素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高中地理教學“快樂模式”實施要點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以增強學生積極情感為抓手,對教學流程進行全面優化,并充分發揮各種資源的聚合優勢,讓學生不僅學得快樂,而且學得高效扎實。筆者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有效實施快樂教學。
1.營造和諧氛圍讓學生情感快樂起來。積極的學習情感對提高學生學習動力意義重大,筆者在教學中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以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一方面,保持和藹的態度對待學生,面帶笑容、語言親切,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和藹可親,倡導同學之間平等互助,讓地理課堂成為最和諧的課堂。另一方面,筆者在地理教學中始終注重以積極的正面評價為主,多發掘學生學習活動中出現的進步與閃光處,對其進行積極的評價與表揚,讓學生感受到地理學習的成功與快樂,提高學生地理學習情感系數。
2.運用信息手段讓教學演示快樂起來。制約高中地理教學成效提高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演示手段的匱乏,掛圖、投影等靜態演示手段無法完全滿足高中地理課堂的實際需要。隨著各級教育部門投入力度的加大,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已經成了基本配置,教師可以運用這樣的信息手段提高地理教學成效。例如在《自然災害與人類》一課的教學中,筆者運用多媒體手段向學生演示洪水泛濫、颶風肆虐等對人類生產生活影響較大的自然災害,讓學生在學習中增強主觀感知,對自然災害的危害性及其防治的必要性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多媒體手段在高中地理課堂上的有效運用,可以極大地拓展課堂信息容量,讓教學活動演示操作更便捷,融生動性、形象性與豐富性為一體,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效果明顯。
3.借助專題研討讓思維交流快樂起來。地理學科的許多內容與生產生活聯系較密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選擇與學生生活感知較近的內容,與教材內容結合起來進行專題交流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工業生產與地理環境》教學中,筆者以江蘇東部沿海某市為例,組織學生討論分析沿海港口的區位優勢,適宜發展哪些產業,同時其存在的丹頂鶴保護區對環境保護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哪些產業不能在此落戶,以及鑒于這樣的狀況,應當如何確定產業發展規劃與思路,更好地定位地區發展的方向。這樣的討論活動與學生的生活感知聯系較緊密,他們討論起來更有興致。結合教材所講述的內容,學生經過討論得出揚長避短、大力發展港口經濟、有效控制污染產業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這樣的專題討論活動不僅鞏固了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而且增強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4.組織自主探究讓學習過程快樂起來。
高中地理教學課堂始終是整個教學的主陣地,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打破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境地,給予學生自主的空間平臺,讓他們積極參與到師生互動之中,讓他們在學習中快樂起來。例如在《中國可持續發展之路》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在事前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討論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穩定四大發展戰略的具體內容、實施背景場面意義,并結合具體的事例進行分析闡述。這樣的學習任務交給學習小組完成,每一個小組的學生都積極開展討論分析。通過數據對比、資料分析、討論研究等多種方式學習,課堂氛圍非常活躍,是以往教師單向灌輸模式所無法相提并論的。在此基礎上,筆者組織學生進行分組交流,并由全班同學進行補充完善,整個學習過程既讓學生有了認真思考、相互討論的空間,又有了積極發言、補充完善的機會,地理課堂非常活躍,學生的學習快樂指數明顯提升,知識能力水平也得到同步提高。
5.開展實踐活動讓能力培養快樂起來。
提高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及思維分析水平,是地理教學的一大重要目標任務。教師可以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基礎上,以教學內容為抓手,緊密結合本地區發展實際,引領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并從中培養能力。例如在《自然災害與人類活動》教學后,筆者要求學生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在學習思考的基礎上查閱資料,具體分析自然災害與人類活動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結合本地區社會調查實踐活動,理論聯系實際闡述人類哪些活動對自然環境生態平衡產生影響,以及分析討論如何減少、避免和抵御各類自然災害活動,從源頭防范、過程控制、災害抵御等方面提出相關建議。這樣的社會實踐活動,既有理論研究的要求,又有資料分析的訓練,還有實踐調研的環節,讓學生更生動地開展地理綜合學習,學習的趣味性、生動性、實效性都得到提高,讓學生能力培養的過程更快樂。
綜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廣大教師要注重運用快樂模式優化教學過程,提高積極情感,激發學習動力,更好地促進學生地理綜合素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