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確保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關鍵。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義不容辭肩負著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質上是一種意識形態教育,應該以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理論講授為主,深化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解;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認同教育,應以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影響感染為輔,通過體驗式的教學活動,強化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并外化為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際行動。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3-0186-02
面對世界范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形勢下價值觀較量的新態勢,面對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的新特點,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3年12月23日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再次凸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倡導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渠道、主陣地的重要性。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實現“四信”,即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中國共產黨的信任、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的任務,其教學實效性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
一、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理論上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習總書記“8·19”講話中強調,意識形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工作,事關黨的生死存亡、國家的長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而意識形態領域是國際敵對勢力和平演變中國的重點領域,堅守這一陣地至關重要。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主渠道。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之中,就是要引導大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化并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而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素養。
(一)理論要講實講透,直面熱點難點問題,及時批駁錯誤言論
由于“90后”大學生群體沒有親身經歷新民主主義革命、新中國成立后的建設探索及改革開放的艱辛歷程,對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認識,所以,在理論講授中必須注重講實講透。不僅是要講清楚價值觀、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普世價值”等等基本概念,更主要的是要敢于對社會熱點難點疑點等現實問題進行深層次分析。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指出,“理論只要徹底,就能夠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因此,要真正做到以理服人,就必須先做到理論上的徹底,即在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活動中,不回避社會熱點難點問題,敢于就學生最關注的醫療、就業、貧富差距、腐敗等焦點問題,用通俗的語言擺事實講道理,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和解決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要敢于及時批駁意識形態領域的錯誤言論,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揭示敵對勢力險惡用意的真相,幫助學生從理論上解決好為什么要堅持“四信”和實踐中怎樣做到堅持“四信”的問題,進而引導廣大學生自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占領意識形態的主陣地。
(二)通過“全景式”教學法形成學生的理論自信,自覺堅守意識形態陣地
由于“90后”大學生出身的政治歷史大背景造成的對社會現實缺乏理性思考的特點,我校“概論”課提出“全景式”教學法。“全景式”教學法以寬廣的時空范圍為教學視角,將理論生成和發展的過程貫穿于教學過程,通過再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歷史進程,考察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形成發展的全背景全過程,即理論產生、發展時期的世界歷史背景、國內社會背景、人民生活狀況和主要訴求、理論創建者的思想軌跡和心路歷程、理論觀點爭鳴和斗爭、實踐檢驗等等。也就是通過縱深的歷史視角推進,用改革開放35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國家社會發展所發生的重大變化,特別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具體體現,以及各行各業所涌現出來的典型的人物和事例,通過“全景式”的再現歷史背景和歷史脈絡,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論的科學性,減少并排除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論學習的抵觸,引導學生在感受理論科學性的同時領悟理論的現實性,為認同內化理論奠定思想基礎。讓學生探討自己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會和見解、探索踐行中的難點和疑點,在輕松、分享的氛圍中接受與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達到使學生真信、真學的基礎上形成理論自信,進而形成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化為價值追求,自覺堅守意識形態陣地,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二、不斷探索實踐教學形式和內容,強化認同基礎上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要真正使當代大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還必須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活動。中央十六號文件明確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堅持政治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作為基本原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線,必然要遵循這一原則。結合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目標要求,實踐教學應包括課內實踐教學和課外實踐教學兩個方面,我們以“概論”課為例,對此進行分析。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過程中的課內實踐教學包括專題討論、結合觀看視頻講解理論、學生專題講授、新聞評論等形式。具體來講,圍繞“老人摔倒扶or不扶、道德和法律誰撞了誰”、“堅持馬克思主義是不是過時”、“全能神是不是全能”、“人是不是應該有一點精神”等現實中的熱點疑點問題進行專題討論,讓學生在討論、爭論中形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并逐步形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導的“三觀”;結合觀看《改革開放30年》、《百年潮·中國夢》等視頻講解基本理論,更形象地展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要求,使學生更深入直觀地感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指導意義;專門選取“概論”課的改革開放這一章,由學生用20—25分鐘專題講授,并給予加分。我校2011級盛加俊等5位同學用精美的PPT,從衣、食、住、行、用等不同角度詳細講解和展現改革開放給我們生活帶來的變化,使學生深刻理解改革開放這一基本政策的正確性、重要性,增強了對理論的認同感;并結合近期發生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重大時事讓學生準備,利用課前十分鐘進行新聞評論。“概論”課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學內容進行過程中,學生針對食品安全、社會道德滑坡、公交不文明行為、達賴喇嘛、恐怖襲擊事件、“星星”的背后等進行深入評論,既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培養了學生被動或主動關注政治的意識,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對理論的認同感。
課外實踐教學,是指通過參觀、調查等社會實踐,讓學生深入社會現實和思想實際,深刻體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生活中的體現和積極指導意義。黑龍江科技大學“概論”課先后組織學生利用周末參觀大慶鐵人紀念館和大慶科技館。每班選出一、二名學生,回來后由參觀的學生在班級講解。2011級的常娜娜同學按照“王進喜簡介”、“大慶大會戰的歷史背景”、“紀念館介紹及擺放文物”、“此次參觀感想”講解參觀活動,從而讓全體學生了解參觀內容并接受教育。根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要求,組織學生進行諸如“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狀況調查”、“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現狀調查”、“當代大學生國家認同感調查”等實踐內容和形式,一方面通過實際調查、參觀,真正了解社會現實和學生的思想實際,能夠及時的發現問題,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并通過撰寫調查報告,提高運用理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對實際問題的思考理解和反思,加深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認可,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進而成為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堅力量。
總之,只有更好地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成長成才,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使他們成為實現中國夢的永續力量。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2] 于冬梅.“90后”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及教育對策論略[J].經濟師,2012,(6).
[3] 王雙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式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4).
[責任編輯 仲 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