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亞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要“建立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努力探索具有現實意義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是促進課程評價整體改革的重要方面。縱觀目前我國小學數學課堂評價的情況,大致有兩種情況:一是量少,教師和學生不重視課堂教學中評價的作用,忽視了評價的多向互動;二是質低,許多課堂教學評價僅僅局限于簡單的陳述性知識的再現,或對知識的正確與否進行評價,大大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以蘇教版一年級上冊《認識11~20各數》的二次磨課過程為例,剖析激勵性評價在課堂中的突出作用。
一、擺小棒,擇取最優方法
鏡頭回放:
第1次磨課:
師:我要擺12根小棒,現在我擺了1捆,1捆就是10根,只要再擺上幾根?
生:2根。
評價:這樣擺很方便,看得也清楚。
第2次磨課:
師:我們要請出老朋友——小棒來幫幫忙。天天得了12顆星星,你能用小棒來擺一擺,讓大家一眼就看出是12嗎?
生1:我是1根1根擺的。
生2:我是2根2根擺的。
生3:我是5根5根擺的,最后還擺2根。
生4:我是左邊擺10根,右邊擺2根。
……
師:哪種擺法讓你們一眼看出有12根?
生:第4種。
師:為什么呢?
生1:因為左邊是10,右邊是2,合起來就是12根。
評價:第1種擺法是最常見的,大多數小朋友都是這么擺的。第二種擺法是2個2個數的,比第一種稍微方便一些。第三種是5個5個擺的,數得更快了,這些小朋友更厲害了。最后一種讓我們大家一眼就看出是12根,所以“小小智慧家”這個稱號他們可是當之無愧啊!讓我們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他們。
反思:第一種教法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只能一味地順從老師的思路,以1捆加2根表示12。教師沒有遵從學生的學習思路及規律,而通過演示暗示學生最優方法已經出現,在以后擺小棒的過程中只需按照這種方法即可。第二種教法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思考了擺法,每一種擺法都是可行的。教者采用了分層評價的方法,對每一種擺法都給予不同程度的評價,不僅讓學生明白可以有多元的擺法,更進一步明白每種擺法的優劣。分層評價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
二、“估算”,“估”和“算”相依存
鏡頭回放:
第1次磨課:
師:現在我們要來個“眼力大測驗”。明明媽媽給他10顆草莓,(出示10顆草莓圖)明明嫌少,于是媽媽又給一些(出示圖),請你估計一下大概有多少個?
生1:14個。
生2:14個。
師:要想知道多少個,數數就行了。(帶領學生一起數)為了看得更清楚,我們數出10個圈一圈,旁邊還剩4個。一共是14個。猜對的舉手。
師:你能說說為什么猜14嗎?
生1:我是數出來的。
生2:我也是數出來的。
評價:說得真有道理,猜出13個或者15個的?你們也已經猜的非常接近了。
第2次磨課:
師:現在我們要來個“眼力大測驗”。明明媽媽給他10顆草莓,(出示10顆草莓圖)明明嫌少,于是媽媽又給一些(出示圖,并快速用將圖隱藏),請你估計一下大概有多少個?
生1:15個。
生2:14個。
生3:17個。
師:要想知道多少個,數數就行了。(帶領學生一起數)為了看的更清楚,我們數出10個圈一圈,旁邊還剩4個。一共是14個。估對的舉手。(部分學生舉手)
師:有沒有估13個或者15個的?(部分學生舉手)
評價:雖然相差了一兩個,不過你們已經知道估法了。多練習幾次,你們也能像剛才那些小朋友一樣估得又快又準。
反思:第一次磨課時,教者感覺教學思路完全被打亂。原本的意圖是讓學生根據已有的10個草莓估算增加后的草莓數量,可學生混淆了估算和數數的區別,違背了本環節教學設計的本意,導致最后的教師評價不置可否。第二次磨課時,教者調整圖片出示順序,讓學生切實體驗估與數的不同,實現預定目標,同時以激勵的評價方式表揚估準的小朋友,在此評價語中既有肯定又有激勵,二者兼顧。
三、生活中尋找“數字”的蹤跡
鏡頭回放:
第1次磨課:
師:數字寶寶就愛和我們做游戲,在生活中也能常常見到它們。比如說:我家門口有一個14路的公交車站牌。你們想想,你還在哪里見過11到20以內的數呢?
生:我們東青有15路公交車。
師:是的。還有嗎?(學生沉默)
評價:比如:我們一組有12個小朋友,一本書18元……只要小朋友們認真去想,相信你們可以說出更多。
第2次磨課:
師:數字寶寶就愛和我們做游戲,在生活中也能常常見到它們。比如說:我家門口有一個14路的公交車站牌。你們想想,你還在哪里見過11到20以內的數呢?
生:我們東青有15路公交車。
評價:看來你是細心觀察的孩子。那我們的教室里有這些數字嗎?
生1:我的直尺上有12。
生2:我書里有頁碼11,12……
生3:我的文具盒里有10支鉛筆。
……
評價:是呀,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能發現數字寶寶就在我們身邊。
反思:第一次教學時,當學生沉默時,教師就急于為他們“解圍”,扼殺了學生的想法。如果在學生的思維無法發散時,老師就給他們鋪設“臺階”,給其一個更上一步的機會,并借這個“機會”給予他所贊賞和肯定,那么他們就會有信心在數學的道路上前行更遠。因此,第二次磨課時,教師注意肯定性評價語言的使用與思維角度引導結合,發展學生的思維,從生活引至身邊,從而發現生活中的數字寶寶,為學生創造了輕松愉快的求上進的環境。
評價是教師對學生思維過程、知識體系、語言方式、答題技巧等綜合方面的高度概括,對學生的渴望被認同心理的保護起著巨大的作用。每個孩子都存在差異,要讓學生全面發展,發揚學生的個性課堂是孩子表現自己、張揚自己的最好場所。教師要把握時機,把握評價的尺度對學生進行評價,相信學生會在教師的激勵中成長與進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