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摘 要: 國際體育發(fā)展具有促進各國、各民族相互了解;為各國、各民族間的競爭和發(fā)展提供舞臺;促進文化、科技和經濟的繁榮;促進國際文化模式形成等意義。并具有特殊的國際性人類文化活動,多種內容、多種形式、多種層次、全面開展;全人類可接受性和普遍參與性等特點。
關鍵詞: 國際體育 意義 特點
1.國際體育概述
國際體育指世界各國之間進行的雙邊的、以體育競賽為主體的一系列體育文化交往活動。國家之間進行的這種以競技體育運動為主體的一系列文化交往活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6年,即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時期。當時古希臘各城邦國家之間每四年舉行一次奧利匹克競技活動。其間各城邦一律停戰(zhàn)休兵,踴躍參與運動競賽。各城邦進行這種體育交流和較量的同時要舉辦宗教祭祀等文化活動。
現(xiàn)代大型國際運動會繼承了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傳統(tǒng),在集中進行各類運動項目競賽的同時,還舉辦其他文化交流活動,如藝術家的表演、美術家的作品展覽、體育科研成果的交流等。除此之外,它們還作為現(xiàn)代國際體育活動的有機組成而獨立存在。當今,地球上幾乎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國際體育活動。它不再受大型國際比賽的周期限制,可以在參加國的任何任何地方進行。現(xiàn)代幾乎每一個國家都設有專門機構組織從事國際體育活動。而國際體育中的每一個微小變化都牽動著許多國家人民的神經。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如果停止國際體育,現(xiàn)代體育的魅力也就不復存在了,國際體育已經成為現(xiàn)代體育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
2.國際體育的意義
2.1國際體育促進各國、各民族相互了解。
體育作為一種高層次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它不像各民族的宗教、這些、藝術等受到各密宗文化傳統(tǒng)的制約和影響,它的民族性與世界性相融合,使國際體育活動具有人類可接受性與普遍參與性,成為跨越國界、語言、文化傳統(tǒng)的樂于和便于直接參加的活動。這種活動擁有共同的目標與理想,統(tǒng)一的項目和標準,把來自不同地域、不同膚色的人們聚集在同一賽場上,在同一跑道上你追我趕。正是這種人類和平交往的特殊方式和環(huán)境,使來自不同國家、地區(qū)的人在競技中溝通心靈、增進交接、增進友誼,進而人們把這種運動員之間的交往、友誼擴大到各國家、各民族間,促進全人類的和平和幸福。
2.2國際體育促進文化、科技和經濟的繁榮。
體育本身與文化、經濟、科技等有密切聯(lián)系,并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對于參與國際體育活動的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其直接目的都在于了解對方、學習對方和超越對方。這種了解、學習和超越不僅限于體育本身,而且擴大到與體育有密切聯(lián)系的文化教育、科學技術、城市規(guī)劃、交通運輸、通訊網絡等眾多領域,其最終結果是促進文化、科技和經濟的發(fā)展與繁榮。
2.3國際體育為各國、各民族間的競爭和發(fā)展提供舞臺。
國際間的運動競賽是民族間體質的較量、氣質的較量、運動技術和戰(zhàn)術的較量,還是科學技術、經濟基礎和國家體育制度的較量。在統(tǒng)一的規(guī)則下,在公平、平等的條件下,孰優(yōu)孰劣,一目了然。各國、各民族都有在國際體育舞臺上表現(xiàn)自己的強烈愿望。無論是勝利的自豪還是失敗的痛苦,都會進一步激發(fā)民族向上的精神。因此,國際體育運動為和平時期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提供了一個最理想的競爭舞臺。
2.4國際體育促進國際文化模式的形成。
各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模式,這是民族性的集中體現(xiàn)。然而,為了人類的共同繁榮和進步,在民族文化模式的基礎上,還需要一種世界各國、各民族都可以廣為接受的國際文化模式,國際體育活動促進這種國際文化模式的形成。從體育運動本身來看,眾多運動項目從各個民族和國家走向世界,成為世界共有的文化財富。如今各國大型體育活動都有廣泛接受的國際文化模式,如運動員列隊行進的入場式、升旗儀式、吉祥物、火炬接力等。這種國際統(tǒng)一的文化模式既是國際體育交流的產物,又是國際體育進一步發(fā)展的條件。總之,它將對人類的共同進步產生不可低估的作用。
3.國際體育的特點
3.1國際體育活動具有特殊的國際性人類文化活動的特點。
以現(xiàn)代奧運會為主線的國際體育活動一開始就具有明顯的國際性。在近一百年的發(fā)展歷史中,已經形成以國際間的體育競賽和交流為主的縱橫眾多領域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水平達到一定高度后,無論對自身、民族、國家還是整個人類社會而言,相互溝通、相互了解、尋求合作都成了無可取代的共同需要。國際體育活動恰好為民族間、國家間實現(xiàn)這種了解、理解和合作提供了最適宜的機會和氛圍。
3.2國際體育活動呈現(xiàn)多種內容、多種形式、多種層次、全面開展的特點。
當代國際體育活動已經不再是單一的奧林匹克運動,而發(fā)展為以奧運會為主體的多種內容、多種形式、全面開展的國際體育文化交流活動。交流內容除競技運動外,還包括國際間體育開發(fā)援助的合作項目,國際性體育專題講習班,體育攝影、繪畫等。在經濟運動形式上,除了奧運會外,還有僅次于奧運會的全球性、綜合性運動會,如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等。在特定區(qū)域的國際性綜合運動會,如亞運會等。還有眾多全球性國際單項比賽和地區(qū)性的國際單項比賽,如足球世界杯。此外,涉及的面越來越廣,各種形式的群眾體育活動、趣味性體育活動、傷殘人體育活動等逐步成為世界各國人民高度重視和發(fā)展的又一方面,越來越多地為世界人民所接受。
3.3國際體育具有全人類可接受性和普遍參與性的特點。
現(xiàn)代奧運會從理論體系到實現(xiàn)活動都得到充實和發(fā)展,成為人類最具開放性和普遍性特色的體育文化活動。當代國際體育活動已逐步形成完整科學的制度體系,從系統(tǒng)的《奧林匹克憲章》的理論指導,到各種規(guī)模和項目比賽的管理制度、章程和操作方法,使得國際間體育交流不受國家大小、社會制度、意識形態(tài)、種族膚色、語言、宗教信仰、地域環(huán)境等因素的限制,讓世界各國運動員聚集在一起交流技術、爭奪桂冠。通過體育比賽這一特殊環(huán)境交流思想、增進友誼,形成人類相互了解、交往最直接、最和諧的環(huán)境和氛圍。正因如此,才使得國際體育活動越來越為各國人民所歡迎。
參考文獻:
[1]張建華,楊鐵黎.試析體育社會現(xiàn)象之性質——社會學的視角[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04).
[2]郭怡.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與和平之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0(06).
[3]劉吉.我說體育——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的發(fā)展趨勢和潛在危機[J].體育文史,1999(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