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梅
摘 要: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十分重要的課題,多媒體的使用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突破教學難點、重點,從實際出發,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宗旨,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多媒體的優點,多層次、多角度地呈現豐富的教學內容,真正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 多媒體 高中語文課堂 打造
隨著現代教育與技術的推廣普及,語文課堂采用多媒體教學成了許多教師努力嘗試的教學模式,這將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這一學科特點決定了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語文知識與能力的整合,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語感的培養,重視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有利于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為此,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努力形成教學個性。這樣運用多媒體教學實現語文教學的目標就顯出了不可替代的優越性,從而打造富有魅力的高中語文課堂。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激發需求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當教師精心創設的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望,使參與學習成為他們的主動需求,或者創設的情境能調動其情緒,使其興致勃勃地學習。這樣,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創造性都能得到極大發揮。僅僅靠老師的一支粉筆、一張嘴就打動學生,讓學生進入情境,往往功倍事半。若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心理,結合教材內容,利用多媒體手段拓展教學思路,創設各種情境,就能事半功倍地激起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深刻理解課文。
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展開階段要靈活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增強學習效果。如學習《中國建筑的特征》一課,對中國建筑的基本特征,只看文字,并不好理解,顯得枯燥無味,印象不深刻。我緊扣“特征”二字,開場時輕點鼠標,將一組形態各異、色彩紛呈的建筑物圖片展現在學生眼前。面對形態各異、氣勢雄渾的建筑圖片,學生的興趣激發了,探究問題的意識自然增強了,積極主動地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
二、運用多媒體,增強直觀性
在高中語文課本中,許多文章不管文字描述多么生動,但是總是存在不夠直觀、形象的缺陷,造成學生理解的困難。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使信息表現為文字、圖像、聲音和影像的有機融合,將語言文字難以表達、學生難以理解想象的事物直觀形象地表現出來,形式自然生動,內容豐富多彩,使得課堂教學更生動、更形象,從而很容易使中學生集中精力,并積極參與,最終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詩詞是我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在語言的準確與凝練、韻律的優美和諧及意境的深邃與廣闊方面,遠非現代文可比,即詩詞之美僅靠講講讀讀背背是無法領略的。而且限于農村學校的特定環境,連老師的普通話都不能保證100%標準,更何況學生呢?用半方言半普通話讀出來、背出來的詩詞不倫不類,更談不上美感。如果在多媒體教室上課,就能在課堂上播放一些精彩的詩歌朗誦,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美、語言美,同時練習普通話,一舉多得。現在也有許多利用原詩詞配曲的歌曲,如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蘇軾的《水調歌頭》等,如果在課堂上播放這些音樂,學生在學習唱歌的過程中將牢記這些古典詩詞,實現真正的“詩樂結合”,既有助于深化學生對社會、自然、人生的認識,又有助于學生自我認識和發展完善,從而提高語文素養,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走進文本,提高鑒賞能力
對于那些唐詩宋詞,要理解其中含義,反反復復高質量地誦讀在以前看來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比老師作枯燥的空洞的分析解說要好得多,現在有了多媒體這一現代化的手段,進行咀嚼鑒賞,給文本配上合適的聲音和圖像,詩詞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圍中,學生更能體味詩詞的韻味和文本的內涵美。
多媒體形象化的展現可以引導學生走近作者,走進文本,準確把握文學形象的共性。多媒體的有效運用,激發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引導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地理解課文,提高文學鑒賞力。如教《林黛玉進賈府》時,我先給學生介紹央視版《紅樓夢》,對其中的幾個人物加以點評,再對他們做點評,引導學生進入文本,將影視與小說作對比“閱讀”。對于文中“林黛玉進賈府”的片段,我先播放相應的場面,請學生注意觀察王熙鳳的言行,用文字寫下哪幾處細節表現了她潑辣機巧多變的個性。這樣的語文課堂有聲有色,有說有笑,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助于學生理解文本。
四、巧用多媒體,促進有機整合
有人曾這樣打比喻,現代教育技術之于教學,猶如化妝品之于美女,施妝得當則更美,施之不當則丑之。我認為,現代教育技術之于教學,其關系非陪襯與點綴,而應是水乳交融的。好的多媒體課件,運用恰當,不僅不會替代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反而有利于加強學生的語言文字訓練,幫助學生更快、更全面地提高語文學習能力。比如《荷塘月色》描寫荷花的句子,滿池的荷葉與荷花的景象也許還能想象,然而荷花在月光下的那種亭亭玉立、婀娜多姿、風姿綽約,朦朧安靜的美,對沒有親眼目睹過荷塘的學生或是去過但走馬觀花的人來說,通過語言文字感悟困難重重。因此,一位教師在教學時恰到好處地出示了一段剪輯過的荷花的錄像,使學生見了那一枝枝從挨挨擠擠的荷葉之間生機勃勃地冒出來的白荷花,無不驚嘆。一個學生說:“那剛出浴的美人讓我想到了華清池出浴的美人,有驚世駭俗的美。”另一個學生說:“‘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讓我想到了海上的波濤”……學生通過對多媒體呈現的畫面和對文字的閱讀產生這些感悟,正是我們要通過傳統教學花費很多的口舌才能讓學生產生的體會。這就是自然之美和語言之魅力,這樣的課堂生成正是多媒體與語文教學有機整合的碩果。
總之,在運用信息技術進行高中語文教學時,要抓住信息技術的優勢,用它優化高中語文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積極參與、努力探索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全面而真正貫徹執行素質教育的方針政策,為切實推進“科教興國”戰略,為更好更多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開拓創新型人才而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蔡偉峰.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提高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育導刊:上半月,2011(1).
[2]陳曉林.運用多媒體激活中學語文課堂.教育革新,2011(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