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平,石元洪,童 萍,牟洪賓
(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江蘇揚州225001)
血液透析目前是終末期腎臟疾病(ESRD)患者最重要的治療方法。盡管血液透析使ESRD患者的長期生存率得到明顯提高,但血液透析畢竟是一種帶有創傷性的終身治療,也是一種應激源,長期血液透析雖然能改善晚上腎臟疾病所產生的癥狀,但不能完全替代腎臟的各種功能,并且會產生很多并發癥和諸多不適感。最近的研究認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并且與軀體和情緒的癥狀負擔有密切關系[1-2]。盡管一些臨床癥狀如疲勞、疼痛、抑郁、失眠在血液透析患者中非常常見,但卻并未引起臨床醫師的重視,癥狀是否得到治療也不清楚。本文擬對我院血液透析患者進行癥狀調查,同時了解癥狀的治療情況。
1.1 研究對象:選擇我院血液凈化中心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入選標準:①接受血液透析治療3個月以上的終末期腎臟疾病患者,病情穩定,沒有感染、出血等并發癥。②意識清楚,無嚴重精神病史。③智力正常。④有一定的受教育水平,能理解調查的內容。⑤患者每周透析3次,透析4~5 h/次。⑥自愿合作。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40份,回收有效問卷124份,有效回收率為87.86%。
1.2 工具
1.2.1 自編設計的一般情況調查表,內容包括年齡、性別、原發疾病、透析齡等。
1.2.2 透析癥狀量表[3](Dialysis Symptom Index,DSI):一種評價HD患者軀體癥狀和情感癥狀的問卷,其特點是全面,有效,簡明。由30個項目組成,每項針對一種特定的軀體或情緒癥狀。測試前向入組患者說明測試的目的和意義,要求其根據近1周的實際感覺如實評價。首先是評定癥狀的有或無,達到了解癥狀種類的目的;其次采用五級評分法,達到對每種癥狀的嚴重程度進行評價的目的,1是無影響,5是非常嚴重的影響。最后結果有二,其一是整體癥狀種類,即有多少種癥狀;其二,整個癥狀的嚴重程度,即每項癥狀嚴重程度之和,最低分可為0分,最高分可為150分。DSI對癥狀評估有良好的測試-復測信度(平均Kappa值是0.52±0.17)和效度。
1.3 方法
1.3.1 調查方法:采用定式問卷,評定者為經過專門培訓的心理科醫生,評定前制定規范的指導語,先向患者作必要的解釋,在征得受試者知情同意后,讓受試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獨立填表。為了防止偏差,答卷過程中除了必要的解釋和說明,不作任何傾向性的提示。
1.3.2 統計學方法采用描述性統計方法分析數據。
2.1 一般資料:研究對象年齡25~76歲,平均(45.12 ±12.34)歲,男性76 例(61.29%),已婚 112 例(90.32%),血液透析時間3~190個月,平均(41.52 ±26.85)個月。在職42例(33.87%);醫療費用形式:醫保75例(60.48%),新農合39例(31.45%),商業醫保 10 例(8.06%);原發疾病:慢性腎小球腎炎85例,糖尿病性腎病17例,高血壓性腎病5例,多囊性腎病9例,其他8例。
2.2 癥狀的發生率,嚴重程度以及治療率(按癥狀發生率高低列出前十個癥狀),見表1。
我們的研究發現血液透析患者軀體以及情緒癥狀多且發生率高,這些癥狀是有可能被治療而改善的,但是治療率卻非常低。這與國外學者的研究結果大致一致[4]。有調查表明腎臟科醫師對患者的癥狀識別及評估不夠,從而未給予相關的治療[5]。臨床上腎臟科醫生更多關注血管通路、骨代謝以及貧血等問題,而較少關注患者的癥狀以及治療。

表1 癥狀的發生率,嚴重程度及治療率
在所有癥狀中,疲勞的發生率最高,高達82.17%。近來國外對疲勞的研究較多,發生率高達60% ~97%,但是相關治療卻很少[6]。疲勞本身是一種主觀的、復雜的感受,目前的研究認為疲勞的發生除了與生理因素如尿毒癥、貧血以及透析本身相關外,還與患者的心理社會因素及人口學因素有密切關系[7]。我們的研究發現醫生對疲勞癥狀的治療或者干預非常少,提示醫生對疲勞癥狀理解或者關注不夠,目前也沒有開展對疲勞的檢測和診斷的相關措施,因此相關治療非常少。情緒癥狀如擔心、焦慮、悲傷發生率也很高,分別達75.43%,58.47%,47.68%,但是治療率卻為零。這可能與綜合性醫院非精神科醫生對情緒問題識別率低,缺乏相關知識和經驗,未請精神科醫生聯絡會診提出幫助,也未給患者相應的治療措施。睡眠障礙的發生率也非常高,但得到藥物治療的也很少,一方面可能與醫生認為腎臟清除藥物的能力下降,擔心長期服用鎮靜安眠藥會導致蓄積,成癮而不建議患者服用。另一方面可能與患者本身對腎臟功能較擔心,不能接受藥物治療。
血液透析患者的癥狀負擔非常重,且發生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然而治療情況卻不樂觀,這提示我們臨床醫生需要多關注患者的臨床癥狀,腎臟科醫生要與精神科醫生共同探討關于情緒癥狀的治療。而哪些因素阻礙了治療以及如何有效地治療患者是我們將來關注的問題。
[1]Weisbord SD,Fried LF,Arnold RM,etal.Prevalence,severity and importance of physical and emotional symptoms in chronic hemodialysis patients[J].JAm Soc Nephrol,2005,16:2487 -2494.
[2]Murtagh FE,Addington - Hall J,Higginson IJ.The prevalence of symptoms in end - stage renal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J].Adv Chronic Kidney Dis,2007,1:82 -89.
[3]Weisbord SD,Fried LF,Unruh ML,etal.Associations of racewith depression and symptoms in patients o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J].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2007,22(1):203 -208.
[4]Rene N,Claxton MD,Leslie BlackhallMD,etal.Undertreatmentof symptoms in patients onmaintenance hemodialysis[J].Pain symptom Manage,2010,39:211 -218.
[5]Weisbord SD,Fried LF,Mor MK,etal.Renal provider recognition of symptoms in patients o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J].Clin J Am Soc Nephrol,2007,2:960 -967.
[6]letchmi S,Das S,Halim,H.etal.Fatigue experienced by patients receivingmaintenance dialysis in hemodialysis units[J].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2011,13(1):60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