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躍
摘 要:截至2013年,全國共有獨立學院303所,其普通本科在校生規模超過260萬人。但目前,獨立院校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因此,應大力開展創業教育,緩解就業壓力。要更好地推進獨立學院創業教育,就必須對創業教育的理論內涵和其重要性有清晰的認識。基于此,對其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創業教育;理論內涵;獨立學院;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2-0214-02
一、創業教育的理論內涵
創業教育的概念最早于1989年聯合國教文科組織在北京召開的“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上提出,其廣義上指是為了培養具有開拓性的人。但是,從創業教育的理念萌芽開始,實踐長達數十年,為創業教育的理論內涵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國外創業教育的實踐[1~4]。創業教育最早興起于美國,1947年,哈佛大學商學院的Myles Mace教授率先開設了《新創企業管理》,共有188名MBA 學生參加了該課程。英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印度在1966年、日本從20世紀90年代起,提出或開展了創業教育。目前,美國、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家都形成了一套相對成熟的創業教育與創業支持體系,在創業教育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
例如,2005年,在美國2 000多所高校中,約有1 600多所學院開設了2 200多門關于創業的課程;麻省理工學院1990年后師生平均每年創辦150家新公司,僅1994年這些公司就提供了110萬個就業崗位,銷售額達到2 320億美元;硅谷60%以上的企業是斯坦福大學師生創辦的。2002年,日本全國共有205所大學導入創業教育培養科目,占日本全部大學的30%左右。2006年英國190萬大學生中參加創業教育的學生達13萬多人,占全部學生數的7%,其中修習創業課程的學生比例為34%,參加課外創業活動的學生占66%;其自我雇傭者比例在2003年達到了12.8%,到2004年大學生創業占全英國創業比例8.1%。
2.中國創業教育的實踐。相比國外,中國創業教育起步較晚。高等教育對創業教育理念的回應始見于1998年公布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同年,清華大學舉辦了首屆“清華大學創業計劃大賽”,可以說是中國創業教育的開端。隨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9年發表《21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與行動世界宣言》中提出高校創業教育已成為當代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開始進入創業教育快速發展階段。從2002年教育部確定了中國人民大學等9所高校為創業教育試點開始,創業教育國際合作項目和創業能力教育的探索和嘗試逐步鋪開[5]。中國政府和教育部門也開始通過相關文件推進高等院校創業教育的發展,例如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就強調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教育部2007年下發《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將創業指導作為主要教學內容,2012年又下發《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進一步規范了創業教育的內容和環節;在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指出要千方百計擴大就業,提高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同時,為鼓勵創業,也出臺了許多配套政策。
伴隨著政策發展,中國高校的創業教育從理論和實踐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果。目前,中國理論界已經就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必要性達成共識,并且國內出版了一些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專著,如歐陽峣、蔣璟萍主編的《大學生創業教育講座》,李時椿、常建坤、楊怡編著的《大學生創業與高等院校創業教育》等;同時,也開發了一些教材,如張濤主編的《創業教育》,王英杰、郭曉平主編的《創業教育與指導》等。各高校也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創業教育,如創業領導講座、創業競賽等。
3.創業教育的概念和內涵。隨著國內外理論研究和實踐的深入,創業教育已經成為一個具有高度共識性的概念,盡管具體的定義有所不同。如曾水英(2009)指出創業教育是指開發和提高青少年的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是培養未來企業家的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6];李冰峰等(2010)指出創業教育就是以培養創業精神、創業意識、開發創業基本素質、提升創業綜合能力為目的的教育[7]等等。但是,綜合來看,創業教育是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方式,例如,第一課堂理論學習、第二課堂實踐學習(包括實驗、實訓、實習等實踐教學)、第三課堂拓展學習(包括學術講座、技能競賽、職業培訓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掌握基本的創業知識和技能,從而開發學生的就業能力,最終實現個體的創新發展。
綜合國內外研究的相關理論,創業教育具有以下內涵:(1)創業教育是教育的特殊形式。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狹義的教育是指專門組織的教育。而創業教育從本質來說,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群體教育行為,是以通過知識的傳授教會學生思考,同時通過廣泛的社會實踐活動教會學生基本技能,從而保障學生利用自身所擁有的創造力創造更高的社會財富,實現自我價值。可以說,創業教育是一種更廣泛、更深入的創新教育。(2)創業教育需要社會參與。創業教育要實現其目的,必須給學生提供社會實踐機會,這就需要社會組織的積極參與。一是保障創業教育的實踐經費,二是提供學生實踐的社會場所,這些都有助于創業教育最終能達到轉化為成功創業進而創造社會財富的目標的實現。同時,要想更好地協調社會與高校共建,政府必須發揮重要的作用。(3)創業教育形式多樣化。如前所述,創業教育可通過理論學習、實踐學習、拓展學習等多種形式進行。(4)高等院校是創業教育的主體。創業教育必須通過相關知識的傳授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業素質,高校就扮演了主體的角色。創業成功需要很多基本知識和能力,如相關的法律、金融知識;公司運作如策劃、營銷知識;公司管理知識;基本操作技能等,這些知識和技能主要都通過高校的課程體系設計并教授而掌握。
二、創業教育對獨立學院的重要意義
1.獨立學院開展創業教育的必要性。獨立學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依法按新機制、新模式舉辦的本科層次二級學院,自1999年出現在中國的高等教育體系當中,到今天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教育部統計數據,截至去年,全國共有獨立學院303所,占全國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總數的26.5%;獨立學院普通本科在校生規模超過260萬人,承擔了中國18%以上的普通本科生培養任務。因此,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相比之下,由于社會對于獨立學院認識的偏差,在吸納就業時,公辦院校往往具有相對優勢。
根據最新資料顯示,2013年畢業生的工作落實率為71.9%。其中,從學歷層次而言,出現兩高一低現象,本科生的落實率最低,為67.4%,分別比研究生和專科生低18.8%和12.3%;就學校類型的比較而言,獨立院校和民辦高校落實率最低,僅為44.3%,分別比高職大專院校、“211”(包括“985”)重點大學和普通本科院校低33.8%、31.2%和31.1%;從學校所在地的比較來看,西部地區高校的落實率為58.1%,分別低于東部、中部22.2%和15.9%[8]。
由此可以看出,獨立院校尤其是西部的獨立院校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如何拓寬西部獨立學院畢業生的就業渠道就成為重中之重。因此,應更大力度去引導獨立學院學生的創業意識、培養其創業能力,大力發展創業教育。
2.獨立學院開展創業教育的重要性。中國高校創業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目前中國的創業教育仍處于初級階段和試驗過程。盡管大部分高校都開設了“大學生就業指導課”,但課程往往流于就業指導層面,沒能提高學生的創業的素質,更不用說創業教育的社會成果。目前中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的平均比例是0.3%,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最高的浙江省也不過4%,天津等省市的成功率只有1%,大部分大學生創業之后并不能獨立持續發展[9]。由此可以看出,當前中國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開展還是不足,體系建設不全,質量不高。另外,大部分關于創業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對象主體主要集中在公辦院校,獨立學院的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和研究則少之又少。作為獨立學院學生在畢業后越來越多將會選擇自主創業的就業渠道,但是由于在校期間缺少創業方面理論課程和實踐教學環節,所以往往是不能去把握好市場的脈搏,大部分憑借家庭的因素去進行創業。因此,獨立學院開展創業教育有以下兩個重要作用。(1)有助于從本質上提升素質教育,打造獨立學院辦學特色。創業教育從形式上需要采取三個課堂的綜合培養方式,在課程上需要設置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廣泛知識和技能課,這就對獨立學院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設計、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創業教育需要與社會共建,因此,對于推進獨立學院產學研合作提供了條件。獨立學院大部分采用了母體高校的辦學方式,但是在軟件和硬件方面由于種種原因無法保障與公辦高校同樣的培養質量,這就要求獨立學院要尋求一套新的機制和模式。大力開展創業教育就有助于獨立學院突破瓶頸,打造特色辦學模式。(2)有助于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創業教育的本質是通過創業教育提高大學生就業的技巧和技能,強化就業意志,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為將來可能的自主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它鍛煉的是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是為真正就業打基礎。在當前獨立院校就業困難的情況下,開展創業教育有助于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直接作用就是有助于提高就業率,從而提高獨立學院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馮霞.它山之石—發達國家創業教育經驗借鑒[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2,(3):61-63.
[2] 王英杰,郭曉平.創業教育與指導[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3] 高麗萍,劉清香.高職生創業能力培養機制的國際借鑒與路徑探究[J].職教論壇,2011,(30):63-67.
[4] 周倩,李莉,朱銀銀.英國高校創業教育發展:效果、特點與啟示[J].煤炭高等教育,2010,(9):65-68.
[5] 茍增強,袁金德.中國高等學校創業教育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1,(6):71-73.
[6] 曾水英.創新創業教育:當代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內容[J].黑龍江教育,2009,(10):7-8.
[7] 李冰峰,孫麗秋,李阿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內容和形式的研究[J].中國科技縱橫,2010,(16):61.
[8] 2013被稱“最難就業季”畢業生工作落實率達71.9%[EB/OL].中國網,2014-02-02.
[9] 徐正宏.創業教育要“數字”說話嗎?[N].光明日報,2011-04-18.[責任編輯 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