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淑良
摘 要:目前中國利率市場化正處于過渡時期,貨款利率上限取消后,企業的負債水平有顯著提高,小企業增加的更為顯著。利率市場化有利于緩解企業融資約束,開放利率的進程對銀行及金融機構的財務效益和資產質量產生了較大沖擊。在利率放開管制的初期,商業銀行不能適應市場化利率環境,產生了系統性和階段性的金融風險。為此,商業銀行應充分利用當前過渡時期,強化風險定量分析的技術手段,建立科學的產品定價體系,推行以利率風險為核心的資產負債管理模式;同時,大力發展中間業務,全面倡導金融創新,以積極方式進行利率風險的化解與防范。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2-0094-02
背景
利率市場化具有儲蓄效應、投資效率效應、金融深化效應,最終促進經濟增長。1980年Fry采用累計時間序列回歸估計得出:在亞洲,平均實際利率向均衡的自由市場利率每上漲1%,經濟增長率將快0.5%;1989年Polak通過對40個發展中國家的實際利率與年增長率回歸計算出的相關系數是0.18~0.27。Gelb也發現1965—1985年間34個國家的實際利率與經濟增長之間具有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0.2~0.6。利率是金融市場的“價格”,和商品市場一樣,若“價格”不是由市場來決定,那么整個金融市場也就不能稱之為是“市場化”的。所以,主流經濟學家們一直在呼吁發展中國家要實行利率市場化。
一、利率市場化對企業融資的促進
利率改革之前,金融機構貸款的收益與風險不對等,對中小企業貸款的利息收入不足以彌補風險損失,再加上責任認定問題等,金融機構寧可在大型優質企業的貸款方面低價競爭,也不愿對急需資金的中小企業放貸。研究表明,擁有定價權的金融機構會根據企業的盈利狀況、信用級別、發展前景等指標確定貸款對象及貸款利率,這也必然使企業注意到資金的使用成本,促使其融資行為更趨合理。
二、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沖擊
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商業銀行利率風險將呈上升趨勢。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國內政局動蕩、經濟形勢惡化、金融市場波動、國際利率和匯率變化等,這些宏觀變量將影響市場利率水平,最終對商業銀行產生直接或間接的沖擊。內部因素包括資產負債結構失衡;利率決策管理失誤;內部管理體制不合理等。當內外部因素共同作用時,就會形成實質性的利率風險,具體表現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收益變動風險
收益變動風險主要源于商業銀行自身資產負債期限結構的不匹配。當利率敏感性資產大于利率敏感性負債,即銀行經營處于“正缺口”狀態時,隨著利率上浮,銀行將增加收益,隨著利率下調,銀行收益將減少;反之亦然。這意味著利率波動使得利率風險具有現實可能性,在利率波動頻繁且又缺乏風險管理措施的情況下,銀行可能遭受嚴重的風險損失。隨著中國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利率頻繁變化且難以預計,從而使證券價格、企業及銀行凈收益均發生波動,銀行面臨的利率風險會不斷上升。
(二)期限選擇權風險
期限選擇權風險是指隨著利率波動,因客戶行使存款或貸款期限的選擇權而使銀行承受的利率風險。根據中國現行利率政策,客戶可根據意愿決定是否提前提取定期儲蓄存款,而商業銀行對此只能被動應對。在利率下調時,客戶仍可保持定期存款獲取原來的高利率;利率上升時,客戶可提前支取再存入以套取新的、較高的利率。當利率波動時,銀行存貸款客戶都會行使其“選擇權”,導致銀行收益或資本凈值下降,這種利率風險實際上是通過期權價值變化來體現的。
(三)利率結構風險
利率市場化過程中,由于存貸款利率波動不一致導致利率結構風險表現為兩種形式:一是在存貸款利率波動幅度不一致的情況下,存貸利差縮小導致銀行凈利息收入減少;另一種是在短期存貸利差波動與長期存貸利差波動幅度不一致時,與銀行資產負債結構不相協調而導致的凈利息收入減少。目前,利率結構風險正在逐步加大。
(四)利率操作風險
長期以來,由于利率是法定的,商業銀行基本上不承擔利率風險,致使中國銀行業非常忽視利率風險管理。利率市場化過程中,利率風險將日益突出。商業銀行在這方面風險意識薄弱,管理人才奇缺,技術手段落后,難以建立起與之相適應的利率風險管理體制。只能被動地去適應利率變化,而不是主動介入到利率風險管理之中,從而在主觀上加大了利率變動的體制風險。
三、商業銀行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對利率風險的管理
(一)利率風險管理的組織建設
商業銀行必須加強對R&D的投入,及時把握宏觀經濟變動形勢,準確預測利率風險。目前,西方商業銀行設有專門的組織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Asset Liability Committee,ALCO)來管理利率風險。國內商業銀行多設有專業研究所或者發展規劃部之類的準研究機構。
(二)識別利率風險
識別利率風險是指分析銀行現有的資產負債狀況承擔了多大的利率風險。其方法有:編制缺口分析報告(gap report)、凈持續期分析(net durat ion analysis)、凈現值分析( net present value analysis)和動態收入模擬(dynamic simulat ion analysis)。對于現階段的中國商業銀行,編制缺口分析報告最為方便。缺口分析報告是將銀行各個生息資產和有息負債項目按照他們重新定價的日期分成不同的時間段,以此確定銀行在每一個時間段里究竟是有較多的資產還是有較多的負債需要重新設定利率。
(三)建立完善資產與負債定價體系
針對利率市場化,中國商業銀行應加快建立產品定價體系,以防利率風險。根據客戶給銀行帶來的收益、信用風險、期限長短、利率風險大小以及資金籌集成本和運營成本,勞動力成本等因素,確定金融產品的合理定價,具體包括資產定價和負債定價兩個方面。資產實際收益是名義收益減去預期損失率。
(四)金融監管機構通過調控基礎利率調控市場利率
在中國,五家大銀行就主導了全國的利率水平變動,控制了各總行的利率政策,也就控制了全國分支機構的利率水平。所以,中央銀行對整體利率水平的控制是很有把握的。利率市場化后,銀行同業協會的行業自律作用也很重要,同業協會的作用在于為各家商業銀行提供一個利率水平協商的平臺,也使中央銀行更方便地了解各家商業銀行的利率變動狀況。
(五)鼓勵創新型金融產品規避利率風險
當前中國金融市場的各種金融產品作為利率風險的緩解技術都有其特有優勢,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中國商業銀行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要借鑒西方銀行先進的資產負債管理經驗,加快金融創新步伐,以轉移利率風險并從利率變動風險中獲取最大收益。同時,在運用這些利率風險管理手段時,商業銀行靈活選擇并注重避險工具之間的搭配組合,設法從利率變動中獲取最大收益。
參考文獻:
[1] 王美榮.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J].金融縱橫,2009,(8).
[2] 吳水龍,周濤.國有商業銀行利率市場化改革效應分析及實施策略[J].金融論壇,2008,(6).
[3] 何川,南蕾.中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的現狀及其改革設想[J].新金融,2003,(2).
[責任編輯 吳明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