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永華
摘要:本文從美術教學就是在啟迪智慧入手分析,接著對師生共同參與社會實踐進行解讀,最后以詮釋實行創新教育的方法結尾。教海浩瀚,私人管見,教學所得,分享同仁。
關鍵詞:職中美術 教學新模式 智慧 參與 社會實踐 創新教育
一、美術教學就是在啟迪智慧
教師要告訴學生:學習美術,就是讓我們知道我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讓我們去發現,去創造,學會欣賞,學會提高自己的美學素質,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對生活產生強烈的摯愛之情;美術教學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學生感覺到人生的美麗,社會的和諧。生活中,時時有美產生,處處有美的存在。教學關于春天的內容時,我帶領學生“溫故知新”,從小學開始,學生可能就接觸了這方面的學習內容,之所以屢屢學習,就是為了讓學生喜愛春天,感受豐富多彩的大自然,隨著年齡的增長,不能僅僅停留在繪畫中的構圖以及裝飾畫的一些裝飾元素上面,要拓寬思路,放飛學生的思維,使之帶著審美的眼光去觀察這個現實世界,延展繪畫的內涵,比如,我引導學生多讀一些藝術方面的書籍,讓他們學畫的時候,鼓勵他們題詩一首附在畫上,同時給他們講一講“空白之美”,學生的作業交上了以后,我看到很多人“突飛猛進”了,不僅僅是完整地完成自己的美術作品,還展現了其他方面的才能:藝術是相通的。我看到他們寫下了很多優美的詩句,比如,日長桃花艷,春遠夜風長。比如,繁枝綠葉紛紛動,一絲陽光透枝來等等,充滿了創意,繪畫作品和詩句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增添了意境美,學生都感受到了春天濃濃的氣息。
二、師生共同參與社會實踐
學高為師,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同時鼓勵“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在藝術教育領域勉勵學生,激發他們一往無前,在藝術方面有所作為。教學過程中細致入微,注重每一個環節,同分發揮師生交流的作用,教授知識與學生的學習桴鼓相應。交流是一種彼此同時的提升,沒有溝通,勢必難以取長補短,如果說寫生是一種提高,那么臨摹就是一種交流,如果說課堂輔導、教師示范是一種學習,那么作業講評就是一種交流。作業展評,要分析到位,要改變由教師統一評審習慣,首先是學生自評,斟酌之后確定,之后,學生互評,分析優劣,之后由教師點評。每一個學生都有閃光點,都有潛力可挖掘,要讓學生發展個性。《慧人慧語》中說:“先要求最不同,再要求最出色。”學習藝術最主要的就在此,畫室之外的交流更不可少,不僅僅是和人的交流,還有和自然的交流,高山大川、茂林修竹、藍天白云都是交流的對象。交流的過程,就完成了社會實踐。要引領學生深入藝術,創造出與眾不同的藝術作品,豐滿地再現自然,托物言志,學習先人,津梁后代。這就需要走進民俗民風,感受風土人情,融入質樸濃郁的生活。
三、實行創新教育
教學要知機識變,與時俱進。教學形式要變化多樣,教學內容要豐富多彩,要使用先進的教學儀器輔助教學,遵循職中美術教育的指導思想,根據教材的內容,依照美術教學的規律,把握最新的發展動向,靈活地教學。課堂上,穿插即興演講,發表對美術的看法;課堂外,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認知習慣,根據專業特點進行特殊內涵的教學,建議每周都要有自己獨特的美術創作,比如,書法、廣告創意、版面設計、網頁制作、新型包裝、商品造型設計等作品,從中選出優秀作品在學校展示,推薦到網絡平臺,不一而足,讓學生有成就感,讓學生你追我趕,在藝術的學習大路上樂此不疲,養成終生的美術審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和興趣,為生活增加色彩。
綜上所述,美術教學要考慮到學生的潛質、職業特點,要讓學生學有所用,讓美術為學習和人生的幸福做好鋪墊。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