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
摘要:現如今中職教師大都面臨同一困惑:現在的中職學生基礎越來越差,課堂上時常呈現“一人獨唱,全班齊喑”的局面。特別是學生學習興趣越來越低,甚至部分學生上課睡覺極度厭學,以致教學越來越難以開展,效果也越來越差。通過問卷調查和學生談心,我認為根本原因還是沒有搞清楚學生為什么非常消極,以及如何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效果,本文從中職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與研究,闡述了中職學生需要慢課堂。
關鍵詞:中職學生 學習數學 慢課堂
一、我們為什么需要慢課堂
(一)把課堂慢下來是由中職學生特點決定的
職業中專學校的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在初中時期,大部分成績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學生是教師“遺忘的角落”;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這一批學生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這對于職校的班主任和任課教師來說,在工作上存在很大的難度;又由于當前嚴峻的升學和就業形勢,導致多數人認為上中職學校沒有發展前途,基礎好的學生都上了高中,中職學校的生源都是被挑選后剩余的學生,其基礎知識掌握較為薄弱是不爭的事實。大部分學生理論學習熱情不高,缺乏鉆研精神,缺乏積極的學習動機,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上得過且過、效率低下。并且,他們的信息來源非常廣泛,外界誘惑非常大,因此課程學習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因此,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適應當代中職教育的要求。
(二)把課堂慢下來是由教學特點決定的
中等職業學校的數學教學與其他類型學校相比,具有其獨特的特點。在教學工作中,教師只有根據職業學校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由于中職學生文化基礎較差,且缺乏學習自覺性,當他們自認為教師所講的內容可能會“比較難”或者“沒用”的時候,就會放棄該節課的學習。因此,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首先要放慢速度并降低課程難度要求,讓學生帶著興趣慢慢地去理解教學內容,他才可能跟上班,這樣能在課程一開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三)把課堂慢下來是學生成長的需要
學生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課堂教學仍然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主渠道。把課堂慢下來,讓他們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享受學習的快樂。能夠自己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有自己的感悟發現。只有慢,這種感悟和發現才有可能。要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只有放慢教學的腳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那種忽視學生發展規律的“急于求成”式的教學,學生被動學習的課堂,學生無法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極容易造成厭學和棄學。
把課堂慢下來,讓學生學習過程情景化、活動化、探求化,才能實現在知識的探索中開啟智慧,潤澤生命。把課堂慢下來,讓課堂有充裕的時間集中于某一重點或難點,讓師生的活動盡可能慢下來,以達到“學會”和“會學”的目的。慢并不一定就是“無效”或“低效”。如果以慢的節奏集中精力突破了關鍵問題,注重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會讓學生收益更實在、更豐富,相對于走馬觀花的課堂效率更高。
(四)把課堂慢下來是教師發展的需要
教學是一個教師與學生接觸、交流、溝通的過程。需要教師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感受他們的心靈世界。這一切,非慢不可能達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放慢腳步,用心聆聽學生的真實想法。面對他們的感悟發現,除了表揚,多問一個為什么,這樣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學會思維的方法。面對他們的錯誤,在壓制自己的憤怒的同時,多問一個為什么,這樣可以了解學生出錯的原因。
二、我們怎樣才能把課堂慢下來
要把課堂真正慢下來,讓學生快樂地學、主動地學,除了教育部門認真調查研究,制定合理的教學進度以外,需要教師調整教育心態,精選教學內容。
(一)把課堂慢下來,需要教師調整教育心態
教育是一個“慢活”“細活”,是生命潛移默化的過程,是“潤物細無聲”,教育的變化是緩慢的、細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淀,需要“深耕細作式的關注與規范”,它需要從容、悠閑、優雅姿態與心態的呼喚。我們對學生的成長應該抱一種美好的期待,如同漫漫寒冬等待春暖花開一般。教師千萬不要心急,不要擔心教學任務完不成,教學環節要精,課堂節奏要慢。追趕教學進度,擴大課堂容量,要以學生能接受、有收獲為前提。厚積才能薄發,大器必須晚成。
(二)把課堂慢下來,需要精選教學內容
我們所主張的把課堂慢下來,不是消極怠工,不是無所事事,也不是不要教學進度,更不是降低教學的要求,而是要根據課程標準以及學生的學情和教材來選擇少而精的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選擇首先要看課程標準,因為課程標準是我們進行教學和評價的依據。我們要把課程標準的要求有機地分解到各個學期甚至各個階段與學時里。其次要結合學生的學情(學生的原有知識、學生的學習習慣與方法、學生的學習困難),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做文章,教學是在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教學目標之間搭梯子,不管要搭多少梯子,要搭多高,梯子的起點始終應該是學生的學情。三是教材。新課程倡導的教材觀要求我們“用教材教”,也就是要求我們利用教材來讓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現行的教材較之改革前的教材,加入了大量的案例和素材,如果教師把這些案例和素材當作課程標準的要求,要求學生每個點都掌握,那就難免顧此失彼,為了趕進度而趕進度。
總之,我們的課堂所追求的絕不是消極的慢與機械的等待!我們追求的是速度與質量的統一,我們應通過巧妙的設計,在照顧接受較慢的學生的同時,讓大家都能夠有所收獲,有所提高。這就要求我們要在課前準備上下功夫,充分考慮到教學過程中的學生個體差異,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每天都有所收獲。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