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有娥
地理教育在提高國民整體素質方面有著巨大的作用。因而,在新課程理念下,地理教學更應該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筆者就初中教學中,如何搞好地理教學,談只言片語。
一、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思想素質
地理教學中的思想素質教育內容,就是愛國主義、國情國策教育、環境保護教育和法制教育。
(一)緊扣教學內容,畫龍點睛,激發愛國熱情
愛國主義情感是在許多情緒體驗中產生的,是在對祖國認識的基礎上形成的。地理課具有很強的愛國主義教育職能,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十分豐富。
我國地理疆域遼闊,面積96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于整個歐洲,或40個英國,或18個法國,或26個日本的面積。是世界第三大國,又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的山河,氣象問起,處處惹人生戀。“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的南國春色;“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北國之冬;“三秋桂子,十里荷香”的西子湖景;“浪水疊錦,蒼崖翠壁”的松花江;“碧蓮玉筍”的桂林山水;雄偉壯觀的“三山五岳”等,千姿百態,美不勝收。江山如此多嬌,怎不令人為之傾倒、為之自豪!這些油然生愛自然地理景觀,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
(二)國情國策教育
結合我國的地理國情,了解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地大物博,但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匱乏。當前,我國資源“紅燈”亮起,電力、石油、土地和水資源等最普遍的資源緊缺。教學中,讓學生真正懂得今日的國情,為今后自覺執行國家政策奠定基礎。
(三)環保教育
環境是人類的產物。人類出現以后,不斷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得地球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但由于人類不合理的開發利用資源造成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人類的發展和生存構成了嚴重威脅。因此,要通過地理課程,教育學生更好地保護地理環境,我們地理教師,也應該通過課堂滲透環保教育,使學生明確環境——資源——人類活動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做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
(四)法制教育
為了保護自然資源,合理利用資源,我國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規。雖說法律法規已公布實施,但是破壞自然環境的行為時有發生。可見,要想讓每個公民自覺遵紀守法,就必須從思想上提高他們的認識。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從學生抓起,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讓他們從小就有法制觀念,長大才不會做出違法行為。
二、充分發揮地圖的作用,提高教學效果
(一)以圖激發興趣,引導學生思考
在地理教學中,可以利用教學掛圖、課本圖、地理景觀圖、地理模型等,讓學生通過接觸那一張張五顏六色的彩圖,一幅幅精美流暢的版圖版畫,產生歡愉的情緒和濃厚的興趣,從而激發思維動機。此時教師再有意識地設置一些形象生動、靈活多樣的懸念和疑問,學生定會產生迫切的探究心理,思維活動也會迅速進入活躍狀態。例如,學習《地球的形狀》時,我通過一艘船的航行,啟發學生思考:當船離我們越來越遠時,你最后看到的是船的哪一部分?當船離我們越來越近時,你首先看到的又是船的哪部分?這說明了什么?這樣學生很快就進入了思索狀態,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二)以圖構建圖,發展形象思維
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它包含了豐富的地理知識和信息,從而這些地理信息要讓學生在大腦里構建起來,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地圖,尤其是版圖版畫,把地理知識落實到圖像上,使繁雜的地理事物成為簡單、直觀的圖像,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記憶。例如,學生在學習長江、黃河、干支流概況,及流經省區時,我先讓學生自己看圖,然后在黑板上繪出長江、黃河干支流簡圖,學生講述教師標注。這樣講繁雜的知識簡單化、直觀化,這樣學生學起來輕松,記憶也快。所以在教學中,除注意長期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識圖、讀圖、析圖、用圖外,還需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記圖,讓學生自己能夠建構大腦的圖像知識系統,達到需要時,大腦就會自然地形成所需要的信息,這就實現了知識積累和運用的和諧。
(三)讓學生創繪地圖,發展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精心引導學生如何使用地圖,逐步提高讀圖識圖的能力,還要使學生在頭腦里建立起圖示思維結構,學會識別各種應用地圖,還應注意培養學生繪圖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學生學與能的統一,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如我在給學生講《大洲和大洋》這一內容時,不僅要求學生知道七大洲、四大洋各自的位置,而且要求學生自己能繪出它們的簡圖。那么,繪制簡圖的過程,學生就會有創造。在講初二的《中國自然資源》知識中,我還要求學生根據我國資源的現狀繪制漫畫圖,如《小鳥的哀求》等等,學生會有興趣,創造出了不少極具特色的漫畫圖。這樣不僅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體會和理解,還給予學生發展創造的空間和機會。
(四)開展系列的活動
1.舉辦論文、圖片展覽,開辟可愛祖國專欄。根據地理教學內容,聯系學生當地見聞,讓學生寫一些小論文,搜集祖國四季景觀和經濟建設的圖片,定期展出或者互相交流。引導學生積極為學校開辟的“可愛的祖國”專欄投稿,定期更換,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思想得到升華。
2.舉辦多種形式的地理知識競賽。舉辦各種競賽活動,內容包括圖片文字、數字題目以及游藝項目;形式為必答、搶答書面答卷等。比賽以班級或者年級為單位,優勝者給予象征性的獎勵。學生在鞏固知識的同時,也鍛煉了思維,收獲了快樂。
3.組織學生收聽、收看電影電視。利用閑暇或者根據教學需要,可組織學生收看《祖國各地》《動物世界》等節目,從中攝取知識,開闊眼界、了解祖國。如電視片《話說長江》《話說運河》,不僅是了解長江、運河的知識,也昭示了祖國的偉大,那史詩般的解說詞更是強烈地震撼著學生的愛國之心。
4.開展實踐活動。地理學科綜合性很強,涉及面很廣,課堂教學受時間限制,教材中的地理知識不可能在課堂上完全理解,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比如,地理小模型的制作活動,地理興趣小組活動,特別是可以利用鄉土教材組織學生到野外考察、社會調查等,這些活動的開展,既符合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充分展示其才華提高水平,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獻身地理學科的精神和創新能力。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