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和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和學生進行平等交流,增進和學生之間的感情,使學生能在輕松的氣氛中來體驗學習的樂趣,同時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也要遵循師生平等的原則,充分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能使他們通過閱讀來領悟文字包含的內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使閱讀教學在充滿和諧的氛圍中不斷進行,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構建和諧課堂,體現人文精神
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通過文字與作者進行交流,這種交流沒有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只要學生用心進行體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發生共鳴。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能提供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學生就能放松地在書海中暢游,用心體會作者的情感。在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的朋友,師生之間是平等的關系,在這種民主的關系中,學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對閱讀進行體會和感悟。
(一)利用教室的整體環境
在和諧的小學語文課堂上,不僅要求有輕松的學習氣氛,對教室的環境也有要求,一個干凈、整潔、布置內容豐富的教室能激發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形成好的學習風氣。在教室布置上可以通過黑板報展示學生的書法作品和優秀作文等,這些布置不僅能讓學生有視覺上的美感,還要從內容上對學生有一定的激勵作用。
(二)關注學生的閱讀情緒
在對學生進行閱讀興趣的培養之后,教師還要關注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情緒,對于學生產生的消極情緒教師要及時進行干涉,使他們不斷提高閱讀能力。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情緒的關注時,教師要考慮到如何使學生在閱讀時產生積極情緒,促進閱讀的進一步提高。還要考慮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出現消極因素時,教師如何對學生進行指導。在實際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引用歷史上的名人在閱讀學習中的故事,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二、挖掘文本內蘊,提高閱讀效率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要活動者。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的作用,通過對文字的積極解讀,來深入體會作者的情感和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把自己融入到文章本身中,把自己作為故事的主角進行體會。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值得學生認真體會閱讀的文章,教師可以在學生進行閱讀時,對他們進行必要地指導,使學生能對文本的理解更深,同時,通過閱讀能力和閱讀意識的培養,使學生能有意識地對文本進行深入解讀,充分體會作者在文章中蘊含的情感。例如,在教學《鳥的天堂》時,對于這句話的理解:“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這句話中為什么有兩個“鳥的天堂”,這兩個的含義是否相同?通過這兩個問題對學生進行思維的激發,使他們對這就話進行深入分析,從而理解:第一個“鳥的天堂”是引用別人說的話,是對大榕樹的特殊稱呼;第二個鳥的天堂,指那棵大榕樹是鳥兒生活的樂園,是作者親眼所見的,不需要加引號。又如教學《我的戰友邱少云》時,教師提出疑問:邱少云是怎樣犧牲的?在烈火中他為什么能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動不動?根據這些問題,使學生深入文章,把自己放到邱少云的位置來深入思考,獲得對文章的深刻體會。利用疑問來引導學生對文本包涵的深刻含義進行體會,這種做法要比教師直接告訴學生答案效果要好得多,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培養閱讀質疑,促進多維思考
隨著新課標的提出,學生從被動學習中解脫出來,他們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不僅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要使他們具備一定的語感,對自己感興趣的閱讀教材進行多方面的思考,培養思維的不斷發展。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時,學生提出疑問:如果魯肅事先全盤告訴周瑜,諸葛亮的借箭計劃會成功嗎?為什么魯肅不會告訴周瑜呢?對于這個問題的提出,由于學生都進行了閱讀,對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紛紛談出自己的看法。學生由于思考的方面不同,說出的見解也不同,通過傾聽學生不同的理解,能促使學生多方面分析和考慮問題。在這個過程中,針對學生每一個方面的思考,教師都要對學生表示肯定,使他們能更積極地進行思考,同時由于在傾聽過程中能學到其他學生的思維方式,所以對學生多維思維的形成具有促進作用。
四、重視課外積累,拓展閱讀視野
語文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這個過程具備長期性的特點。在閱讀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對語文教材中的知識進行積累,還要讓學生閱讀課外讀物,提高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拓展他們的視野。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已經不是學習的唯一要求了,在學習過程中還需要具備和形成各種能力。在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時,教師要讓學生具備選擇對自己有益的讀物進行閱讀,提高自己的知識面,對事物的見解能提高一個層次。如何選擇課文讀物,是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要考慮的關鍵問題。在對學生進行指導時,教師要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哪些書對自己的閱讀能力有提高的作用,哪些書只是為了單純的娛樂。例如,有的學生只對漫畫書感興趣,這時教師就要對學生的閱讀選擇進行干預,使他們選擇內容健康的漫畫書,而對一些含有暴力傾向的漫畫書要舍棄,同時還要選擇一些文字優美,內容積極健康的讀物,使他們能在閱讀中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閱讀教學是使學生和文本進行溝通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能使學生體會到文字中蘊含作者的真實情感,能使學生和作者達到情感的交流。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要用自己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讓他們體會到學習的輕松,能使他們在平等、民主的氛圍中不斷提高閱讀能力,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諧的課堂不僅能讓師生之間的交流更順暢,還能促使學生對教師談出自己內心的感受,在這種氛圍中,教師對學生的理解更好地促進了課堂教學的進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