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雙玲
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要求教師對學生實施全面的素質教育,數學教育也不例外,教師除了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技能和學習方法以外,教師還應該承擔起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的任務,我們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應使數學教育與人格教育達到和諧統一,為學生以后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多年的實踐讓我愈發感覺到,人格教育在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無處不在,積極而又豐富的人格教育因素同樣存在于數學教育中。在數學學習中,對學生進行人格品質教育有著特殊的意義,它的教育意義是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在教學中融入人格教育要比簡單而又空洞說教更有實效性。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車爾尼羅夫斯基說過,要想使人成為真正有教養的人,必須具備三種品質:淵博的知識,思維的習慣和高尚的情操。在數學知識中蘊藏著純粹的理性,并且包含著具有完滿嚴謹形式的真善美事物。數學不僅可以使人優化,而且可以促使人類美德的形成。科學文化的范疇包含著文化、技術和人格。實踐證明,只有把這三種形式統一結合起來,也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把數學文化素質教育功能和數學教育的技術性和功能有機結合并得以充分發揮。我們素質教育的目的才能得以實現。所以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數學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統一,為學生的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注重情感激發,培養意志型人格
情感是外部事物對人產生刺激,而產生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映。現實中事物和現象適合人的需要和社會的需要而由此產生的心理活動。
首先,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數學情感和數學學習情感的方法。其次,幫助學生努力學習數學,并樹立自信心。自信心的樹立可以幫助學生培養數學學習情感,是數學學習情感形成的主要途徑之一。為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作為人的內在因素——自信心,它對一個人的影響遠遠大于外在力量對人產生的影響,對數學的學習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逐漸幫助學生找回自信心,并幫其樹立自信心。我們應該從以下幾點幫助學生形成意志型人格:(1)要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一個人沒有目標,便會沒有動力,生活便會失去興趣,目標越高,產生的動力便會越大,意志力便會更加堅強,也奠定了學生數學學習意志的思想基礎。學生擁有了自信心,便會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2)教育學生要有不屈不撓的堅定意志力。對待困難,要敢于迎面而上,不畏艱險,不怕吃苦,在奮斗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促進學生意志品質的養成。(3)在學習過程中要逐漸培養學生追求嚴謹的科學態度。避免學生在數學認識活動中產生盲從、輕率,甚至消極的思想態度。(4)在自信心和意志力形成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二、勇于自我展示,培養主動性人格
具有主動型人格的人往往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敢于自我表現,常常主動、獨立地去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在困難面前不低頭,不被困難所嚇倒。敢于提出疑問,獨立思考問題,個性張揚等。這種人格非常可貴。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創設情境,讓學生開動腦筋,主動思考,勇于發言,敢于動口,讓學生都有機會進行自我展示。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自始至終地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養成主動型人格。
(一)培養動手操作能力,活動中展示自我
在教學過程中,該讓學生做的一定要讓學生動手操作,不該讓學生做的,教師也盡量創設條件,讓學生去操作,在操作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一定要按操作程序去做。在操作過程中,通過觀察感知,最后形成志象,找出規律。
(二)激勵學生展開討論,在討論中展示自我
對于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來說,單憑教師講解學生往往是越聽越糊涂,這時教師就要讓學生把心中疑問提出來,展開討論,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的討論往往效果最佳,它不僅能集思廣益,還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個自我表現的機會,形成一個雙向或多向交流的平臺。
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性格,也就是都有自己的個性。對待同一個事物來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數學課上,對待同一個問題,每一個學生都有獨特的見解,獨特的解題思路,如果讓每一個學生把自己的解法說出了,就會形成一題多解的局面,這樣對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一個很好的幫助。教師要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
(三)展示自我培養思考型人格
具有思考型人格的人往往主動獨立地去分析、思考、判斷問題。對待事物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敢于標新立異。積極主動地探索未知領域,敢于用創新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對事情特征的把握程度往往高于其他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創設教學環境讓學生主動探索,通過猜測、驗證和推理等活動來培養學生自主探討的能力,讓學生在探討的過程中自主發現事物的特征和內涵。教師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主動去“悟”,去“做”,去“體驗”,去“探討”,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培養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形成思考型人格品質。
(四)善于合作,培養容納型人才
培養學生容納型品格是小組學習的必要前提。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新型學習方式,它表現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觀念是素質教育課堂模式的一種。在這種學習方式中,教師的作用非常重要,作為組織者,首先,教師必須對課堂秩序進行有條不紊的組織安排,防止出現無序狀態,其次,作為參與者又是合作者,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在學習過程中怎樣發表自己的意見,怎樣去傾聽其他學生的看法,怎樣糾正別人的錯誤,怎樣歸納其他學生的意見等不斷地提高小組學習的學習效率,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寬容品格和容納型人格的和諧統一。
總之,教師要從多角度、多方位地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向更高層次的發展。
(責編 田彩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