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明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能更好地服務生活,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完美和便利。因此,數學一直是備受關注和重視的學科之一。隨著素質教育觀念的不斷推廣,小學數學教育的理念和方式的轉變成為了教師急需待解決的問題。必須通過輕松、愉悅的學習方式來改善傳統教學中枯燥的學習形式,真正形成健康的學習模式,為學生徹底減輕學習的負擔,更加高效率地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現階段,課堂教學仍然是知識傳播的重要途徑;是教師組織知識探索和學習的重要形式;是學生獲取知識,提升自己能力的主要陣地。為此,想要提高數學教學效果,提高數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程度,就要從課堂教學開始抓起。教師要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為學生創設更加適宜、寬松的學習環境和氛圍,運用新穎的教學方式來為學生構建高效的學習課堂,使學生能夠通過不斷的探索、交流、探討把數學知識變為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逐漸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和素養。筆者多年從事小學數學教育工作,經過不斷探索發現,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果。
一、運用明確的學習目標來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開展教學任務時教師設計和實施教學手段的依據,就是學生的學習任務和目標,這也是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精神支持力。為了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得更加積極和主動,教師首先要明確學生本堂課程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清楚明白自己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并且調節好自己的學習情緒和學習狀態,以最佳的學習狀態投入到課堂學習環節中去。在課堂教學的開端教師可以將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自己的引導和組織下積極地開展各種活動,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同學之間的討論和合作共同獲取新知識、運用新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數學素養和能力。
例如,在學習“圓的面積”這節數學知識時,我在課堂的一開始就告訴學生:我們今天的學生任務是要探索出圓面積的求法公式。借助一些數學手段和方式,把圓轉化為我們學過的圖形,從而推導出圓面積的求法公式。這樣學生就十分清楚自己在課堂中即將要完成的任務,所以在探索環節一開始學生就積極地開始了討論和交流,并且親自動手裁剪,爭取能夠把圓轉化為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的面積,間接推理出圓的面積公式。這時候我看到學生一步步地接近最終的答案和結果,心里有說不出的喜悅。可見讓學生明確自己課堂中的學習任務,對學生具有較強的刺激和推動。
二、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如果學生對知識沒有學習的興趣和愿望,就無法投入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無法順利地完成教師布置的探索任務,更無法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養。在數學學習和應用的過程中,思維能力是最重要和關鍵的因素,只有具有靈活、發散的思維才能夠順利地解決數學問題,才能夠在新知識的探索過程中迎刃而解。然而思維方式的開啟都是由問題激勵的,在數學課堂中設計出新穎有趣的問題能夠有效激發學生探索和學習的興趣,不斷推動和引導著學生處于積極思考的狀態,讓很多問題能夠輕松順利的得到解決。為此,我們教師一定要提高提問的有效性,要使提問具有開放性和深刻性,注意不同的層次性,爭取順利激發學生的思維和興趣。讓全體學生都能夠進入積極思考的狀態中,并且都能夠在課堂中得到提高。
例如,在學習數學知識“負數的認識”時,教師可以提問這樣的問題:每一個家庭每個月都會有一定的收入,同時也有一定的支出,對于這兩個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我們應該怎樣進行簡單的記錄呢?如果你是一名小小的會計員,今天花費五元和收入五元該怎么樣區分呢?這些問題十分貼近生活,學生的思維很輕易地就會被開啟,不斷地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然后再結合自己即將要學習的知識不斷探索出負數的意義和概念,從而掌握負數的相關知識。
三、運用合作交流式學習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素質教育實施以來,要求課堂教學中要突顯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新課程標準也明確的指出:在數學知識的學習和運用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引導和組織學生自己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能力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提升自己的數學素養。而且在數學課堂中,學生的主體性也能夠有效地體現數學課堂的高效性。在學生自主學習環節中,擁有著十分輕松和活躍的學習氛圍,這時候學生對自己充滿著自信,因此就會收效滿意的學習效果,讓課堂學習任務能夠輕松的完成。然而學習并不是一件孤立獨行的事情,有很多疑點和問題需要憑借大家的力量共同去完成,因此,教師要在學生養成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礎上,還要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學習能力,積極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小組之間的合作性學習,讓學生體驗到合作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
同時,我會對小組合作的結果做出客觀性的評價,以此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合作的積極性,為全體學生能夠高效率地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我在數學課堂中會靈活運用各式各樣的教學形式,在組織學生學習的環節中也比較善于利用啟發式的教學模式,爭取利用這種教學方式的改變來適應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真正摒棄那些傳統教學中的“注入式”教學形式,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積極主動的學習,真正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四、提高學生“做”的意識,感悟數學的魅力
數學知識并不是簡單的理論知識,它需要學生親自體驗和感悟。為此,在數學課堂中教師要讓學生親自去“做”,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來感悟和體驗數學知識的強大功能和魅力。在數學課堂中學習是學生積極主動接受知識和探索知識的心理反應,并不是教師簡單的傳授和示范過程。教師要在課堂中為學生提供和營造一種真實的、適宜的學習情境,把知識的背景完美地呈現出來,從而激勵著學生去探索、創新,把自己很好地融入到數學知識情境之中,并且以此來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開展各種自主學習活動,自己構建完善的數學知識體系??梢娯S富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思考能夠給學生呈現一種數學智力的挑戰,能夠讓學生在不斷“做”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一定要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通過引導和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活動來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從而有效地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責編 張景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