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建剛
一、摸索出幾個特點
將近幾年全國的高考物理試題搜集在一起,進行分析和歸納,我們就會發現它們在命題上有以下幾個共同的特點:
1.立足基礎,回歸課本,推陳出新。縱觀近幾年的物理高考試題,我們從中能看到命題者十分注意立足基礎知識的考查,大多婁的試題既強調回歸課本,又講求推陳出新。它們源于課本,基本上是對課本的例題或者習題的類比、改造、延伸、拓展。
2.給予信息,設置情境,考查能力。近年來,物理高考試卷中出現了一種新的題型,叫做信息給予題,簡稱信息題。這種題型風靡全國,它立意高、選材活,時代氣息十分鮮明,對學生的能力和素質,特別是對以下四種能力勻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它們分別是①閱讀理解的能力;②分析推理的能力;③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④心理適應和承受的能力。
3.關注熱點,注重實際,體現創新。物理是一門自然學科,它與我們的生產、生活、科技的發展密切相關,它更加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凸現STS精神。所以,高考物理學科就一直秉承一個原則,就是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和能力,而且這種秉承在近幾年的表現尤為突出。這類試題所取材料,完全來自我們日常的生產、生活。
4.加強實驗,重視實踐,突出設計。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因此,實驗題在高考物理中的所占的地位一直十分重要。命題者不僅力圖通過筆試的形式考查學生的能力,而且還希望通過考查一些簡單的設計性的實驗來考查考生對問題的獨立解決能力、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等。從近年的高考物理試題來看,實驗題至少有三題以上,其題型不拘泥于單獨的實驗部分,而且是將實驗的內容滲透到選擇題與填空題中,常見的題型有單選、多選、作圖、填空、連線等。
二、處理好幾個關系
在高三物理復習中,我們給知識、能力、思維三者的定位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復習的成敗。筆者認為:知識是基礎、能力是表現、思維是核心。所以,我們在高三物理復習中一定要圍繞三者的定位,處理好以下五種關系。
1.課本與復習資料的關系。在復習中,對于課本與復習資料這二者來說,課本是“本”,復習資料是對課本的延伸,因此,復習時須在以課本為“本”的基礎上,利用好復習資料,進而掌握物理問題的主要分析方法和解題技巧,尤其應該突出的是查漏補缺。
2.做題與能力培養的關系。高考物理試題在考查同一知識點時,慣以不同的情景或者不同的角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多題一解。因此,對于新的題型,一定要科學有效地加以應用,以提高應變能力,尤其不能專門做一些偏題、難題、怪題,且不說浪費大量時間,而且由于一些題的難度太大,解答不出,還會影響情緒,喪失自信。
3.培養良好的思維與學習習慣的關系。做題一定要注重培養自己良好的思維習慣,這個習慣就是認真審查所給題目,仔細區分背景材料,深入挖掘隱含條件,進一步明確研究對象,通過畫示意圖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注意畫圖、看圖和建立方程之間的關系,注意科學規范地解題。
4.理論與實驗的關系。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所以對基本儀器的使用一定要掌握,同時在實驗操作中,一定要加強物理實驗思想、原理、方法與技巧的訓練,尤其要注重的是運用學過的物理知識、原理、方法,去解決一些生活、生產科學技術中開放性的實際應用題,因為這些應用題是近些年來最“時髦”的。
三、提練出幾種方法
在高三物理復習中,我們最好能做一些“看題設問”的訓練,這樣的訓練遠比單純做題更重要。具體做法是:拿出以前自己曾經做過的習題,一是說出題目的類型;二是說出題目的考點(知識背景);三是說出常用的解法及特殊的解法;四是說出解題的具體步驟、關鍵之處、易錯之處;五是說出此題常見的變化物理情景及其解決辦法。
在做題時,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在對題型的選擇上,要切忌浮躁和趕時髦,切忌盲目強調熱點問題,應該更多地將注意力放在基本物理知識和規律上,要多多地注意對同一知識點所考查的角度的變化和轉換,盡可能地減少成套練習,要多傾注一些自己的薄弱點要,要有重點、有專項地練習。另外,還要做到以知識點為線索,以解題方法為導向,對一些錯誤的類型進行針對性的變式訓練。
通過訓練,我們就不難提煉出以下幾種基本分析的方法:①運動分析方法;②受力分析方法;③狀態分析方法;④過程分析方法;⑤動量分析方法;⑥能量分析方法;⑦光路分析方法;⑧電路分析方法;⑨數據處理方法;⑩圖像分析方法。
我們只要將這些物理方法認真體會、深刻地領悟、熟練地掌握、自如地運用到高考試題的解題中,就一定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四、總結出幾種反思
我們對反思問題的性質和意義進行內化和總結,就不難得出以下幾種反思。
1.錯誤性反思。錯誤性反思,通常指的是對解答問題的錯誤、失誤或者失敗進行的反思,這種反思特別有助于幫助學生檢視自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錯誤性反思的意義在于通過審視解題的方法和策略,找到錯誤或失敗產生的原因,糾正對概念和規律的錯誤認識,進而形成正確的解題方法。
2.概括性反思。在高考物理復習中,每個學生都會做大量的練習題,盡管每個題的物理背景不同。但是,往往一些不同的物理情景它們的物理模型卻是相同的。通過概括性的反思,就很容易形成這類問題的模型,它能夠使學生獲得的知識得到簡化和結構化,從而具有更大的概括性和遷移性。
3.經驗性反思。學生在解題過程中,一旦成功地解決了某一頗具代表性的問題,物理教師就必須把握并抓住這一難得的機會,及時引導學生對解題的過程進行反思,這樣就特別容易形成解決這一類問題的方法。
4.創造性反思。某些較難的問題(一題多解的問題),學生會花費很多的心思,花費很大的力氣去解答。當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之后,教師既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反思解決問題的過程,還要反思其結果,這樣就極容易產生新的解題思路。特別是在得到一個意外而又比較簡單的結果之時,師生共同地去探索蘊藏在簡單結果背后的意義,常常能產生新的理解,于是新的方法就誕生了。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