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躍崇
化學是以實驗和生活實踐為基礎的學科,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意識是非常有好處的。在化學教學中,創新教育已成為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筆者就如何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合理設計課堂,真正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今天,知識信息高速更新和發展,學生需要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以適應社會生活。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首先要優化課堂結構,努力建設友好、寬容、理解的教學環境和氛圍,使學生感受到自己就是課堂的主人,有責任和興趣參與和感受每一節課。在這個充滿和諧和平等參與的過程中,他們愿意并積極地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坦誠地表達自己的疑問。教師在其中只負責問題和情景的鋪設,關鍵節點的引導,對問題的總結與提煉。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地位就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比如,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化學、自然界中的化學、軍事科技中的化學引進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重視課堂組織
教師要下大氣力設計課堂情境,使之具有充分的探究空間,以便學生思維能夠得到發展。探索的開始是質疑,教師所設計的問題,要使得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能找到一個入手點,順藤摸瓜,能順理成章地發現思路。
只有將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學生才能做得更好。例如,在關于酸的教學中,我把鹽酸、硫酸的化學性質和酸的通性作為一個板塊,設計了一組問題讓學生自學相關知識并將其解決。題目如下:
1.校慶時,我們要制取氫氣填充氣球,請你制定具體可行的方案。
2.某鋼鐵廠有許多生銹廢鐵,作為該廠的廠長助理,請你提出除銹的方案。
3.某人往往胃里犯酸,你知道原因嗎?應怎樣治療?
4.小明發現家中燒水的鋁壺底部沉積了大量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想起所學的化學知識,所以向教師要了一瓶稀鹽酸倒入鋁壺內,一會兒水垢沒有了,并有氣泡冒出,最后卻看見壺底有液體流出。你能告訴小明這是為什么嗎?
三、注重實驗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實驗是創新的根本。化學家的許多發明成果都來自于實驗室,實驗是證明、探究、發現新事物最關鍵的手段。平時我們觀察到的新事物,要通過實驗來證明,平時發現的奇怪化學現象,要研究和探索,就要親自動手來實驗。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使學生具有超強的實驗能力。
在中學階段,必須注重驗證性實驗。中學化學課本中許多實驗都是驗證性實驗,實驗的基本操作技巧,實驗的基本方法以及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須通過這些驗證性實驗培養。在這基礎上再布置一些探索性實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勇于開拓的精神。課本上探索性實驗不是很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把一些驗證性實驗改成探索性實驗。做探索性實驗最重要的是實驗設計。在教學過程中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是重點,教師要敢于讓學生獨立設計實驗。對于有難度、探究性較高的實驗,教師最好與學生共同設計。對于學生獨立設計的各種實驗方案中的新思想、新方法、新舉措,教師經認真審查,只要沒有特殊情況均可以讓學生操作,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勇于探索、勇于實踐的精神。通過學生自己動腦設計、動手操作、自主分析實驗結果,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又開發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三、充分利用教材,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是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核心要求,創新教育的著力點是培養學生自我發展的創新能力。
1.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在課堂上教師合理的設置能引起共鳴的問題或者情景,如學習NH3、CH4的實驗室制法時,提出所需必備條件后,讓學生討論如何選擇或設計實驗裝置。其次要引導學生發散性的思維。如學習氮氣的結構和性質時,我們不妨設N2不存在N≡N,N2變得活躍,讓學生大膽的想象我們的地球家園將會是什么樣子呢?
2.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的思維是創新活動的的靈魂,表現出相異性、靈活性、獨特性等特點。我們通常所說的一題多解,變式訓練,就是教會學生從不同角度來考慮問題,突破“定勢思維”的捆綁。比如Al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與NaOH溶液滴入AlCl3溶液中所出現的實驗現象是否相同,學生往往不注意過量的問題而認為是一樣的,而實際上產生的現象完全不一樣。我們就可以在此設置問題,觀察實驗現象,解決疑問,總結結論。這個過程就培養了學生考慮問題的創新思維。
3.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觀察活動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起點,觀察角度和方式的不同,更能體現一個人的創新思維能力。實踐能力是將精心設計和勇于實踐的能力的匯總,是創意和創新溝通的紐帶。培養實驗的觀察能力需要加強教學大綱中基礎性實驗的演示示范,并引入課外實驗進行補充,明確學生的觀察項目和內容,放手發動學生自主質疑,用實驗的手段對比、歸納、最終解決疑問,得出結論,使學生逐步形成敏銳的觀察能力。
綜上所述,創新教育是教育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和內在要求,創建充滿創新活力的課堂教學,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學生是新時代教育的核心要求,創新教育必將使學生的思維充分發展,終身受益。這應當是每位教師所不斷探索和努力追求的目標。
(責編 金 東)